难忘的国庆节

潮州日报 2020-10-24 11:02

陈南星

1957年10月1日,那时我未满七周岁,家住潮安县第九区英高厦乡厦厝村,父亲陈森城在潮安县农业局工作。庆祝国庆县政府有邀请干部家属中午聚餐,那天一早,我穿一套白底红线条的吊带新装,偕祖母、母亲一同进城。

一路上,我们上了潮汕公路一直北进,至古板头路口,取道不完全的古驿道进城。从公路东侧至厦寺韩江堤脚,可以见到很多大小不同的沙堆,这些沙堆记载着这一带曾经遭受过严重的决堤水灾。走过古板头、宫上村,进入池湖境内,有一段长百多米,宽约二米的贝灰筑成保存较好的古驿道,旁边有一座建设简陋的破旧房屋,只住一户人家,单独生产做饭用的风炉,此处故名风炉窑。路上巧遇一位农民伯伯与我们同路,他挑二担地瓜要赴厦寺市场出售,采用迂回递进的方法,先挑一担前进约一里路,回头约半里再挑第二担又前进约一里,如此反复,利用早上路的时间,争取两担地瓜不误早场销售。不觉之间进入厦寺地界,最先见到路边小渠中有一台古老的大水车,车的扇叶上斜装着水槽,水力推动扇叶翻转,转至下面的水槽自动装水,扬至最高的倒出水来,一槽接一槽的水连续倒进一条小水沟,水量不多,直通菜园里,供农民伯伯浇菜之用。向东望去,厦寺村西面有一片几十亩的菜园,纵横相隔十几米就有一口井,井边安装一套打水用的桔槔,潮州人称为吊涡,用两支几米长的杉木竖立做脚,上面中间用轴串住一支几米长,材体稍细的杉木,后面上边堕有一块石头,前面连接一支可供挂桶打水的竹,用于减轻汲水重量。菜园里有十几位农民伯伯在忙碌,有的用吊涡打水,有的在挑水浇菜。据说全潮州这里的白菜最优质可口,因它纯粹是泉水栽培的。没有使用的吊涡好似一门高射炮,成片的吊涡场景很是壮观。

我们从春城楼进城,大街旁边的墙壁贴着庆祝国庆的标语,临街的厂门用榕树枝叶彩成绿色的门框,门柱绿叶中挂上多种颜色的大纸花,门框上面写着庆祝国庆四个大字。我们从南门进入太平街,两边随处充溢着节目喜庆的气氛。走至大街顶,西转进入文星路。上午十时前后,我们到了县政府门口,门的左边挂着县政府的牌子,旁边站着一名手握冲锋枪的卫兵。我们将要进入大门时,被卫兵拉住。我母亲告诉卫兵:“我们是农业局陈森城同志的家属。”卫兵点头放我们进入,又经过一个岗哨才到达了父亲宿舍。父亲住在一幢小洋楼二楼的一间房,见到我们到达,安排歇息,又忙他的工作去了。

中午聚餐在宿舍里进行,我们和父亲的同事一家合一桌,在宿舍中间的地板上摆上一片直径约一米的圆形竹筛作桌面,服务员陆续送上菜来,菜式是民间办喜事的那些常规菜,记忆中有鹅肉、红烧猪脚、炊鱼、牛肉丸等,甜品有芋泥,没有海鲜。席间,不论男女老少一律蹲着用餐。

下午一点前后,庆祝国庆游行开始,祖母和母亲带我到太平街看游行。听说游行队伍在西湖广场集合出发,途经中山路,右转太平街南下而来。太平街两边早已站满看热闹的观众,游行的锣鼓声越来越近,大家翘首以待。忽然间我见到游行队伍前面一辆解放牌汽车开路,车头上边站着工农兵三位,脸部化妆,姿势按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幕式的镜头定格,徐徐向南方向而来。后面紧跟着各个不同的游行节目,有舞狮、戏出(演员化妆表演)、秧歌舞等,有工人、学生组成的方形队伍,真是热闹极了。

当游行队伍走了一半的时候,我为了挤到前面看个清楚,不知不觉地脱开了祖母的手,在观众中穿来串去。游行队伍过后,才知与祖母她们走散。此地方我初到,很陌生,不知如何找到祖母和母亲?我毫无办法,没有哭,只是盲目地一条又一条街地寻找。忽然间走出一个城门,来到了江边。我是下水门外人的外?这里是我熟悉的地方,竹木门至下水门外这一带是我大舅打麻索的露天工场,东门前面有湘子桥,桥中十八梭船铁索连,桥上有一只鉎牛,桥墩上经常有卖艺人做把戏卖药,小舅经常带我到桥上玩。桥的南面两岸有码头,货船在这里装卸货,过往客货汽车从这里乘渡过江,江上有这火船、小舟过往,有杉排、竹排漂流。下水门外有座老爷宫,旁边有一条灰窑,还有一摊石器作坊,右边有一条小巷,房屋多为木材搭成,外婆一家住在巷的中段。至此,我心情消除紧张,轻轻松松地上外婆家做客。

县政府那边,父亲得知我走失,连同几位同事和祖母、母亲一起到处寻找,全城找遍没有结果。眼见太阳将要下山,母亲慌忙到下水门外家讨救兵,她进入门来,见我在吃晚饭:“鬼啊!你原来在这里,难怪我们全城搜无。”母亲说后,返回县政府那边解除紧张。那晚,本是合家要到影剧院看潮剧,因我走失,我家分得的四张招待票保留票根变成废纸。

无独有偶,1957年10月1日这一天对我太重要了,它是我一生中最早发生的一个故事。这天也是羊城晚报创刊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后来我收藏了三份羊城晚报:第一份1957年10月1日(共四版),一版头条《首都今午五十万人大游行》。第二份1980年2月15日(共四版),一版头条——叶剑英副主席为《羊城晚报》复刊题字。第三份1997年10月1日(16个版),首次使用新社徽,一版头条《邀八方宾朋共庆光辉节日》。说来我与羊城晚报有缘,1999年6月15日,杜文杰一篇《三人同玩四人共弈不难也》在羊城晚报(今日粤东)第一版“我是潮汕人”栏目发表,介绍了我所发明的旋棋信息:旋棋发明获发明专利,获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旋弈象棋入门》获全国第三届象棋优秀图书展评二等奖,还刊载了我摆弄棋局的相片。至此,上至北京,下至香港,国内二十多家报刊午后报道旋棋消息五十多次,在全国掀起宣传推广之作用。

1957年10月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几十年来,只要有时机,我会闭上眼睛,意念时光倒流,重温当天的故事。

新闻推荐

赵思杭:科技创新小能手

本报记者吴冰潮安区中小学科技创新竞赛成果项目一等奖、潮州市青少年创新项目获二等奖、“广东省中小学生创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