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遗落潮州的孙中山与中山大学故迹

潮州日报 2020-09-27 11:12

陈健鸿杨心仪李锐洁

2020年8月20日至22日,由孙中山基金会资助、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孙中山与中山大学”第三期实地修学活动在潮州举行,孙中山基金会副理事长兼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立彬、教授曹天忠、副教授李欣荣、资料室负责人张文苑等率领11位硕博研究生在潮州、饶平、潮安等地进行田野考察、文献调查和口述访谈,一起寻找孙中山与中山大学遗落在潮州的雪泥鸿爪。

岭海名邦:

潮州与中山大学

自古至今,崇文重教的岭东首邑潮州一直传承着千年文化的血脉。8月21日晚,大家趁着夜色领略了太平路牌坊街、开元寺、许驸马府的唐宋古风,又在次日上午访问了饶宗颐学术馆。饶公与中山大学渊源颇深。他曾说:“我的学问是中山大学濡染出来的,中山大学对我的一生都有影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姜伯勤也曾指出,“宗颐先生入中山大学通志馆修纂地志,利用馆藏方志撰古地辨,成《楚辞地理考》一书。其时学术,颇受顾颉刚先生及禹贡学派的影响。”1935年,应时任校长邹鲁之邀,饶宗颐受聘为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纂修。广州沦陷,中山大学被迫迁往云南澄江。1939年,在中文系教授詹安泰的举荐下,饶宗颐被聘为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研究员。据詹安泰之子詹伯慧回忆,“就在父亲决定离开韩师前往中大任教的时候,他念念不忘才华出众的多年深交饶宗颐先生,有意约请宗颐先生同往。1939年初父亲单身先期赴任,其后,我母亲和宗颐先生相约一起绕道惠州经香港再转安南(今越南),取道滇越铁路上昆明找我父亲。后来只因宗颐先生路上生病,抵港后为香港文化界所聘用,终止入滇行程,留下来在港工作。从此开始了宗颐先生跟香港结下的大半辈子情缘。”饶宗颐也因此与中大的教职擦肩而过。1979年,中山大学召开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盛邀饶宗颐作为首位境外学者与会,时年62岁的他方才再归故校。1993年,饶宗颐应邀担任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兼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共同创办大型学术刊物《华学》,力图延续华学于一脉。如今的中大校园里,不少建筑都留下了饶公的墨宝,譬如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和孙中山纪念馆的所在地“永芳堂”、东南区一号“陈寅恪故居”、文科楼“郁文堂”的匾额,丰盛堂内的手书“芙蕖自洁、兰若自芳”……在晚年,饶宗颐自题联语“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这位一代旷世奇才以多年的学术探求找到了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因而得“大自在”。

在潮安宝陇,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杨焕钿向大家介绍了“四朝大老”林熙春、同盟会员林少梅、国立广东大学讲师林舜阶等先贤的往事。林祖泽(舜阶)毕业于广东大学医学院,随后留校当校医兼医科讲师。他曾任汕头市市政厅卫生科科长兼同济医院院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部军医处上校处长、揭阳县长、潮安县副参议长等职,与中山大学著名教授黄际遇时有过从。其住处称为“醒寄庐”,珍藏有很多古籍和书画。林舜阶的女儿、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林莲仙在《缅怀黄任初师》中曾经提及,某日“黄际遇(任初)师忽然莅临我家,向父亲辞行,说他日间就要离港北上坪石,就任中山大学数天系的部聘教授职位。父亲立刻设宴为黄老师饯行。因为黄老师是父亲的挚友,所以午宴并不拘谨,母亲、姐姐、弟弟们和我都在席,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黄教授……一个多钟头的午宴,事实是上了一个多钟头的文学批评课。”

林祖泽的长女林蕙仙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系,并担任该系讲师。次女林莲仙由上海暨南大学银行系和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转学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又再转中大中文系,师从黄际遇教授,毕业后被推荐为中大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后来林莲仙成为著名的语言学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中文系主任。林祖泽的儿子林棫和林朴也分别入读中大工学院与医学院。1945年10月28日,林蕙仙、林棫和林朴在赴穗返校途中因祯祥轮沉没而溺亡。1947年,林莲仙筹款为姊弟竖立“国立中山大学校林先生复员殉难纪念碑”,其父林祖泽撰写碑铭,国立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题词“天乎莫问”,邑人林本真题写“碧海珠沉”,以为哀悼。

近代革命:田野调查中的孙中山与中山大学

从丁未潮州起义到红色革命,近现代潮汕始终处于革命的先声。8月16日下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余作强先后引导大家走访丁未潮州黄冈起义秘密会所旧址余既成纪念馆、中山公园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潮州黄冈丁未革命举义誓师处。1907年孙中山派同盟会员许雪秋赴潮运动起义,林国英从旁辅助。余氏家庙曾为秘密会所和军事指挥部,他们在此招募义军,备制青天白日旗、起义的鹰球袖章、枪械等。如今的纪念亭内尚存1934年“双十节”所镌刻的“黄冈丁未革命死难烈士纪念亭碑文”及“死难烈士题名”。在誓师处旧址,余作强告诉我们,这里以前是连厝坟埔,到处荒山野岭。多年来黄冈古街区修复改造,许多故迹已经荡然无存。

为探寻孙中山的革命足迹,修学行成员在丁未起义领导人之一林国英嫡孙林钢、外孙许尉章等人的指引下,追寻同盟会员参与革命的历史场景。林国英,字伟侯,早年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并受孙中山派遣策划黄冈丁未起义,被称为“坐言起行,革命实行家”,晚年他还担任广东岭东革命纪念会常务委员,负责调查潮州及黄冈历次革命的史实及先烈遗族、生存同志的生活状况。据称,孙中山在潮汕躲避追捕时便暂居于鹊巷卢厝训星祖祠的怡园里,荣庆里设有前后哨,由林木葵夫妇看护。怡园原是林国英开辟的书斋,后有一小花园,平时作待客、读书之用,但如今已面目全非。孙中山赠送给林国英的“博爱”书法就曾经被挂在怡园的墙上,后几经辗转,终于完好回归到其后人手中。考察团的工作小组还对许尉章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口述访谈,收获了不少革命逸事与历史线索。

22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抵达位于凤塘镇淇园新乡仁美里的郑智勇故居。郑智勇,原名海涛,晚年自号海筹。年轻时他到暹罗北部谋生,加入洪门,被称为“二哥丰”。孙中山称其为义兄,并起名“智勇”。在孙中山的动员下,郑智勇加入同盟会,多次资助反清革命运动,被黄炎培盛赞为“形奇行亦奇”。

考察团在追寻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足迹之外,还访问了中山大学的红色革命者出生地。洪灵菲故居位于潮安区江东镇红砂村的“亦瑞居”。据年臻九旬的洪灵菲养子洪瑞宁介绍,“左联”烈士洪灵菲原名洪伦修,其父在潮州太平路开设阳春堂药材铺。洪灵菲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他所创作的小说皆为纪实体裁,特别是《流亡三部曲》之《前线》即记录他在国立广东大学读书时恋爱及革命的经历。他描写道:“S大学是前清贡院的旧址,后来改作两广优级师范,后来,又改作广东高等师范,再后改作广东大学,直至现在才把他改称S大学。S大学的建筑物和两广优级师范时候丝毫没有改变;灰黑色的两座东西座教室,大钟楼,军乐楼,宿舍……这些都是古旧的洋式建筑物。图书馆,算是例外,它在去年脱去它的缁衣,重新粉上一层浅黄色的墙面。前清时大僚宴会的明远楼大僚住居的至公堂,举子考验的几间湫隘矮小的场屋都保留着,在形成这大学的五光十色,并表示占据着两朝几代的历史的光荣。”小说所指的S大学即是国立中山大学,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文明路旧校址的彩色画面。

另一位“左联”作家戴平万的故居位于潮安归湖溪口村,这里又名凤凰村。1918年,沪江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始人葛学溥曾经指导学生戴天纵对该村进行社会调查,并出版《华南的乡村生活》一书,这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第一次对村落全面对田野调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周大鸣后来重访了凤凰村,对其进行追踪调查。1922年,戴平万与洪灵菲一起考入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西语系,组织该校潮州同学会与潮州旅穗学生革命同志会。戴平万与洪灵菲交往密切,他们既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著名领导人,也是中山大学红色革命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国立中山大学校友吴若冲也是潮安籍的烈士。2019年11月,清华大学致函潮安请求征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潮安籍英烈吴若冲的后代亲属及史料事迹。受潮安区委宣传部委托,中山大学考察团很快通过学校档案馆找到吴若冲的学籍表、贷金申请书、转学证书呈文等13份珍贵的档案。档案显示,吴若冲家住广东潮安城内打银街三十四号,毕业于汕头礐光中学,1938年经廿七年度国立各院校联合统一招生考试被取录为国立武汉大学英文系一年级学生。榜示之日适逢广州沦陷,吴若冲随队退走连县星子,参加广东省学生集中训练,至1939年4月他转学于迁往云南澄江的国立中山大学。1941年1月,吴若冲以经济窘苦,未能随中大返粤,旋转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三年级,随后应召从军殉职。如今他的名字被镌刻在1946年所竖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碑文上,以此“庶垂令闻,及于久远”。

由于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山大学的学生逐渐形成符合历史潮流的世界观与学习方法。我们在散落的文献里看到一份写于1948年的文章《历史学系在茁壮中》。文章指出,“研究历史的唯一任务,是在探究历史发展法则,把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历史,用于说明社会发展的方向,作为社会革命的方针。”在这种方针的指引下,解放战争期间中山大学的学生积极参与了各种爱国民主运动。

史实钩沉:

在档案中寻找中大

在故纸堆中寻找中大校史,是本次潮汕修学行的重要目的之一。2020年8月21日上午,考察团专程访问潮州市档案馆。潮州市档案馆在2018年搬迁新馆以后,进一步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满足当地各类档案载体的保管和利用服务功能的需要。馆长陈煜东表示,档案馆的职能应该从保管转向利用,实现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同时加强高校与档案馆之间的互动合作。

潮州市档案馆现存档案大多为国民党潮安县党部档案,内容极为丰富。馆藏的《图南斋函牍》收录有关于许崇清、林国英等人资料的函信。馆藏还有国立中山大学战时服务团、新生考试入学服务委员会、建筑新校舍捐册款据等相关档案。随后,大家还参观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和“契约·文化:致敬70年土地契约档案文献展”。通过这些泛黄的档案照片和契约文书,我们可以感受到百年来潮州独特的政经概况。

在潮州市图书馆潮汕文化部主任陈贤武的引荐下,考察团的另一部分成员在8月21日上午访问了潮州市志办主任吴淑贤,党史办主任陈立佳、副主任刘庆和。在一本《珍藏的岁月》书里,我们发现主人公詹显哲早年留学法德,1930年参与创办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2年曾任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系主任、教授兼校长办公室秘书。“闽变”时,詹显哲随李济深举义,担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秘书。抗战时期他历任重庆市政府参事、重庆市代理财政局长。1946年,詹氏在渝因危居压顶而身故。他文武兼修,赍身革命,是潮籍的又一位杰出的中大人。

本次潮汕修学之旅,中大考察团既体验到潮汕地区盛极一时的民间信仰、宗族力量与族群认同,也在田野调查中拓宽了阅读的边界。潮汕地区不仅保存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原生态古建筑和档案文献,也具有淳厚的文化积淀。晚近以来,潮学研究涌现出丘逢甲、温廷敬、饶宗颐等著名学者,如今也形成一个活跃的潮学研究群体,使得这一文化共同体薪火相传,声光浩大。区域史研究是理解国家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取向与门径,潮学研究应具有大历史的问题意识与宏观思路。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中山大学与孙中山研究在近现代潮汕区域史与潮汕文化资源发展等方面具有进一步挖掘与开发的空间,此中用心穷究,将尤具深义。

新闻推荐

由商会企业家创办的扶贫助农展销馆在西区沙朗开馆 40多位企业家到场认购

本报讯(记者黄标)9月20日上午,由中山市阳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协双创办的“消费扶贫”平台——“南北之源扶贫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