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潮州当今最需要什么?
潮州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这是当之无愧的。潮州工艺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很有特色,不少工艺有着这座文化名城的独特个性。
众所周知,中国四大木雕、四大名绣,潮州各占一席;天津有泥人张,潮州有泥人吴;宜兴有紫砂壶,潮州有手拉朱泥壶;景德镇有青花,潮州有潮彩;此外,潮州的麦杆画、嵌瓷、抽纱等工艺都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
潮州工艺门类品种有40多个,工艺企业18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无论是门类品种、人才队伍,还是在创新能力、精品力作和产业规模方面,在国内均处于优势地位和领先水平。
潮州工艺历史悠久,独具魅力,这是因为文化底蕴深厚、技艺精致,有着鲜明的特色。有专业人士说,传统工艺其实承载着一个地区历史文明与民族精神的基因。只有将这些传统工艺承载的文化元素和精神价值提炼成文化创意产品这一载体,才能使传统工艺“活”起来。这话无疑是对的,但如何提炼,并非易事。有的工艺早已是百年老字号,值得关注的是这工艺百年似乎都是老样子,文化价值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提升,这也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之因。
潮州工艺品种多,这是优势,但这优势并没有显示出来,放眼全国看潮州,我们潮州的艺术陶瓷卖不过景德镇,潮州手拉朱泥壶卖不过宜兴紫砂壶,潮州木雕卖不过东阳木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笔者认为卖不过,并不一定是工艺品就不如人家,而是宣传推介方面的力度不如人家,而是这方面的人才短缺。短缺之因是不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可以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酒好也怕巷子深,你的工艺好,好在哪里?你的作品文化价值高,高在哪里?试问有几个工艺人能说得让人明白。作品也需要有个好名,这和人出生取名一样重要,作品好在哪里,是需要解读的,这就要专业与研究人士来解读。
艺人大都埋头做,不善于推介自己的作品。如果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开个研讨会,由这些专业人士来评价推介,既到位,又避免了王婆卖瓜之嫌。
素养、学识决定了发展的格局和高度,但工艺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往往不高,加上大都是埋头在做,学习与研究的时间少,这就很难达到一个高度,这也是他们的短板。但如果他们与研究人员合作,这个短板或许就能补上。
曾有专家提出过,应赋予潮州工艺美术的从业者现代审美意识,使其作品适合当下时代的需求。要做到这些,研究人员就要成为他们审美的“眼睛”,宣传推介的“口舌”。
潮州工艺界并不缺工艺制作人才,当然也不缺大师,对于这样一个拥有将近280万人口的城市却有数百名国家、省、市级大师,这在全国来说也并不多见。但是潮州缺的是工艺研究、艺术评论方面的人才,虽然潮州的工艺研究院名目繁多,但真正研究的人才却是屈指可数,有的只是注册了一个名号,不要说有几名研究人员,其实就是光杆司令一个,除了注册者,没有他人,注册几年了,也没开过一次研讨会。
这次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开了一个好头,聘请了20名对潮州工夫茶、潮州手拉朱泥壶有一定研究的人当研究员。当然,有了这么多的研究员,不只是挂挂名,还要经常性地开展研讨会,探讨潮州工夫茶的发展。潮州市文联在筹备文化艺术评论家协会,这些都将有利于潮州工艺的推介与发展。
历史的潮流推动着工艺美术的发展,工艺美术必须进入现代的城市空间、老百姓的生活,才能持久健康地发展。
传承与变革并举,打造特色精品城市,潮州在努力前行。其实潮州的传统工艺最能体现这座城市的“特”与“精”,也更能体现潮州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而这些都需要研究人员去研究、去探讨、去总结、去宣传推介,把潮州这个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的名片擦得更亮丽。文永毅
新闻推荐
昨天清晨6点左右,在市区枫春路枫春市场路段,不少车主直接在机动车道上卸货,有的档主还拖着平板手推车在机动车道上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