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和俗语

潮州日报 2020-09-01 08:58

看这题目,觉得可能是一篇几万字的论文,但我却只想写篇千把字的闲文。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就叫成语,被称为中华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

俗语,是汉语语汇中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通俗性语言单位。

成语,许多都来自古籍,来自名人著作,当然,其中也不乏出自民间的俗语。

如果称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明珠,我看俗语可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或听人言,或自己言。更有看书读报听广播,就会觉得一些语言很高大上,但白[~公式~]无味,一些语言却生动有趣,余味无穷。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用词。

汉语的词汇那么多,你不能不承认,有些干巴巴,听了像吹来一阵西北风;有些词,涩润润,听了像暖暖春风。

不容否认,成语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愧文化明珠。但有些成语也很一般。倒是老百姓自己创造并运用着的俗语,几乎都很具体,很生活化,很接地气。

试举个例:某日,天气晴和,村民大婶吃完早饭出来,在村前池边闲步。另一位大姆也出来,就问大婶:“我二个孙仔怎么放落饭碗就走得无魂无影?”

大婶说:“啊,跟厝边一群奴仔,熙熙伙伙去看人打篮球。”

熙熙伙伙,潮州口语,都读第7声。

熙熙,是和乐的样子;伙伙,伙是伙伴,本意是指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一群人。

这里,老百姓把名词作动词使用,指孩子们群聚结伴,一起活动,一派亲热。

厝边大婶用熙熙伙伙表述孩子们呼朋唤友同行的情状,她是欣赏的,充满了支持、开心、满意等味道。这个口语本身充满动感,你几乎可想到孩子们欢跃着携手并肩前行的姿态。

在普通话的成语辞典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近义或同义词:成群结队。

与俗语“熙熙伙伙”相比,成语“成群结队”是静态的,也没带感情色彩,就是很平常地说那些人三五成群。至于是聚而准备闹事或相约去看电影,去干坏事还是干好事,这个成语完全没有“熙熙伙伙”提供那种和乐友善的气息。我见过这二位村中大婶大姆,闲聊中知道她俩前二年也去跳过广场舞,她们说这是“赶熙赶伙”。

我喜欢熙熙伙伙这个俗语,并无贬低成群结队这个成语的意思。只是觉得《成语辞典》只收“熙熙攘攘”这个表现噪闹场面的词条,那个表达美好的“熙熙伙伙”成了遗珠,实为可惜。

前天读了《潮州日报》一则短文《汪曾祺的“没词儿”》(2020.8.20),觉得有趣也有益。

汪曾祺的孙女读四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布道作业让孩子们抄一些著名作家的名句名段,她觉得自己爷爷是位作家,那就看爷爷的书吧。但找来找去,找不出词儿来,也就是找不到一个华丽或高大上的词儿,很是恼火。

作者说,写文章喜欢“拽词”,是初学者的通病。语言朴素,“没词儿”却是高境界。有不少语文老师热衷于让学生抄好词儿,作文中使用十个成语就有奖励,却没老师对使用成语打叉,用到十个就要受罚。

汪曾祺是1997年去世的,是目前中国设立文学奖的最年轻一位。今年是他诞辰100年,各种纪念文章铺天盖地。他最受激赏的就是作品的语言,所有当代最顶级作家都对他的语言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他书中找不到他孙女要的“词儿”,几乎见不到成语,倒是有许多口语、俗语。

新闻推荐

今年来潮州市大力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29家单位43个项目获专项资金补助

本报讯(记者黄琼)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获悉,经推荐申请,潮州市共有29家单位43项标准项目通过2020年度潮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