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村志宗族志不可缺席 潮安东凤镇《下张村志宗族志》的文化启迪
陈友义
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故而,振兴乡村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振兴乡村的具体目标任务。实现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离不开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最近,潮安东凤镇《千秋金鉴——下张村志宗族志》顺利付梓。笔者有幸得到主编张楚藩先生的赠书,拜读之下,深有体会,感触良多,一个重要启示是:实现乡村振兴,村志宗族志这种乡村文化形式决不可缺席,必须大有作为,大有所为。
修编村志家族志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表现
乡村振兴就是乡村社会的振兴,包括乡村的经济振兴、乡村政治的振兴,也包括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是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的一种社会文化,是村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乡村文化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是村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乡村文化有多种层面,有乡村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婚姻文化等等,涵盖着乡村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村志、宗族志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村落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村志就是以某一个行政村或自然村为记述范围的志书,是地方志的一种。它全面记载了乡村地理、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等,是地方志的延伸和补充,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宗族志即族谱,又称家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盛世修志。一个乡村修编村志、一个宗族修编宗族志,是乡村经济发展、村民团结和睦的重要表现,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大表现。多方筹集资金修编村志、宗族志,体现了下张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对村志、宗族志修编的高度认可与热情支持,反映了下张村干群团结,村民和睦;而将村志、宗族志合二为一,集中体现了下张村社会的和谐团结,是下张村经济发展的充分表现,是下张村振兴的有力见证。
修编村志家族志有利于增强村民、族人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自豪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随着当下中国社会转型、高度开放、文化多元化、文化消费品多样化,受市场经济大潮、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快速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流失严重,破坏有加,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村志、宗族志是传承村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资政育人、保存史料、提供借鉴的重要功能,是村民族人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2020年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目标。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人人有责,家家有责,乡乡有责,而以村志、宗族志为代表的乡村文化,焉能缺席?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修编村志、宗族志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保存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基础资料的最好途径。
《下张村志宗族志》全面记录了下张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成功经验和发展历程,为那些对下张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留名立传。这体量硕大、卷帙浩繁的文化遗产,必将有力地支撑下张村村民、族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豪感。主编张楚藩在修志感言中说:“我是下张人,来自芡实之乡!”这句话真诚道出了下张村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这种精神力量对下张村的下一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化作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进一步激发下张村人的精气神,引领下张村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奋发图强,实现下张村振兴发展。
村志家族志是推动乡村振兴重要的文化力
乡村振兴目标宏伟,任务光荣,必须集全力,举强力,用好力;这当中就包括文化力。文化是一种生产力,对于乡村来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村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作为乡村文化主要载体的村志宗族志,不仅具有明显的文化凝聚力,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推动力,能有效地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力。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提出“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鼓励乡村史志编修”。2020年6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关于征集家谱的函》指出:“国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的特殊文献,可以填补正史和方志资料的不足,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村志宗族志为主体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新动能。
从《下张村志宗族志》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下张村人着力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书法、美术、音乐、摄影、工艺作品、节庆习俗等文化事业,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形成了一股可观的文化力,使下张村人同心同德,团结向上,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从而实现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瞩目成就。事实证明,以村志、宗族志为主体的乡村文化,确实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力。
村志家族志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其中就包括了乡村治理。以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乡村治理需要多种力量共同作为。前有所稽,后有所鉴。资治是乡村志的一个重要文化功能。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村志、宗族志有助于基层地方干部了解地方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这种非法制文化在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当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借鉴。
《下张村志宗族志》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全面记载了下张村的地理、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信仰崇拜、节俗、家训家风、乡规民约、名人先贤等等,是对下张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活化。从《下张村志宗族志》我们可以看到,下张村重视家庭教育,良好家风、民风、社风,不仅有效协调村民族人的利益冲突,而且在化解村民族人的矛盾、养育村民族人的淳朴民性、调适村民族人的心态等等方面都有积极而明显的作用。团结和谐、文明,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村志家族志是培育家国情怀的好教材
家国情怀是一种对祖国、对家庭强烈和真挚的情感,是一种立足于热爱家庭,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并积极报效祖国的稳定情感,同时,也是一种对家庭、对祖国的高度责任。对于乡村来说,家国情怀的家,不只是家庭的家,而且是家族,还有家乡。也就是说,家国情怀是家的情怀、家乡的情怀、国家的情怀三位一体。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爱国必先爱家,先爱乡;爱家爱乡是爱国的前提,爱国是爱家爱乡的升华。爱家爱乡就必须对自己家庭、家族、家乡有所认识了解,对生我养我的家庭、家乡有所热爱。培育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就必须进行乡土教育,培育家乡感情,增强乡土情感。而村志、家族志就是乡土教育的重要教材,特别是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教材。
《下张村志宗族志》分两大部分,第一卷村志14章,全面记载了下张村自然地理、建置沿革、农业与水利、工业与商贸、基建、教育、文化与体育、医疗卫生、福利公益事业、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风俗、文化遗产等;第二卷宗族志4章,包括历代先贤、族谱世系等。《下张村志宗族志》的修编,利于村民更好地认识了解自己乡村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有助于张姓族人更好地认识家族的历史源流、历史名人,从而增强村民族人的生命共同体意识,提高他们的爱乡爱国精神和尊祖敬宗、敦亲睦族、光宗耀祖意识,从而培育村民族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实现乡村和谐,推动乡村振兴。
村志家族志是建设乡村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我们常说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风等等,构成了中国乡土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广大村民族人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热爱故土,依恋故乡,建设家乡,魂归故里。村志、宗族志有效地把乡村宗族的历史文化记载下来,成为村民族人的文化纽带,筑造起村民族人的精神家园,使村民族人犹如生活在“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的精神家园中,从而化成团结向上,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共振梓里家族,同兴乡村族群。
《下张乡村志宗族志》考世系、溯本源,使村民深知“祖先赫赫之功,是吾族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之精神财富”。村委会组织修编村志宗族志,目的在于“务使张氏吾族,子孙衍庆,英才辈出,世世英贤铭史册,代代裔孙谱华章”。我们坚信,《下张村志宗族志》的修编,将能够聚下张村之精,会下张村之神,建立起下张村精神家园,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实现下张村振兴腾飞!
新闻推荐
汕头中山公园(国画)陈在舟作兰亭修禊图(国画)陈在舟作陈在舟,1954年生于潮州潮安区,1976年毕业于汕头工艺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