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利溥长乐竹

梅州日报 2020-08-10 08:18

●丁思深

对家乡较深的儿时记忆之一是,弯弯的小河,清清的流水,青青的竹子。夏天,走在小河岸边路上,一丛一丛的竹子,为过往行人遮阴送凉。上高中时,夏天傍晚到琴江河里去游泳,必经过一段竹林路,微风吹过,竹梢摇曳,发出簌簌的声响,当时就曾领略那“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美妙景况。后来又读到《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看那水岸边的竹子,初生时是那样的柔弱而茂盛,觉得真是写绝了。

竹为禾草类植物,生长迅速,形体高长。在长乐的河溪岸上随处可见筀竹、绿竹、麻竹、黄竹、竻竹。此外,还有长在山坡岭上的硬头黄、苗竹、乌竹、泥竹、甜竹、观音竹、苦竹、单竹、猫竹、赤竹、广南竹、马鞭竹。曾官至广东潮州知府的黄安涛(1777—1848),字凝舆,号霁青,浙江嘉善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他在潮州任职七年,曾三次坐船溯流而上,由水寨七都至岐岭清溪,看到两岸的竹景,印象十分深刻,总觉对着看,再久也看不够。而于叹赏之余,写下了四百多字的美文《长乐竹记》。特录如下:

物有其性,竹与水宜。兴有斐者,《淇奥》三章;拟素封者,渭川千亩。缅想佳景,末由溯洄。

长乐蕞尔小邑,东沿梅溪,西趾岐岭。滨江数十里,厥植多竹。巨者如臂,细者如指;高者逾寻,卑者过丈。老干鹄峙,新篁茧栗。异军特起,自成一队;长围连亘,何止两翼?苍玉鸣而清风至,绿云布而炎景藏。维舟席阴,担簦荫暍;涤神爽目,苏怫雪烦。几乎招凉之馆,随地而筑;避暑之台,尽人而登焉。他如筐筥簟笥之用,枨杗楹桷之施。于兹取材,其利甚溥。夫使明珠翡翠,夥如瓦砾,价何以腾五都;黄精钟乳,生于粪壤,品何以冠百药?物固以罕见珍,以远见贵也!若乃杂处榛艿,靡矜介之意;以裨日用,无炫鬻之色。居人行人,鲜有表著如斯竹者,不其可惜欤!

仆过岭七年,涉江三度,晤对不足,叹赏有余。怀风人之思,佩君子之德。膺簜节其焉副,手钓竿而谁属?淹留未能,决去难舍。聊抒孤抱,敢质此君。

此文以“物有其性,水与竹宜”领起,说明竹子适宜生长于水边。故而他溯江而行数十里,尽多栽竹。然后他较为详细地叙说巨细高矮新老竹子的各种形态,既突起又连亘。紧接着则描述竹子维荫蔽暑、厚生利用的功用。进而转入对竹子的评品:因常见贱生未被视作珍稀见贵,但它能安于卑贱,以裨日用,是竹子难能表著之处。最后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缘起和心情。

竹子是历来文人骚客咏写的对象。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形态特征赋予其人的性格禀赋和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并将其内涵升华到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的高度。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虚心劲节,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托物言志,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黄安涛的《长乐竹记》算不上写竹的千古名篇,但真实记写了长乐竹子的普遍性,并从竹的日常功用性予以肯定和赞颂。这是援古人赋物比德的惯例,将赋竹与颂美德行交融在一起,充实文章思想内容。行文整齐精工,叙写与抒情密切结合;遣词简洁凝练,读来音韵劲爽,深得太史公一唱三叹之神髓,不失为一篇精美的文赋。

新闻推荐

潮州何以奏响井冈山会师的革命序章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和上井冈山路线图(局部)。潮州市博物馆供图参观者可以在茂芝会议旧址里重温当年会议召开的情形。资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