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言实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以《祖父的园子》为例

潮州日报 2020-07-27 09:23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的确,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手段与过程。那么,语文课,我们要拿教材这个例子,教什么呢?下面,笔者结合《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指向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显然,语文的最大要素就是语言。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白话文,学生大都能读懂。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作者丰富的词语运用和有新鲜感的句子组织,从中汲取丰富的书面语言表达的营养,熟悉书面语言遣词造句的规则。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是选自萧红《呼兰河传》的一篇文章,课文简单易懂,充满童趣。我们拿这一课教学生什么呢?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并试着仿写。”我大胆地让学生读完课文说说:“萧红的文字是很有特点的,课文读了几遍,你能感受到她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很明显,课的主线直接指向品“语言”。我引导学生品味萧红独特的表达方式,体会她那新鲜的儿童般的想象力所流动出来的文字,尝试写一写这种“萧红体”文字。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各种方法朗读、甚至背诵积累语言,也体会到了萧红那反复的,既新鲜又自然的语言之美。

学生语感怎么形成的?不是靠教师讲读分析形成的,而能靠体会、朗读、背诵、积累而得来。

二、指向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让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职责,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当然语文课程也承担着思想、情感、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任务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是结合在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实现。

如《祖父的园子》一课,课堂上,在学生兴趣盎然地反复朗读萧红在园子玩耍那些重复而富有诗意的语段时,我引导孩子:“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萧红?”,读着面对萧红一次次瞎闹时祖父一次又一次笑的文段时,我引导孩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祖父?”人物的情感,是在学生朗读、交流中自然而然读出来了。在学生随着课文体会到小萧红的欢乐时,我问:“读到这里,你觉得祖父的园子仅仅只是花园、菜园吗?那更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引导孩子了解作者生平时我追问:“课上到这里,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最终成为他怎样的园子。”于是:花园——菜园——乐园——精神的家园,对课文层层深入的理解都是在听、说、读、写、思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最终的重点还在于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词、句、段的教学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这是我们语文课重要的任务。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

《祖父的园子》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味“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一文段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发现萧红文字的特点的:

“许老师发现这个句子读几遍就能够背下来,不信,咱们来试一试。”师生接背文段:“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学生很自然的跟着背出来了。师:“为什么这么容易背呢?你发现什么特点?”引发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萧红重复的句式加上丰富的想象的语言特点。在学生对这种的语言产生兴趣后,我出示:“()了,就像()似的。”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这种“萧红体”句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发挥想象力,我特别提醒孩子们去感受萧红“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这样新鲜独特的想象。于是,孩子们写出了“蜻蜓飞了,就像去旅行似的。”“树摇了,就像在打招呼似的。”“鱼游过来了,就像在开会一样。”……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学会运用。最好途径就是模仿和实践,在模仿实践中逐渐习得、提升,最终达到自由创造的境界。

三、指向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成功是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喜欢读书,会读书。读书的目的是让学生心灵更加健康丰富,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知识,表情达意更加得体,思维更加清晰,精神更加愉悦,从而更具智慧。我们的语文课还要注重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因为,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了解多样的语言形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教《祖父的园子》一课,我的教学目标里面有一点是“引发阅读期待,引领学生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走进整本书的阅读。”

课一开始,我就对整本书阅读进行铺垫:“《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写的,许老师如果读到一篇喜欢的好文章就会去关注文章的作者,有时候还会去找作者其他的作品来阅读。萧红是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名字,请同学们拿起笔,端端正正地把萧红写在题目的旁边。”我用我看似不经意的开场语告诉学生,读文章要关注作者,记住作者的名字,甚至找他的作品来读。品读祖父形象时插读了祖父经典的“笑”文段,拓展课外阅读,引发阅读期待。让学生感到《呼兰河传》里面还有不少精彩,有趣的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在课将结束时,我带着孩子了解萧红的生平,出示矛盾对萧红《呼兰河传》的评价,指出《呼兰河传》这本书一问世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至今不知道翻印了多少个版本,并出示各种版本的封面。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的期待。学《祖父的园子》,品萧红的语言特点,了解萧红生平,再引领学生走进《呼兰河传》,学生阅读这本书,收获就大不相同了。

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语文课应该承担的重要任务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通过语文教师持之以恒的引导,让学生的语言由粗到细,由俗到雅,由简单到有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潮州市实验学校许曼莹

新闻推荐

国博举办“雕绘乾坤 潮州木雕展”

“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近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160余件(套)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