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元代“至圣加号诏”碑的故事

潮州日报 2020-07-26 09:12

海阳县儒学宫(资料图片)元代“至圣加号诏”碑拓片(资料图片)

□黄伟中

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元武帝下了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诏旨。这是历代皇帝赐给孔子的最高封号。当时全国各路、府、州、县文庙学宫都应镌立此碑。

潮州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知州徐璋始建州学于城上水门内西北处,其后元、明、清各代官府多次修葺。潮州这通元碑,一直立于府学宫圣殿之内。

清光绪《海阳县志·卷三十一·金石略二》对此也有记载。该碑碑文为:

“至圣加号诏

上天眷命

皇帝圣旨: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朕纂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追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于戏!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惟圣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资神化,祚我皇元!主者施行。

大德十一年秋七月(宝)日。”

有关学者认为,此碑不仅体现出元朝帝王对孔子的尊崇达到新的高度,也显示出统治者利用孔子思想以巩固其统治的目的。是研究元代政治史、思想史的一件重要的历史资料。

据悉,现全国各地此碑存量较少,曲阜孔庙十三碑亭和北京孔庙大成门前东侧各立有一通。其他地方如祁州、大理也曾有所发现。这些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诏旨碑多为规制宏大,制作精良。奇怪的是潮州府学的这通石碑,却显得用材粗劣,制作马虎,民国十二年(1923年)后,被迁徙到海阳县学宫当成舖路石,埋没近百年。

这是为什么呢?

元朝是1271年建立的。36年后,元朝第三位皇帝元武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纯粹是听从大臣阎复等人的建议,并非出自本意。这次加封,对于元帝国利用尊孔崇儒的传统加强统治,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元武帝时封赠泛滥,不但削弱了把孔子加封为“大成王圣文宣王″的实际影响,而且对于在潮州这块为维护宋朝的正统而作最后殊死决斗的土地上的人民来说,社会心理更不认同。

笔者看过现存的云南大理洱海元碑的拓片。其碑额为双龙捧日浅浮雕刻,沉雕“加封圣诏”四个大字“平底企墘”、庄严端庄;边栏一圈缠枝花纹,碑的中段镌刻元武帝的加封圣诏的全文,字字方正清晰。下方镌刻云南行省颁各路遵旨的官方公文及立碑的一众经办官员姓名;刊刻该碑石匠的姓名等。该碑行文规矩,雕工精良。

潮州府学的这通元碑,连下端插入碑座原凿的碑榫通高155厘米,宽94厘米,厚17厘米。只有浅浮雕双龙捧加“圣诏”二字倒角碑额和圣诏全文,未刊刻行省奉旨立碑的公文和立碑官员、刊碑石匠姓名。碑材选用普通容易风化的粗晶花岗岩石,碑文雕工粗糙潦草,碑边又无栏饰,经至今七百多年的风化剥蚀,碑文已不能全文识读。

元代潮州,并非没有好的碑材好的碑工好的碑文书丹设计者。但是,元代潮州府学,对圣诏如此不加重视,和当时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

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兵与潮州摧锋寨正将马发激战20多天后,至农历三月初一攻陷潮州,马发先令妻儿自尽,然后自己饮鸩殉职。元兵洩愤屠城,史传只幸免三家人,即今日古城三家巷,其惨烈可见一斑。

潮人对元朝的统治者,痛恨入骨,只是敢怒不敢言。元占领潮州统治仅仅过了28年,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帝假惺惺地加封孔子的诏令,对此,潮州的民众是不会信服的。阳奉阴违,采取消极应付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注定了潮州路学这通碑不受重视。

据《海阳县志·金石略二·跋》所说,这通元碑清光绪年间犹存府学之中。但是1999年9月出版的《潮汕金石文征·宋元卷》却称“今已不知去向”。也就说,大概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末的百余年间,这通元碑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翻开金山中学的校史,不难发现,民国十二年(1923年)省立金山中学借潮州府学宫为学生宿舍,以大成殿为会厅和食厅。金中后来又拆除学宫建筑物,建了调养室、球场等设施,从此,这座始自宋代建立的潮州府学宫旧观尽废。

为了抢救部分历代碑刻,当年由当地耆老组织热心人移徙一些石碑至海阳县儒学宫内。1985年潮州博物馆搬迁入海阳县学宫。笔者发现当年移徒后贴立于海阳县儒学宫大成殿后墙外的“杏坛”碑一通,还有“万”“仞”“宫”“墙”四字碑四块。当然,还有这通默默地安卧在海阳县学宫大成殿西南侧,殿深廊檐外与月台西侧的那口方形井旁的地面上被当作铺路石的元代“至圣加号诏”碑。其碑文模糊不清,近似正方的一段,未见碑额。我们在学宫内四处寻找,也不见此碑的其余残件。就当年的条件,只是让其继续“安卧”在我们的视线保护之下。

究竟这碑是在金中拆除府学的过程中砸毁致残,还是移徙到海阳县儒学宫后重遭毁坏而被弃铺之于地面,则成了历史之谜了。

民国期间,海阳县儒学宫屡驻军队。民国28年(1939年)6月27日,日军攻陷潮州后,学宫内栋宇多被日冦拆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潮安县干训所和民众教育馆都曾设在这里办公。新中国成立后,学宫也是走马灯似地进驻机关事业单位。“文革”后县工业局、机械局在这里办公。

黄挺先生在1998年编著《潮汕金石文征·宋元卷》时,到过市博物馆搜集馆藏历代碑碣石刻拓片和实物资料。但因我一度不在儒学宫馆本部办公,故错失了提供这通元代残碑的实物资料的时机,以致成了漏入《潮汕金石文征·宋元卷》的憾事。

前不久,热心乡邦文化的游客在游览学宫时痛惜该碑静卧地板,及时向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并在自媒体上披露,使这通潮州圣诏碑受到关注。

目前古城区文物管理所已仔细发掘了此碑,此碑碑额浅浮雕双龙捧“圣诏”碑名部分原来被水泥地面所覆盖,给人以残碑的假象。其实,这通碑除了碑文风化模糊不清外,基本完整。古城文管所决定将该碑竖于大成殿内,加上拓片和说明牌,诉说其承载的独特的故事,供游客欣赏和学者研究。

新闻推荐

潮州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提出 打造一批“潮州 人家”优质民宿

本报讯(记者杨燕芳实习生郑涵)近日,潮州市召开旅游高质量发展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副市长余鸿纯要求,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