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实”、“腹内”与“肚内”
腹,即口语中所称的“肚子”。“腹”字起源甚早。《易·说卦》[第九章]谓: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意为:乾卦代表天,在上方,如人的头;坤卦代表地,包藏万物,如人之腹;震卦代表动,如人之足;巽卦代表顺,如人之随着脚走的大腿;坎卦代表外空内实(《序卦》曰:“坎者陷也。”),如人之耳;离卦代表明,如人之眼睛;艮卦代表止(《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如人之手(可以使物静止不动);兑卦代表悦(《序卦》曰:“入而后说(悦)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悦)也。”按,“兑”是“说”、“悦”的本字。言语可使人喜悦,所以兑卦)如人之口。
正如《易·系辞下》所说:“(八卦)近取诸身”,以人体部位来比喻卦义,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处,但“腹”已见载于古文献中,确为不争之事实。
腹部是脏腑如食管、胃、肠、胰、肝、胆等的聚集地,这些器官的总称,古人叫做“腹实”。编定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忠廉》谓:
(弘演)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
弘演是春秋时卫国之臣,奉命出使远地。狄人攻卫,杀卫懿公于荥泽,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归来,对着懿公遗留之肝汇报出使经过以后,仰天号哭,因自刳其腹,清出内脏,纳入懿公之肝而死。这是先秦时代有名的忠义故事。但东汉的王充却对故事的可信程度深表怀疑,他在《论衡·儒增》中说:“头一断,手不能取他人之头著之于颈,奈何独能出其腹实,乃内哀(懿)公之肝?腹实出辄死,则手不能复把矣!”王充之论是否合理,此处不加评述,而他在文中二次提到“腹实”,可知至迟到东汉,腹部里面的脏腑,仍称“腹实”。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关中旱饥,人死相枕籍,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因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中有句曰:
伏乞特敕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
上文之“腹内”一词,细味其意,应指“已吃到百姓肚腹里面”的粮食,所以官府才“徵未得”。但宋·朱熹在《昌黎先生集考异》中说:“按腹内,谓应纳而未纳者。尝见国初时官文书犹有此语,如今言"名下"也。”
“惟陈言之务去”,是韩愈主要的文学主张之一。“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一语,正是他践履上述主张的一个生动例子。难怪北宋初年官方文书“犹有此语”。但语言文字总是随时代而有所变迁,特别是官方文书,向有“由俗趋雅”的“潜规则”。朱熹生于1130年,距韩愈上奏章时已过了327年,其时文书中之“在百姓腹内”已改为“在百姓名下”的惯用语,“雅正”是够“雅正”了,但在生动、贴切方面,似隔一尘。且用“名下”来释读“腹内”,也未尽妥贴。
出于“崇韩情结”,韩愈的诗文在潮州,其普及、熟悉程度,他地罕有其匹:诗文中许多精彩的词语,甚至融入到潮人口语之中。例子比比皆是,“腹内”一词,即为成例之一。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文的“腹内(肚腹里面)”一词,在潮语中衍化成二个含义有别的新词:“腹内”和“肚内”。
腹内,专指所有动物的内脏(包括胸腔和腹腔),如猪腹内、羊腹内,鸡腹内、鹅腹内等等,且延伸到菜肴的名称上,如“番梨炒鸡腹内”(菠萝炒鸡内脏)、“熬猪腹内”(熬猪下水)等。
肚内,除有时泛指“肚子”、“腹中”(或称“肚底”。如言:“我肚底唔爽快<我肚子不舒服>;”“肚底叽咕呛<读(仓)。肚子叽哩咕噜地叫>)以外,更主要的是指一个人明白事理的程度。如:“伊无好肚内(他好不通晓情理)。”倘若某个人不明事理,像古屋的阴沟被污泥淤积住了一样,别人就会说:“伊肚内过淤渍(潮音读<瘀之3>)”。相反地,某个人通情达理,像屋宇空阔高爽一样,别人便会赞美他:“伊肚内过康良(潮音读<胎安1罗安5>。”
潮语一般把“里面”说成“内”,比如问某人在不在家?就说“你有在家内啊无?”记得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在汕头[~公式~]石金中上高中时,同班几个穷同学之间有过这样的对话:
甲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考了满分,得请我们嘬一顿。”
乙同学:“那当然。”
甲同学:“请我们吃什么?”
乙同学想了一会儿,用假装口吃的语气说:“我请恁食……猪腹内……内。”
“猪腹内内”是什么东西?猪腹内是猪的内脏,实体的如脾、肝当然无内外之分,有空腔的如小肠、大肠才会有“内”,肠之内……那不就是屎吗?当我们回过神来时,乙同学早已一溜烟似的跑远了……
“腹内内”诚然是“穷开心”式的戏谑语,交际场合切勿乱用、滥用。但“内”字一加叠用,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潮语的灵活、精妙,于此似可概见。
新闻推荐
烧味“美味香” 溢满“人情味” 陈焕标经营烧味店以质量守住“老石岐”味道,热心助人温暖众多街坊
陈焕标你听说过有烧味店开店庆展、卖纪念明信片的吗?在石岐区安栏路就有这么一家粤式烧味快餐店,它叫美味香,开业至今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