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偶遇的人们

汕头日报 2020-07-19 01:01

退休后计划每年走几个国家,现在都被新冠肺炎疫情耽搁了。回想去年一年国内外旅行十几次,真是件奢侈的事情。

旅行最重要的当然是欣赏风景。近年来风景是看了不少,惊奇了多次,也留下不少照片。但每当我回想旅行的经历,在脑海里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在旅途中偶遇的人。

“人是最好的风景。”这是我在台北旅行的时候,一个我相识不过几分钟的中国大陆驴友与我短暂对话中的一句,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他很喜欢在台北看街上走来走去的人,尤其是女孩子。这种观察,不用刻意,就是似乎漫无目的地环视。我问他,你观察了有什么结论?他说,就是一种感觉,你会好奇这些人的表情、举止、衣着与这个异地城市生活环境和文化的关系。

我基本认同他的观点,但加上一个前提。越是不同地域的人,越可能是一道风景,尤其是在与其交流的情况下。我们在祖国大陆旅行时,如果遇到假期,景点人头涌动,让人厌烦。当然,有时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哪怕几句简单的交流都可以让人回味。不同的人生,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偶然的交汇,可以碰撞出一些火花来。遇到跟你有类似想法或经历的人,你会惊奇原来自己并不是个案;遇到跟你想法和经历完全不同的人,你也会由此而丰富了对人的看法。

但到了异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种类似于“人类学情怀”的好奇心就会油然而生。在美国学习期间,我最好奇的是“西裔美国人”,就是南美的移民。这些人有些长得像高加索人,有的却接近亚洲人。如果是长相介乎其间,我会更加好奇。这驱使我去读一些书,记住书里的一些资料。比如,我读到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其中就把印第安人列为蒙古人种。这令人遐想蒙古人种跨过当时还连成一片的白令海峡到达地球另一半的可能性。中国的权威地理教科书上写着,拉丁美洲的印欧混血种人占人口比例超过一半。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3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本地的被征服者是如何在长达300年间逐渐与征服者通婚、生育、生活,乃至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欧洲人、印第安人、黑人三类人种的共同生活形成了更为复杂繁复的混血人种,欧洲白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混血就叫作梅斯蒂索人,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所结合形成的孩子就叫作穆拉托人,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结合的人种就叫作桑博人。真可谓人种大熔炉。想象一下,在我童年的时代,即使在广东,客家人和潮州人通婚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种对人种传播迁徙的好奇,去年到俄罗斯自由行时也被唤起。去之前,翻查了一些资料,知道蒙古人曾经统治俄罗斯地区长达二百四十多年,这使我对俄罗斯人与北欧人长相的区别有个大致的认识。有一天,我们从莫斯科坐火车到弗拉基米尔,由于俄罗斯人大多不讲英语,标识也不够清楚,使我们很焦虑,这时终于遇到一个英语还行的俄罗斯人,他身材高大,但脸型却很东方。他很热情地帮我们解决了问题,我们也聊了一会天。他出生和成长在俄罗斯远东联邦区,“那个地方和莫斯科完全是两回事,文化差异非常大。”我一边感谢他,一边遥想这人的远祖与成吉思汗的族人有没有联系。

西方有不少学者认为,旅游拍摄的行为,就是旅游者通过摄影满足自己的窥视欲。但我不仅想“窥视”,更喜欢旅行过程中对当地风俗人情的了解、互动与参与。法国哲学家加缪说,要紧的不是生活得更好,而是生活得更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可以以一个中国南方人的方式过完一生,但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尝试北方人的生活方式、外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样就感觉仿佛多活了几次。去年我们通过“爱彼迎”平台在伦敦找了一个民宿住了一周,楼下是房东玛利亚,隔壁是两个奥地利女孩。房东每天给我们准备丰盛的英式早餐,每天都有不同品种,使我们每天中午都不饿。我们也从超市买一点东西回来自己加工吃。每天挤地铁、公交。这种旅行的意义,是跟团完全体会不到的。

与房东聊天,才知道她是西班牙人,移民英国几十年,还是一口西班牙腔。这又使我遥想,当年这两个国家之间,曾经发生的激烈战争。

新闻推荐

半个月志愿执勤逾一千多人次 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获市民点赞

志愿者在市区各主干道路口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昨天下午,本报志愿者冒着酷暑上街站岗。□文/本报记者丁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