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张的芡实
墨沫
“紫罗小囊光紧蹙,一掬真珠藏猬腹”,因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芡实被称为水中人参。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下张村,位于韩江下游西岸,已有三百多年种植芡实的历史了。
时值盛夏时节,下张村的芡实种植基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芡实属于睡莲科植物,大多生长在池沼湖塘浅水中。站在田埂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翠绿。一片片状似荷叶的圆叶漂于水田中,翡翠般的叶面生满皱纹,布满尖刺,一片片平铺在水面上,把整个湖面围成一片绿洲。在螺蛳的嬉戏中,在蛤蟆的歌声里,叶子挨挨挤挤,平铺在水面上。微风像波浪一样荡漾,绿叶随风舞蹈。而芡实果就俏皮地藏于叶下,不时调皮地从绿叶中钻出脑袋。觅食的蚱蜢、蜻蜓在不停地忙碌着,时而停留,时而飞起,使得水田不时荡起一层层涟漪,好一幅动人的田园风光啊!
“谁知碗中芡,粒粒皆辛苦!”新鲜芡实要经过采割、去外壳、洗滑膜、剥内壳等一系列工序,方才能成品。
目前正是芡实收成的季节,许多男子在田间收割芡实。由于天气酷热,他们大多清晨五六点就开始工作。只见农人动作敏捷,麻利地用一把短短的特制刀片割开叶片,用手一转,一个鸡头似的孢子便割了下来。由于芡实的叶子硕大厚实,芡实的根茎和果实外都长满青刺。所以农人下田之前,必须先戴上橡胶手套、脚穿长裤,还要把长裤裤管扎紧,以防皮肤被扎伤而过敏红肿。但即便是全副武装后才去收割,弄得满手伤痕,也是习以为常的事。圆鼓鼓的孢子就像石榴似的,掰开来,是一颗颗珍珠般的芡实。优质的东凤芡实外观是带有光泽的鹅黄色,当地人称之为“胎黄”。用小刀撬开浆果,快速掏出果实。掏出的果子上面还覆盖着一层膜,需不断的踩搅,最后还须放到池塘清洗干净,才有了那珠圆玉润的出浴美人模样。
男人在田里忙活着,女人、小孩在家里也没闲着。她们三五成群,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木凳上,有条不紊地剥着芡实,全村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剥芡实的过程极为不易,生手稍不留神便会被小刀划开口子。而下张人都有着娴熟的剥芡实技能,好似与生俱来一般。小刀顺着果子中间的纹路,轻轻地剥开。一粒粒有弹性的籽实显得粉嫩嫩的,用手指轻轻一按,它会迅速回弹,汤汁亦会连绵地渗出。随手将圆润若珠的籽实放入装着清水的盆里,因为是刚从壳里剥出,还带着些许淀粉,使得清水很快地就变得浑浊;而过几次清水之后,芡实就会愈发晶莹剔透、色泽洁白。此时,我们平常所吃到的芡实才真正算是露出了真面目。把新鲜的芡实放进嘴里,嫩芡实吃起来滑爽,熟芡实吃起来粉甜。唉,生吃都这么好吃,这也就难怪我在键盘上敲出“芡实”二字时,口腔便一下子生出了津液。
查慎行有诗曰:“芡盘每忆家乡味,忽有珠玑入我喉。”东凤下张的芡实,颗粒饱满,煮出来汤水清冽略带微黄,果实新鲜有嚼劲,带着浓浓的棉花糖香味。芡实甜汤是一道潮人最为喜欢的消暑甜品,因此很多潮人在芡实上市时,往往一买就是十几斤,放进家里冰箱的冷冻室,只待家中来贵客时可以“煮碗甜”进行款待。但下张当地人最喜原始做法,先放水旺火煮至沸腾,投入芡实用小火煮3分钟左右,再加入绵白糖或冰糖即可出锅,一道美味的时令甜汤这么快就做好了。学着苏东坡老先生所教的“时不时取煮熟之芡实一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缓缓下咽”,这道芡实甜汤吃起来香中带甜,软润细糯,若有若无的清香久久萦绕舌间,真是一道百吃不腻的人间佳品。
新闻推荐
当前正值高温酷暑,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修德善堂福利会自6月28日开始,将连续3个月在该村村口处设立凉茶站,每天都向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