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东融西拓 内外兼修 融入“双区”

南方日报 2020-06-18 07:06

“融合”和“拓展”成为潮州未来发展的重要关键词。林文强摄

潮州是“中国婚纱礼服名城”。苏仕日摄

潮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化”。资料图片

华丰中天LNG储配站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资料图片

粤之东,潮之州。作为广东的东大门,潮州处于“一核一带一区”的沿海经济带,区位优势突显。近年来,潮州精准定位,城市内部向东延伸拓展,新城古城在韩江两岸交相辉映,城市外部则积极融入“双区”建设和汕潮揭城市群……曾被称为“省尾国角”的潮州,如今已经发生蝶变。

当前,潮州全市正在推进投资超1267亿元的“六大工程”建设,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着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融合”和“拓展”成为潮州未来发展的重要关键词,内外兼修,整体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通过“双区”“双城”的辐射带动,充分发挥潮州特色产业优势、交通枢纽优势、潮汕文化优势、著名侨乡优势。未来,这座千年古城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许钰敏

提质扩容

城市空间加速拓展

六月的艳阳天里,韩江广场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多台挖掘机正在同步作业。这是韩江东部区域的重点工程之一。事实上,潮州正逐步朝东发展,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潮人文旅中心、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园、智能卫浴(潮州)产业园等多个重要项目在东岸落地建设,城市发展格局正在重构。

依山傍水的潮州,一条韩江穿城而过,新城和古城分列两岸。潮州将它们视为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古城保育活化、旧城更新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

在韩江东岸,潮州以韩江新城开发建设项目为重要抓手,加紧编制完成韩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和详细性控制规划,充分融入文化、科技、现代、绿色等元素,推进“一桥八路”“一镇一中心”“一医院两广场五学校”等项目,启动市体育中心等项目前期建设,完善新城产业规划,加强土地征收储备……城市东拓进程加快,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韩江新城正在迅速生长起来。

在韩江西岸,潮州正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城保育活化,实施“百家修百厝”、新一轮古城保育活化工程、太平桥和国家非遗项目展示利用、柯柏年故居修缮等多个古城保育活化项目等修缮保护项目,优化提升古城交通设施,完善拓展智能停车体系。通过纾解古城压力,在打造古城旅游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实现城市内部的提质扩容。

去年,韩江潮州段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名单的河流。汇聚了潮文化精髓的韩江两岸,具备独天得厚的天然生态优势。潮州正打造“一江两岸”沿线城市滨水空间和韩江新城依山傍水城市建筑带,推动“一江两岸”碧道规划与广济桥、北阁佛灯等沿江景点融合,谋划推进滨水公园、北堤改造工程和韩江滨江慢行系统等景观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两岸发展空间,推动古城风貌和新城新颜实现自然过渡、相得益彰。

此外,利用韩江串起的红色文化、古城文化,潮州正建设“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系列展览馆,建设运营好红棉公园、龙湖古码头水利公园、戴万平纪念公园等堤岸纪念地,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打响潮文化旅游品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新城古城齐发展,潮州东拓步伐加快,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一江两岸”特色精品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抓住机遇

积极融入“双区”建设

当前广东正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位于沿海经济带上的潮州,如何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蜕变?通过提升交通网络系统、加快产业创新驱动、擦亮金字招牌、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潮州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倡议等机遇,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汕潮揭都市圈,以思想“破冰”实现行动“突围”。

地处“双区”和海西经济区连接点,潮州拥有深水良港潮州港和全国地级市客流最大的厦深高铁潮汕站,潮州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从交通网络入手,打造现代化“交通强市”成为潮州融入“双区”建设的重要一环。

已完成投资51.7亿元交通重点项目,梅汕客专开通运营,动车运用所投入使用,潮汕站扩容工程动工,大潮高速、潮汕环线高速进展顺利,凤凰大桥、宁莞高速潮州东联络线开工建设,“三纵两横”高速路网逐步成形……这是潮州2019年交出的交通建设“成绩单”。下一步,潮州将进一步推进与大湾区“123交通圈”的“硬联通”,突出抓好铁路、高速公路、城轨等重大交通项目,推动潮州港深度对接“双区”世界级港口群,做强“空铁高港”功能集成。

今年,广交会首次跃上“云端”,潮州举办了多场培训会,助力本地外贸企业搭建直播平台、制作VR展厅和企业宣传片等,紧锣密鼓迎战广交会。这只是潮州扩大开放、全面拓展合作新空间的举措之一。潮州还落实“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18条”,实施“6+11”市场开拓计划,引导企业“抱团出海”,同时发挥侨乡优势,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开展“潮文化海外行”等活动。

进一步对接“双区”,潮州从硬实力出发。潮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陶瓷、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健康“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溢出;做强产业优势,推进产业项目转移承接,突出产业链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在5G、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强与“双区”科技创新对接合作。此外,突出文化软实力,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等金字招牌。

潮州的成绩,用数据“说话”。据统计,2019年潮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15.6亿元,增长4.5%,出口增幅高出全省2.3个百分点。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外贸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候,潮州仍能保持进出口增长,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融入“双区”建设的努力有目共睹。

内外兼修

打造特色精品城市

对内延伸,向外融合,都离不开坚实有力的行动向导。“六大工程”行动方案,正是为潮州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而量身打造。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传统产业升级、能源结构优化、城市治理提升、民生补短板、兴农惠农工程,全力推动潮州城市发展要素融入“双区”发展大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引进新元素、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益海嘉里粮油加工基地、闽粤经济合作区LNG储配站(一期)、广东华丰中天5万吨码头升级改造项目、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六大工程”中,多个“重量级”项目都落地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交汇点上,潮州临港特色高端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将助力潮州打造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东部“桥头堡”。

在碧桂园智能卫浴项目筑智陶科卫浴有限公司,从坯料的搅拌制备,到坯件制模、成型、施釉、装烧……整条卫浴生产线部工序由机器人承担。广东皓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5G+VR科创中心”,只要戴上VR眼镜,无需到达车间现场,陶瓷“智能工厂”的生产场景便跃然眼前。利用“六大工程”的建设契机,潮州正推进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以智能卫浴制造基地、三环新型陶瓷背板产业化等项目为带动,大力推广智能化生产模式,并鼓励企业“上云用云”。“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潮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名词,潮州“智”造正走向世界。

增强内在实力,提高发展动力,成为潮州拓展城市空间和融入“双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燃气“一张网”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抓好城市“建管治”各项工作,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水平。推进医疗卫生、学校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推进单丛茶、“菜篮子”工程、潮州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向品牌化、链条化、现代化方向转变。这一系列举措都将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有力的保障。

当前,潮州正处于发展攻坚期、改革深化期、美好生活提升关键期,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通过大力建设“六大工程”,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把握“湾+带”联动机遇,打出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内在焕发新生活力,外在打造精品形象,潮州区位优势日渐凸显,潮州经济发展正驶入快车道,沿海经济带上特色精品城市的美好图景将成为现实。

■声音

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蕴含着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市场等资源,是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要抢抓“双区”重大机遇,坚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主动对接,积极融入,更好引进外生活力,激发内生动力,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打通资源要素高效流通渠道;突出产业协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延伸布局,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瞄准“双区”大市场,融入经贸“大网络”,推动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竞争。要借助“双区”科研创新优势,推动企业与“双区”研发机构的深度合作,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度挖掘自身资源,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双区”重要旅游康养目的地;对标对接“双区”制度规则,构建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和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体系。

——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

潮州要释放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潮州作为“双区”和海西经济区连接点,拥有对台直航深水良港潮州港和全国地级市客流最大的厦深高铁潮汕站等区位独特优势,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以交通设施“硬联通”深度对接融入“双区”;突出文化优势,充分发挥潮州作为全球潮人精神家园、潮文化发祥地,以及全国唯一一座“中国工艺美术之都”、首座“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等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千年文化古城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发挥侨乡优势,实施好“乡贤回归”工程,开展“潮文化海外行”等活动,推进汕潮揭都市圈规划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潮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殷昭举

■观察

潮州融入“双区”有哪些优势?

作为广东“东大门”,被称为“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潮州,文化底蕴深厚,产业资源丰富,侨乡资源独特。利用六大方面的优势,潮州积极主动做好“融”字文章,努力在“双区”建设中中贡献潮州力量,赢得发展先机,开创发展新局。

一是枢纽优势,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步伐加快。作为“双区”和海西经济区连接点,潮州拥有厦深铁路客流量最大的中间枢纽站——潮汕站,以及对台直航的深水良港——潮州港,与厦门、深圳两地形成“2小时经济圈”。同时,梅汕客运专线开通运营,大潮高速、潮汕环线、疏港铁路等正加紧建设,未来市域内铁路里程将超过200公里,形成立足粤东、联通南北、辐射陆海的铁路网络。

二是产业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正逐步构建。潮州有“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瓷都”之称,立足产业基础,正在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益海嘉里项目为龙头,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华丰LPG/LNG、华瀛LNG等能源项目为载体,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重要新能源基地。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大力推广机器手、3D打印、无人车间等智能化生产模式。

三是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对接合作进一步深化。潮州按照“三统筹、三跨越”的思路,在5G、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强与“双区”协同合作,目前已经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家、企业技术中心41家以及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未来还将加快凤泉湖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步伐,完善提升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分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

四是文化特色,文旅产业积极融合发展。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潮州,一系列古城保育活化的项目正在建设起来,加上世界潮人文旅中心、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城等项目带动,旅游配套实施逐渐完善,潮州文旅产业提质发展。2019年,潮州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1%和30%,增幅均高出全省21个百分点,“旅游热”也加快了潮州对外开放的步伐。

五是侨乡优势,开放合作纵深拓展。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潮州正积极发挥华侨在潮州对外交往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施“乡贤回归”工程。2019年,潮州亮相深圳第五届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全方位推介潮州经济、文化形象及营商环境,使潮州融入“双区”建设更近一步。

六是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潮州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土地征储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行“新型学徒制”“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放管服”改革,抓好“送策入企”。2019年,潮州“1+N”扶企惠企政策有效落实,新增减免税费14.5亿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形成“最多跑一次”目录清单1706项,不动产交易登记“一窗受理”顺利开通,企业开办、出口通关、办电办水等服务效率均高于国家和省目标要求。

数读

◎201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15.6亿元,增长4.5%,增幅居全省第8位。

◎推进总投资超1267亿元共173项的“六大工程”,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把握交通建设“六大关系”,实施总投资53.5亿元的交通重点项目。

◎2019年“1+N”扶企惠企政策有效落实,新增减免税费14.5亿元。

◎实施“科创12条”,构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育成链条。

◎深入实施“人才新政23条”,完善“重才引才留才育才聚才”机制。

◎出台“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十八条”“外资十条”等政策,实施“9+9”市场开拓计划。

新闻推荐

广东美术馆与市文联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共同推动潮州文艺事业创新发展

本报讯(记者杨燕芳)昨天下午,广东美术馆与市文联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森出席签约仪式。根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