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能吃到一个锅里吗
□陈树培
每次回老家,总想带点京都特色小吃,可是,挖空心思,结果总不尽如人意。带过茯苓饼、驴打滚、北京果脯、冰糖葫芦、稻香村点心什么的,回去总不太受欢迎。依我看,堂堂京都,在小吃上,真是输给了省尾国角的潮州。
跟潮州小吃一比,北京小吃就相形见绌了。潮州小吃太接地气了,这大概跟潮州人轻巧的生活态度有关吧。
在外多年,我已经没有资格谈论潮州小吃了,只知道,跟甜咸油的宫廷式北京小吃比起来,淡雅精的家庭式潮州小吃是大众化的,家家户户都能做,街头巷尾随处有。
近年回潮州,我注意到,每天早晨,在街头巷尾,不管白领蓝领,无论土豪,都坐在路边摊小板凳上,或微微露点嫩腰,或倒背西装革履,面对一盘刚出锅的肠粉,吃得鼻尖出汗,不露贫富。原来,接地气也是一种美丽!
再说普普通通的潮州农家小吃粿汁。记得小时候,母亲用大米加水磨成浆,然后烙成饼,再晾干剪成一块块菱形“粿角”。要煮时,将粿角放入滚水中调入米浆煮熟,撒上葱珠油、蒜末及香菜就OK了。
粿汁原是潮州乡下农民在地头当点心吃的,普通无奇,可是,在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今天,却因其柔道清香的家常味而广受潮人喜爱,在京城更像出土文物般稀缺。
前两年,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二楼的悦府酒楼吃潮菜时,服务员端上来一瓷盆漂着葱珠油的粿汁,热气腾腾,鲜香浓馥,在场的几十位客居京都近半世纪的老乡看呆了,纷纷掏出手机抢拍,边拍还边议论,“啊,粿汁,久违了,几十年头一回看到”,“大半辈子没尝到这一口了”,“少见少见,想不到在京城还能吃到儿时的农家小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说到小吃,想起粿条。在潮州,要买粿条,到处都有。可在京城,很难买到,要跑到西罗园的潮州店才能买,很不方便。
老婆知道我爱吃,想自己做,跟我回潮州时,还专门向我妹妹请教。回京后,我们买来几个平底不锈钢圆盘,将大米粉掺水调好,每次舀一大勺放进抹了油的圆盘里,放到锅里蒸,几分钟就熟,取出后放凉,切成一条条,粿条就做好了。
这事说易做难。做出来的粿条常常不是软了,就是夹生,一炒成了一锅稀巴烂,好得我们老两口也不讲究,自己做的怎么都能吃。
吃在一个锅里,南淡北咸也是个问题。
北京人爱吃酱牛肉,我儿子也好这一口,就爱吃他妈做的酱牛肉。
我们有个邻居,是北京酱牛肉老字号月盛斋的后代。老婆做酱牛肉就是从她那儿学来的。
北京人做酱牛肉离不开老抽加黄酱,还有所谓“秘制”老汤。老抽是什么?就是加入焦糖色的浓酱油,专门用来上色的,黄酱也黑乎乎的,结果做成的酱牛肉从外到里一直黑到底。可以想象,这种黑色酱牛肉哪有不咸的。可我儿子吃惯了,就认这一种。后来讲究少盐的饮食习惯,市面上都不卖这种黑色酱牛肉了,全是红的(不用老抽),他就一点也不吃了。
还有红烧带鱼。老婆做红烧带鱼总要放老抽,把颜色弄得黑黑的,而儿子就是吃惯了,不黑吃得还不过瘾呢!
说实在的,我一直对老北京菜馆用老抽加黄酱把菜做得黑咕隆咚不以为然,一看就没有食欲。后来,为了提倡少盐,北京给每个家庭发了控制食盐的小勺,提倡每天用盐的最高限量。我们有个也是娶了北京老婆的老乡高兴得连声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有了小勺就好了!”
北咸的结果是,北方人患高血压的多些。可南淡也不好。有一次查血,医生说我的血钠低,让我不要吃得太清淡,说老年人吃太清淡也不行。
南北吃在一个锅里,总能吃出兼容,吃出迁就,吃出多样化,吃出南北特色,吃出喜和忧。彼此丰富了口味,开阔了视野。生活就该这样充满烟火气,这样多姿多彩!
跟我这个南方人在一起,老婆吃的东西品种多多了。比如吃鱼,北京人平时顶多也就吃点胖头、白鲢和鲤鱼之类的淡水鱼,她嫂子(老北京人)连鱼和海鲜都不沾,哪像我们,淡水鱼海鱼都吃。每次跟我回潮州,老婆吃鱼吃得最开心了,到饶平去,吃海鲜更是乐而忘返,念念不忘。她的兄弟姐妹听了可羡慕了。
说起吃鱼,我们大学同班有个河南人,根本就不敢碰,怕刺,说他从来没吃过鱼。每逢学校食堂吃鱼,他躲得远远的,只好就点咸菜凑合凑合。
还有水果,我一见龙眼甘蔗之类的南方水果就买,老婆跟着也吃上瘾,孙子更是高兴。北京人也知道龙眼甜,好吃,但没几个买的,因为他们没这习惯。甘蔗也是,每到年底,小区的水果店来了甘蔗,买的人几乎都是南方的,北方没人买。
店主把甘蔗皮都削掉了。回家后,我还要加工,把甘蔗的节统统去掉,劈开,削成一小段一小段,这样不毁牙。我一边削,儿子和孙子一边抢,大鱼大肉也没有这样抢啊!抢着吃吃得开心。
甘蔗是我儿时的味道,是南方的味道,在南方平常无奇,在北方却能给生活增光添彩。过日子不就这样简单家常吗?!
想不到,自从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后,一不留神,竟然走向了“诗与远方”,见的吃的东西越来越多。先是往北到武汉上大学,毕业后再往北来京工作,工作后还要驻外,远走高飞,中西餐全都领教了。
驻外八年,什么西餐没吃过,可就是吃不惯。老牌马尼拉饭店的西餐,如煎牛排、烤鸡肉、熏鲑鱼,做得还是蛮地道的,但偶尔吃吃,应酬应酬,换换胃口还行,要是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就受不了了。中国人的胃,给中餐喂惯了。
说实话,寄身北国,跟北方人吃在一个锅里,我也就是让自己适应适应而已。我常想,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顽韧在北方坚守吗?我的回答是,事业上肯定会的,但生活上就有“莼鲈之思”了。(完)
新闻推荐
落实防控措施 确保校园安全 饶平县部署春季学期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讯4月22日上午,饶平县组织召开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市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会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