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筷公勺 守护舌尖健康
编者按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餐饮卫生再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近日,市文明办向全市各级各单位、各餐饮企业、广大市民发布“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倡议书,倡导大家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那么,那现在各餐饮店有没有推行公筷公勺?市民对使用公筷公勺的反响如何?记者实地走访了市区多家餐馆以及部分家庭发现,一些市民已开启“公筷行动”,但仍也有部分市民认为,没必要使用公筷公勺。
那么,使用公筷公勺有哪些好处?关于公筷和公勺的推广使用,大家又有什么好的提议?记者邀请了市人民医院专家、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听听他们对于“公筷公勺行动”的看法。
□本报记者詹嘉鹏郑媛
现状
记者市区多家餐馆发现:
公勺使用率较高公筷使用率偏低
目前,潮州市区大部分餐饮企业已经复工复产,恢复堂食。记者走访市区多家餐馆发现,公勺使用率较高,公筷使用率则普遍偏低。不仅如此,部分餐饮企业还存在公筷配备不足、公筷配备不规范、宣传意识不强等问题。
13日中午,记者来到市区潮枫路卜蜂莲花商场,在其一楼一家知名连锁餐馆就餐。经过测体温、登记信息等防控流程后就座。经询问,该餐馆配备有公筷公勺,并且公筷和私筷的颜色有明显区分,公筷是白色,私筷是黑色。
不过,记者环顾了四周却发现,有部分顾客就餐的餐桌上并没有配备公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餐馆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如果顾客点了大份汤类菜品,一般都会配备公勺。而如果餐桌上只有两名顾客就餐,顾客又没有特别要求,一般不会配备公筷,并且一个餐桌的公筷配额一般不会超过两双。
随后,记者来到市区潮州大道大润发顶楼一家连锁火锅店,该店店员告诉记者,火锅店的顾客一般都能够自如地使用公勺和私勺,对于公筷和私筷的使用则比较随意。“我们一般都会在给每一位顾客配备两双筷子,一双是公筷供取食用,一双是私筷供进食用。”该店员说。不过,记者留意到,这些公筷颜色和形状并没有明显区别,顾客使用时需要自己留意。
在走访中,记者还发现,部分沿路的小餐馆则基本没有使用公筷公勺的概念。一个值得留意的问题是,无论是大餐馆,还是小餐馆,记者很少见到其馆内门口、墙上或餐桌上张贴有提醒大家要使用公筷公勺的标识牌、海报或小贴纸,这可能是现在大多数市民公筷公勺意识还没有形成的原因之一。
部分家庭开始使用公筷公勺
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如果仅仅在酒店、餐厅等公共就餐场所推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公筷公勺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庭的标配。据了解,在有关部门的宣传引导下,潮州市已有一部分家庭让公筷公勺走上自家餐桌。
对于当下提倡家庭用餐使用“公筷公勺”的行动,住在市区奎元路的李慕洁表示很有必要。李慕洁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前,他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时,都没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以前都是觉得是用公筷公勺挺麻烦的,而且一家人用餐使用公筷公勺似乎有点生分了。”李慕洁告诉记者,后来看有关新闻,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方式传播,他们当即就决定,要在餐桌摆上公筷公勺。“像平时吃饭时,大家的筷子都伸进盘子夹菜,勺子都伸进碗里勺汤,这种合餐的方式可能会导致病毒的传播,还是使用公筷公勺更卫生也更放心。”
家住城新西路的林锐彬一家,近期也开始用公筷公勺就餐,每个人还有专碗、专筷。林先生介绍,菜炒好后,他们先放在公盘里,大家取食时根据自己的食量,用公筷夹到自己的盘里。“以前对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较为淡薄,特别是家里的老人。”林锐彬说,前几天跟家里人提起要用公筷公勺,家里的老人都不赞同。为了让老人慢慢接受,他就不断给老人做思想工作,从网上找来多种病菌易从口入的相关文章给老人看,并且吃饭的时候会自觉用桌子上的公筷公勺。经过几天的磨合,老人慢慢也就习惯了。“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就餐用公筷公勺要先从家里做起。”林锐彬表示,疫情之后,他会将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保持下去,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的“标配”。
不过,仍有一部分市民表示,家庭就餐没有必要使用公筷公勺。市民陈晓霞认为,她对家里人的健康状况都很了解,没有必要使用公筷公勺,若用公筷公勺,好像彼此嫌弃似的,会影响家庭氛围。市民庄华宇则认为,家中来客人聚餐时,才需要用公筷公勺,家人之间不需要。
意义
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吴英桂:
使用公筷公勺能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那么,进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到底有没有必要呢?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吴英桂。吴英桂介绍,目前,所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可能的粪口传播等,所以,他十分推荐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的做法。他建议,现阶段,市民无论是在家庭用餐,还是外出就餐,都要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吴英桂说,除了疫情期间需要使用公筷公勺,平时与他人一起就餐也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因为有很多传染病在潜伏期,个体本身并无明显症状,但会通过食物、水等途径传播,使用公筷公勺的话,能降低传播风险。”吴英桂说。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目前,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合餐的弊端就在于此。“比如三个人一起合餐进食,其中有一人携带一些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在吃饭时若不使用公筷,那么桌上的食物就很有可能被这个人使用的私筷污染,就会增加另外两人被传染的可能性。”吴英桂介绍说,像甲肝病毒、伤寒沙门菌、幽门螺旋杆菌等都会通过餐桌上的饮食而传染,使用公筷公勺就能很好地预防这类传染病的传播。
建议
市人大代表詹爱平:
习惯的改变应从观念的转变开始
疫情之下,卫生健康的用餐习惯被频频提起,公筷公勺的使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市人大代表詹爱平认为,使用公筷公勺用餐,既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爱护。“此次新冠肺炎病毒,它的传播途径中,有一项就是通过唾液传播,所以使用公筷公勺取餐,再用自己的筷子和勺子进餐,是避免病毒传播的好习惯。”詹爱平说,另外,在就餐的时候使用公筷,餐桌上的菜肴都没有被就餐人员的唾液污染,如果有菜肴没被吃完,可以放心地把剩下的菜肴打包回家,既减少了浪费,又增强了大家的节俭意识。
虽然大多数人都对使用公筷公勺的行动表示支持,但是,对于早已习惯于合餐共食的国人,仍有不少人认为,使用公筷公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相互嫌弃的一种表现。也有人认为,与家人吃饭时没必要太讲究。
詹爱平认为,习惯的改变应从观念的转变开始。对此,他建议,对家庭日常用餐,不妨视情况而定,给出更具体的指导。如,有家庭成员感冒等特殊情况,就更应使用公筷公勺;大人为小孩夹菜勺汤,也应该注重使用公筷公勺等等。“一开始,不能急于求成,对于家庭中一些传统观念较重的成员,要慢慢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有一个接受公筷公勺的过程,逐渐认识到使用公筷公勺的必要性,从而逐渐形成一种习惯。”
另外,要转变市民的观念,需要形成一种氛围,让使用公筷公勺蔚然成风。建议在全市所有的酒店和餐饮场所均放置醒目的公筷推广牌,商家应在客人就餐前自觉摆放公筷公勺,并且提醒客人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此外,公筷的颜色和大小,也应区别普通的筷子,这也避免了混用的现象。
詹爱平说,就目前来看,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最大的目的在于让更多人知道,使用公勺公筷,并不代表距离疏远,它只是一种更卫生的用餐习惯而已。
市政协委员郑熙:
推广使用公筷公勺需多方合力
市政协委员郑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我国传统饮食习俗延续着合餐制。不管是家庭用餐,还是外出聚餐,大家都会选择同盘而食。实际上,这种传统的饮食习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共同进餐的人有食源性疾病,那么整桌人就有被传染的风险,所以提倡、推行公筷公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郑熙认为,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可能会遇到阻力,比如,有些人会认为使用公筷公勺不方便,餐桌上容易搞错,难以坚持;有些人在疫情期间健康意识高涨,但疫情过后,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逐渐淡化;另外,有些餐饮企业可能会嫌麻烦,觉得增加清洗工作量,不愿意提供公筷公勺等等问题。所以,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行动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政府部门、餐饮企业、媒体、市民几方面形成合力。
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借此机会,邀请有关专家针对使用公筷公勺有利于阻止疾病传播进行解读,并普及健康卫生常识、培养健康卫生习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餐饮行业使用公筷的督促力度。同时,可以将配备公筷公勺纳入餐饮行业标准。要求餐饮经营者为每一餐桌都配备公筷公勺,在逐渐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氛围之后,对自觉提供公筷公勺的餐饮经营者进行奖励,再对于拒绝提供公筷公勺的餐饮经营者出台惩治措施。另外,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制作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的宣传片在电视上播放,让人们更快接受使用公筷公勺,同时,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上作为公益广告同步宣传。
说到底,市民才是这场行动的主角,是这场行动的践行者,都应积极参与到文明用餐、使用公筷公勺的行动中来,带动和影响家人养成良好习惯,引导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和意识,助力全社会形成健康、卫生的用餐风尚。
新闻推荐
潮州推进实施“六大工程” 172项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267亿元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家源通讯员陈榆)昨日记者获悉,潮州市近日制订出台了《潮州市推进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沿海经济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