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潮州日报 2020-04-08 08:45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初步形成,主观意识比较淡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思想正需要被人指导。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承担育人的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一、以文化人

1、创设有效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是诱发情感的物质条件,学生的情感只有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才能被有效唤起。脱离情境的情感教育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刘勰的《文协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说法。特别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情境更是彰显文字魅力、渗透情感的有力手段。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创设有效的情境,加速德育目标的推进,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德育功能。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活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课堂教学,用图画、色彩、声音对文字加以渲染和润色,让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承载语言的容器,更是情感的载体。像在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歌,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广泛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对春天产生向往之情,顺利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对文本的分析中,为了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感悟力,能够通过语言窥探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借助图画这一媒介,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依次呈现富有生气的春草图、姹紫嫣红的春花图、拂柳杨堤的春风图、细雨如丝的春雨图等,一幅幅色彩明媚的图画让学生穿透语言屏障,尽情感受到春的美好、生机和活力,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溢满心间,流露于形。

由此可见,情境作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文字,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还是情感的催化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生美好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2、利用作者生平,树立德育榜样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批批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忠义、信仰,是人文思想的具体体现。他们为学生的德育学习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是德育学习的有效素材,并且作者的生平事迹也是学生了解文本思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抛弃文章的作者空谈文本的思想内涵,而应该以名人轶事为载体,向学生展示作者的生平事迹,为学生树立道德学习的榜样。

例如,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岳阳楼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范仲淹的生平事迹,讲述他一生的三起三落以及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打击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者都具有高尚的品德,朱自清坚决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鲁迅用笔同黑暗的反动势力作斗争、屈原的忠贞爱国等等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道德典范。不仅如此,这些作者的生平事迹、人格品质也是中考作文的考察对象,如某市的一次中考作文就是以鲁迅为题材的,这也充分说明这些内容对学生思想有着深刻的、长久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教师才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让这些仁人志士常驻学生心中,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树立为国、为民努力学习的远大目标,践行德育教育的要求。

3、挖掘教材内容,引发情感共鸣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部名篇佳作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有对祖国的、有对父母的,还有对人生价值的等,一篇篇闪耀着情感光芒的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通过文本寻求生活的影子,得到心灵的震撼、情感的超越,从而收到良好的情感教育。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用朴实无华的笔触诉说着一个父亲对儿子深厚真挚的感情。父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父爱的描写。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却独独让人印象深刻,打动人心?为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对四次背影的分析,得出这篇课文不像一般作品那样着重描述人物的外貌、形象,而是抓住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大肆渲染,做出具体细致的刻画,读起来真实感人,引起情感共鸣。为此,教师让学生利用这一写作手法,通过对人物特征的详细描写,表情达意。学生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只不过很少关注这些细节。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有效的调动起来,他们由此及彼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老师、同学。并抓住细节描写展开了自己的情感之旅,在涓涓的文字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人世间最朴素、却最感人的师生、生生、父母恩情等,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实现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二、以德育人

除了文本教育外,教师还要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时时刻刻皆是德育教育的时机。特别是作为德育教育的领导者、决策者——教师,更应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初中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形成的阶段,教师的道德品质皆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会用眼睛、思修的“摄像机”拍下教师的道德行为,并对其做出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外树形象、内塑修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做在前面。要求学生书写整齐,自己的板书时就要规范;要求学生讲文明,自己在就不要爆粗口;要求学生爱劳动,自己就要身践力行。若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只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自己却不屑一顾,德育教育只能成为口号,并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别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对教师的各项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拥有雄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用教师这棵树撼动学生这棵树、用教师的心唤醒学生的心、用教师的灵魂影响学生的灵魂。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影响作用,以德育人。

总之,初中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加强德育渗透,并发挥自身教书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育出更多品行端正的初中生。

潮安区东凤镇中片中学陈祥銮

新闻推荐

全市300名孤贫儿童获30万元援助 市领导要求努力实现孤贫救助广覆盖多元化可持续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昨天上午,市妇联在潮安区凤塘镇举行援助孤贫儿童项目援助款发放仪式,向30名儿童代表发放援助生活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