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积极推进“以茶兴农”春茶飘香采摘忙 乡村振兴支撑强

羊城地方 2020-04-02 10:14

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通讯员杨馥娜

在潮州说起功夫茶,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凤凰单丛茶。事实上,潮州市潮安区还有一个颇有历史的茶区——登塘镇。不同的是,登塘镇所出产的“炒仔茶”属于不发酵炒青绿茶,在制作工艺上与人们常喝的半发酵乌龙茶相差甚远;相似的是,在各级政府和当地茶叶协会的大力帮扶下,登塘炒仔茶也和凤凰单丛茶一样,正逐渐成为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金叶子”。

采茶忙:炒制过程需20多个小时

暮春三月,正是春茶采摘的忙碌时节。记者近日在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的茶叶主产区世田村和大葫芦村看到,当地的茶农正挎着篮子穿梭在茶垄间,手眼不停采摘春茶,而茶叶加工厂内杀青、揉捻等炒制工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处一片生产繁忙景象。

据介绍,位于潮安区西北部的登塘镇,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达到了1.2万亩,全镇从事与茶叶相关产业企业19家,从业人员约1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世田村与大葫芦村由于平均海拔较高,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长年山峦云雾缭绕,适合茶叶生长,成了该镇的茶叶主产区。

茶农蓝福斌便是世田村的茶叶种植大户,其种植的茶园面积达30多亩,自3月份起便开始为春茶采摘、炒制而忙碌着。蓝福斌告诉记者,“登塘炒仔茶”顾名思义就是选取茶丛的幼芽、细叶进行炒制而成的产品,如果茶叶较老,炒出的炒仔茶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据介绍,传统的“登塘炒仔茶”炒制做法独特,新鲜茶叶需杀青半个小时左右,随后进行揉捻、翻炒等多道工序,全程需要20多个钟头,才能制成成品。而在炒制过程中须用猛火,期间要不断地搅拌、翻转茶叶,让茶叶均匀受热,不能烧焦。

“受炒锅手工摩擦,炒仔茶色泽呈铁灰绿,表面起一层薄薄的白霜,这是登塘炒仔茶最显著的特性。”已有近30年制作炒仔茶经验的蓝福斌向记者介绍,他的手艺是从祖辈就开始传下来了的,炒制后的炒仔茶香气浓郁,回甘力强,而且茶性温厚,不伤胃。近年来,当地用来炒茶的以白叶单丛茶、水仙茶等茶种为主,炒仔茶口味也呈现多样化,不仅当地群众喜爱,还销往揭阳、汕头、丰顺等周边地区。

发展快:年产茶叶达150万斤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炒仔茶的发展,茶叶的销量跟价格均稳中有升。做成成品后,好的一斤能卖到七八百元,普通的是一百多两百元,预计今年的收成还不错。”蓝福斌笑着告诉记者,按照今年茶叶的长势,他的茶园里种植的茶叶一亩大概能摘到茶青100多斤。

据登塘镇茶叶协会会长李俊介绍,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登塘镇有世田村、大葫芦村、黄潭村、平林村、尧田村、小葫芦村等茶叶种植专业村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7家,生态茶园2家,茶叶年产量将达到150万斤。

据悉,登塘镇茶叶协会于去年7月份成立后,在促进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发展和应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带领茶农“走出去”,参加各类茶展会,推动茶农、茶企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促进茶产业振兴发展,并且开启了茶叶“触电”营销新模式。

在今年春茶采摘中,登塘镇茶叶协会更是牵头对接茶农大户在世田、大葫芦、平林等村按往年采摘标准提升20%收购贫困户的茶青,以茶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提高贫困户种植茶叶的积极性。

据登塘镇特地派出镇农技站站长、在世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农艺师柯泽歆介绍,围绕整体茶产业发展,登塘镇党委政府开拓思路,着力引导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公司和茶厂来收购贫困户及普通茶农的茶青,统一制作标准、生产标准,朝生态环保、绿色食品等方面对茶叶进行加工、销售,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新闻推荐

潮州市将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确定选址在潮安区古巷镇

本报讯(记者刘银璇)为进一步补齐潮州市公共卫生短板,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和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研究落实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