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谒韩祠踏踏青

潮州日报 2020-03-17 02:18

文/陈荣浩图/黄春生

正是春暖花开时节,韩江东岸笔架山麓上的韩文公祠橡木园里橡木花开,簇簇花穗在翠绿的新叶下宛如珠串倒垂,吐露芬芳。在今年这个特殊时期,休闲踏青,何需远行,不妨到韩祠一游。

这橡木是何方佳木?对于岭南民众来说,当属珍稀树种,它是自河南孟县——韩愈的家乡引种来潮州韩文公祠的北方树木。

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最初建在金山,后来迁到州南七里。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才迁到韩江东岸的双旌(今称“笔架”)山麓,即为今天看到的现址。算起来也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候韩祠旁种植有来自韩愈家乡的橡木,以示对韩文公的缅怀之意。历代潮州民间有以橡木花事之盛衰兆示潮州科举成绩好坏的传说。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的橡木早已杳无踪迹,如今潮州人民不辞艰辛,从千里之外的豫地将其引植入粤,植于韩祠,确是树得其所,美事一桩。

祠堂前广场有一座古书形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文公在《进学解》中的两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勤奋是事业精进的前提,深思是行为成功的保证。有趣的是,潮州的学子及其家长,为了学业有成,除了跟全国一样有祭拜孔子之外,还有了祭拜韩文公的做法。谁都知道,韩夫子的德行好,文才高,“文起八代之衰”,他的一手气势恢弘的文章,可谓“横扫千军如卷席”啊。

祠的正门牌坊,“韩文公祠”四个大字,是1984年胡耀邦同志题写。韩祠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前落是韩祠的主体,后落是侍郎阁,拾级而上,石阶一共有51级,是专为纪念韩愈51岁时到潮州的一个念想啊。沿着长长的石磴道,我们可以回放韩愈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他的“夕贬潮阳路八千”的苍凉诗句,读来真让人热耳酸心。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潮州。韩愈在潮州期间祭鳄释婢,兴学劝农,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你看,一座肃穆端庄的祠宇,正殿中央塑韩愈像,两旁塑侍从张千、李万。后来的实践证明,他爱潮州,潮民也爱他,“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诗境未免太过悲沉了。他怎么也没能想到,他跟潮州结下了这么深厚的“缘”。

韩祠现存有历代官员文人所留下的30多块石刻。祠内石柱镌刻对联、四壁环嵌历代碑刻40方,记载着韩祠的历史和韩愈治潮业绩以及颂扬韩祠的诗文。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菜。”这是对他极高的评价。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以韩氏之话“点赞”韩公业绩,可谓为一种美丽生动的“逆袭”和精神礼赞!

韩文公一生倡导儒家思想,并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他提倡“仁政”,反对暴虐,“抵排异端,攘斥佛老”。他到潮州之后极力兴办久废了的乡校,还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支持教育,并起用当地贤士赵德主持教育工作,让读书风气长久发扬下去。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所书“三启南山”,语出自苏东坡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之句“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另一层意思是指他一生中曾三次来到广东,可谓言简意赅地概括了韩愈的一个生活侧面。

正殿石柱上的一副楹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联是: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下联是:到潮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上联说他来潮州的缘由及到潮之后使读书的风气遍及海滨;下联说他到潮州只做了八个月的官,但驱除鳄鱼,功德无量,历代百姓都没有忘记他。这副对联说得多好啊。我想,橡木雄立韩祠旁,盘桓树下觉书香。奇花引发奇思,这个中情怀,千言万语也难说尽。韩祠,当之无愧地是潮州一大胜景!

新闻推荐

我爱凤凰山

□乐健“春姑娘”终于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姗姗地走来,万物复苏,一切都变得光明而温暖。宅于家中身处阳台的我,沐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