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来“品”潮州柑

潮州日报 2020-03-10 11:10

“潮州说”,说潮州。这是本报开设的新栏目,内容立足潮州当前实际,对重点涉及的民生问题、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述评、对话和沟通等,以通民情、解民忧。敬请垂注!

首期潮州说,围绕的是潮州柑遇“疫”滞销这一热点。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潮州市约有3万吨潮州柑出现滞销现象。解决潮州柑产销问题,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让果农告别丰产不丰收?怎样让潮州柑等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本报邀请了潮州市部分企业家、专家及果农,为潮州柑等传统农业发展出谋献策。

果农林填强:

网上销售成本高希望有优惠政策

本报记者郑媛

疫情期间,潮州市滞销的农产品不止潮州柑一种。番石榴、青枣等农产品也处于滞销状态。湘桥区铁铺镇果农林填强,租了近2亩地,种植番石榴。今年的番石榴大丰收,却受疫情影响,他家有近2000斤番石榴卖不出去。“一直以来,我家的番石榴都是通过私人经销商销售出去,今年受疫情影响,交通受到限制,市场流通不畅,所以经销商大多不敢来收购。”林填强告诉记者,他家的番石榴一部分已经烂掉,一部分被他贱卖了。

“这次看到不少柑农都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打开了网上销售渠道,将水果销售出去。我也初步打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水果,所以近期也在向有经验的人学习。”林填强告诉记者,他虽然有意加入电商行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顾虑。

“首先,鲜果在常温下不利于长途运输,电商快递过程中必须冷链配送,成本较高。而且因为都是生鲜产品,快递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相对的保鲜配套,包装材料上成本是普通快递的几倍。”林填强告诉记者,对于小户经营的他来说,有一定的压力。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他们都希望网购到的水果又大又好看,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坏果,烂果,自己还得掏钱赔付给买家,有点伤不起。

“网上销售虽然方便,销售量也大,但是运费跟运损赔偿等方面给果农的压力也不小,如果相关方面能够给予果农优惠政策,我想,应该将有更多的果农加入电商行列中。”林填强说。

广东济公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启财:

渠道单一是主因政企农合作增竞争力

本报记者丁玫

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广东济公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启财认为,除受疫情影响外,多年来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单一、没有创新,线下销售限制于潮汕本地、未能实现“走出去”,与本地企业缺少有机结合、未能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化发展等,是影响这次“潮州柑”滞销的主要原因。

杨启财建议,有关部门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出台更多惠企措施,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建立农产品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标准化、产业化生产,以科技促增收。

同时加强政企农合作,对能实现有效扶贫的企业,要整合资源帮助企业宣传与提高企业品牌力。建立“企业+基地+合作社”产品化模式,发挥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积极建立农产品种植基地,引进一批优良品种,不断完善农产品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产业链,提高产值和效益。可与农户签订保底协议,有明确的销售渠道与资金收入,让农户无后顾之忧,还能确保企业优质原材料的供应,降低原材料的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可由相关部门牵头,将“潮州柑”农户与本地凉果企业、特别龙头企业紧密结合,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产业化发展,而不局限于每次发动多方协助消化。拓展线下市场,打破潮汕地区局限,着重发展线上渠道,打通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平台,与网红直播结合。“比如与电商主播合作,通过线上渠道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引进新媒体力量,在多个主流平台造势,获得更多受众,将产品推广出去。”

广东佳宝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婉媛:

重包装降快递费建产业园延产业链

本报记者李欢欢

潮州柑因今年疫情遭遇销售瓶颈和困难,如何让潮州柑桔产业有更大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农户种植积极性,杨婉媛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特提出了建议。

“从能实现短期销售的角度,建议借助潮州地区各公司的电商平台,推销潮州柑。”杨婉媛指出,但这样的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储存、包装的成本价问题,为确保运输过程中水果不被损坏和保鲜,需要对水果进行包装,故包装成本是需要考虑的点;另一个问题是电商的快递运输费。潮州柑按5斤/箱计,每斤的包装、快递费用几乎与柑橘的售价等同,如何降低水果的快递费用是生鲜农产品销售急需解决的问题。

杨婉媛建议,可以由政府主导牵头,各企业和协会进行资源整合,联动寻找与各种水果连锁店合作的机会,多渠道销售潮州柑。“相关部门可以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潮州柑文字信息,便于大家向外寻找资源时提供信息资料,这也是传播潮州柑的契机。”

杨婉嫒坦言,从长期发展潮州水果角度来说,除了强化多渠道的生鲜水果销售,壮大水果深加工产业亦是有效途径。佳宝作为一家潮州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正在积极牵头创建“潮州市广式凉果产业园”,期望依托产业园的建设带动潮州农产品的深加工及潮州农产品电商销售,同时助力柑桔现代化基地化种植示范点的打造,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完整产业链。

杨婉嫒还建议,可以依托潮州市日益蓬勃发展的旅游文化产业,在潮州旅游景区附近建设潮汕水果及潮州柑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潮州美食及技艺展示的旅游观光场所。通过旅游观光传播潮州美食文化,提升海内外游客对潮州传统食品的信任。

另外,杨婉嫒建议,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扶持、指导农民种植,实现种植品种的分级和优选,从而提升潮州柑的市场价值,促进农民创收。另一方面,要将潮州柑打造成为潮州的另一个名片,建设如“碰柑之乡”等,形成地方特色。

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广东康辉集团公司总经理郭卓钊:

机器加盟降成本复合加工增附加值

本报记者郑媛

潮州柑可以制作成柑饼、陈皮等凉果,那么,能否扩大凉果的生产规模,“消化”滞销的潮州柑呢?“现在凉果制作多采用传统的加工模式,摘柑、剥柑橘皮等环节都要大量人工,这推高了制作凉果的成本价格。”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广东康辉集团公司总经理郭卓钊说,而且现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把控,在凉果加工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添加剂搅拌得不充分、不均匀的问题,导致产品检测不合格,这一点比较麻烦。

“柑饼、陈皮是潮州风味特色美食,但是其消费市场具有区域性。”郭卓钊多年来对潮州的凉果类关注较多,他发现,南方人喜欢吃陈皮,但是北方人认为陈皮有一股药味,吃不太习惯,此外,也有些人认为柑饼太甜,所以大量的潮州柑都制作成凉果有一定局限性。

为此,郭卓钊建议,潮州柑的销售要通过与互联网结合,加快生鲜水果的线上电商的渠道分销,这是解决潮州柑长期发展之计。再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潮州陈皮等凉果类的生产不应该局限于遵循传统的生产工艺。要使凉果类产业向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应该从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发展。“目前,凉果类的制作除了腌渍外,其他的采摘、清洗和晒干等等工序都可以机械化生产。”郭卓钊建议说,现阶段市面上已经有相应的机器人产品推出,部分区域的工厂在采摘鲜果的工序上使用机器人采摘,降低人工成本,还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

郭卓钊认为,要使凉果这种区域品牌的产品走出本地区域,还是得借助媒体宣传。比如,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都是支持报道全国各地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大力宣传推动农业产品的品牌升级。

“面对大健康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可以通过精深加工的形式,将潮州柑通过复合加工成健康的保健品、饮品、生物制品,提高潮州柑应有的附加值,促进潮州柑的高质量发展。”郭卓钊说。

潮州市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刘朝吉:

提高果实品质让“潮州柑”精益求精

本报记者丁玫

潮州市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刘朝吉坦言,当前我国果业处在转型升级的时期,虽然“潮州柑”是一个品质优良的晚熟柑桔品种,但在其成熟期间,不但要面临众多柑桔的果品竞争,还要面临其它替代果品的竞争,“潮州柑”晚熟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消失。

他认为,由于受限于土地少和缺乏人才等因素,潮汕三市的柑桔总体面积还是偏小,且经营连片超过百亩以上的果农较少,无法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经营管理者观念落后,管理技术水平无法与时俱进,果实品质难于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上档次的营销公司和加工企业较少。

“"潮州柑"是潮汕地区传统的农业产业,在潮汕地区有着传统的消费习惯,存在巨大的市场潜能。”刘朝吉告诉记者,在当前“潮州柑”效益低迷的情况下,应改变思想观念,把“潮州柑”定位在鲜食而不是祭品,从而改变栽培管理模式,加大投入,发挥出“潮州柑”的潜能,提高竞争力。目前“潮州柑”行业表面上看越来越难做,实则是要求“潮州柑”行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精益求精。

他建议,立地条件好的“潮州柑”园,树体生长良好,应该把防控柑桔黄龙病放在首位,降低柑桔黄龙病的发病率,延长柑园的经济寿命。同时提高果实品质。“潮州柑”果实品质包括内在品质和外观品质,只有内外俱佳,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潮州柑”的内在品质取决于土壤质量,要加大施用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有机质,注意补充钙镁硼锌等中微量营养肥料,是提高“潮州柑”内在果实品质的关键环节。

随着工价的提升,如何减少劳力使用量,是提高经营效益和长久经营的重点。刘朝吉说,“在柑桔生产中,树体修剪、施肥、病虫防治、杂草管理和果实采摘等工作,是柑园管理需要劳动力最多的管理项目,生产上应该对这些管理尽可能采用机械来完成,或是加强某项管理,来减轻其它管理强度和难度。”此外,要对对老果园进行改造,或在果园建园时,便安排好机械进园空间,在杂草管理、病虫防治、施肥管理和物资运送等使用机械,实行省力化栽培,这才是“潮州柑”发展之道,也是减少成本最佳的办法。

传统农产品也需增强“免疫力”

本报记者李欢欢

开春时节,本是种植户农产品的“畅销季”,但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潮州柑出现了滞销现象,成了不少农户的“心病”。在市委市政府牵头帮助下,拓宽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以及社会各界的援助,缓解了柑农燃眉之急。然而,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和短板仍然不容忽视,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传统农产品的“免疫力”,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从而降低疫情等重大灾害对农产品的影响。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稳则天下安。以潮州柑为主的传统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猝不及防。为防控疫情,各地采取封闭式管理,出现了运输不顺畅,物流不流通,电商平台不能正常营运,采购商无法前来收购;主观方面,冷藏储备还不够完善,更主要是缺乏对传统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所形成的产业链、市场链,这是传统农产品一大短板。这些叠加因素导致农产品出现滞销,柑农也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被疫情“祸及”的饶平樟溪镇柑农陈松江,今年园里的15万斤潮州柑,本钱可能回收不了,还欠着人家5万元的肥料费,一年美好的期望变成失望。潮州市滞销的农产品除了3万吨潮州柑,还有约2000万斤番石榴、1000万斤青枣等。民以食为天,这次农产品的滞销,对于种植户来说,俨然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影响今后种植的信心。

在援助柑农同时,我们更要检视问题,找出良方,对症下药,不应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目前,潮州柑主要依靠传统“鲜果产销”的单一模式,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占有比例较小,产品链相对落后,抵御风险能力脆弱。正因为农产品的“免疫力”低下,这次才深受疫情侵害,出现了滞销现象。笔者认为,解决传统农产品滞销问题,除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外,更要擦亮潮州柑品牌,提升知名度,正如市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刘朝吉所说,“多措并举提高果实品质,让"潮州柑"精益求精”。

再者,通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增效、农户增收;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销互补、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既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也增加农户收入。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拥有“中国食品名城”美称,食品企业众多,加工技术雄厚,通过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对接结盟,开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以丰富、延伸传统农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也正如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郭卓钊所说:“通过精深加工的形式,将潮州柑通过复合加工成健康的保健品、饮品、生物制品,提高潮州柑应有的附加值,促进潮州柑的高质量发展。”这样,食品企业在壮大自身发展同时,也能及时“消化”农产品。这些举措,不仅增强农产品抵御风险能力,也使农产品得以销售,避免滞销现象,农户有收益,种植自然就有信心。湘桥区就是一个范例,面对滞销的农产品,通过“一村一品”项目,扶持水果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把滞销农产品收购后酿成水果酒,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收入,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当下,传统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我们除援助农户解决“心病”外,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根源所在,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免疫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只有这样,传统农产品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潮州市农业农村局促生产保供给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 全市完成春播粮食面积3.57万亩

本报讯(记者杨燕芳)疫情防控期间,正是冬种后期管理和春耕生产的重要时节。为确保不误农时,市农业农村局科学引导农民做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