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桃花过渡》: 桃花姐的雨伞真雅

汕头日报 2020-01-31 02:15

《桃花过渡》剧照,陈水和饰渡伯、陈馥闺饰桃花

“正月点灯笼,点呀点灯笼”,潮剧《桃花过渡》家喻户晓,它是有关苏六娘故事的折子戏,为潮汕人所熟悉和喜爱,桃花姐手上的雨伞还成为美好的寄托。

《潮剧志》记载:老荣泰班的童伶彩旦范阿倪,擅演《桃花过渡》的桃花;童伶期满后改演丑行,为一代名丑;后到老正天香班,和乌必丑合演《桃花过渡》,虽人过中年,演桃花仍传神。1910年代,巴黎百代唱片公司出版“潮州名角大集会”《桃花过渡》钻针唱片,唱盘的标识均为手刻。1950年代,泰国中一支香班灌录《桃花过渡》唱片,老丑顺和、艳旦素霞演唱;泰国老梅正兴班也灌录唱片。旧本《桃花过渡》格调不高,有的演出本戏文低俗,斗歌如同对骂;情节拖沓,斗歌后还互猜名字。

1950年代“戏改”后,《桃花过渡》经整理焕然一新。源正潮剧团的《桃花过渡》,剧本整理、音乐整理、导演孙俊烈。戏文去芜存菁,方言俗语妙趣横生,音乐富有地方特色,前面“灯笼歌”以歌唱为主,后面“蚯蚓歌”以念白为主。陈玩惜饰渡伯,形象正直热情,表演有丑角技巧,唱念有像“老鹅”一样的独到韵味。杨丽卿饰桃花,得名教戏、名作曲马飞亲传,形象伶俐可爱,唱声圆润、吐字清晰。胡昭以唢呐领奏,发音清爽,入曲柔美融合。1958年,中国唱片社出版源正《桃花过渡》唱片。此后源正版成为通行本。1988年,广东潮剧院艺术室组织录音,纪和勤饰渡伯、李泽瑞饰桃花。1994年,珠影白天鹅出版社出版录像,方展荣饰渡伯、吴玉东饰桃花,广东潮剧院二团演出。

《桃花过渡》另一版为本戏《苏六娘》的开场戏。《苏六娘》编剧张华云(执笔)、谢吟,1956年由广东省潮剧团首演。戏文雅俗共赏,《桃花过渡》以“灯笼歌”为主,有十二个月份的斗歌,没有“蚯蚓歌”。1959年,《苏六娘》拍成电影,广东潮剧院演出,陈馥闺饰桃花,陈水和饰渡伯。限于电影时长,斗歌只唱了六个月份。1960年,《苏六娘》在香港演出的实况被录音;1990年,汕头海洋音像出版《苏六娘》磁带,张怡凰饰桃花、陈秦梦饰渡伯。以上两种录音所收《桃花过渡》,均保留了十二个月份的斗歌。潮汕文坛泰斗张华云《张华云喜剧集·后记》记载:苏六娘的故事按传说是悲剧,当时有演出的相关剧目只有《桃花过渡》《杨子良讨亲》,他为了保留这两折戏,将悲剧改为喜剧,使全剧气氛协调;两折戏只是全剧的“戏皮”,介绍人物关系、性格和故事来龙去脉;桃花和渡伯性格爽朗、助人为乐,开场介绍这两个关键人物,以后转危为安都靠他们了;斗歌斗完十二个月,渡伯顺口杜撰十三月,但接不上词,这场戏就结束了;直到整出戏的终场,渡伯才来解包袱“十三月我想着了,无好姑爷来上厅,秀才刣输走鬼仔”,转败为胜,行家称为“龙头凤尾之格”。

《桃花过渡》唱做并重,舞蹈动作既有步法腿功,还有摇桨、舞伞的表演。桃花的舞伞是亮点之一,但这把伞可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加入到戏里的。有一份标注为1930年代《桃花过渡》传本(洪国和传授、郑志伟记录),戏文没有提到雨伞。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潮曲精华》,收录阿倪、福海的《桃花过渡》,桃花出场有“行路夹吓夹,雨伞准葵笠”戏文,渡伯对歌有“手持雨伞来到只,热到阿伯涎流流”,桃花带了伞,但是否舞伞未明。源正版杨丽卿的剧照,以及省团1956年陈馥闺的剧照都没有出现雨伞,桃花手上拿的是手帕。也就是说,现行两版《桃花过渡》初始时可能没有舞伞表演。1959年拍摄的电影《苏六娘》,桃花过渡有了舞伞,此后不论是源正版、剧院版,才都有了出彩的舞伞。

《桃花过渡》载歌载舞,有声有色。桃花手里的雨伞,时而收起如嫩蕾,时而绽放如娇花,它和渡伯手里的船桨相映成趣,令人如醉如痴。

陈喜嘉 撰文/供图

新闻推荐

潮州市领导到归湖镇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严把体温筛检关口 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昨天上午,市委副书记林壮森带队到潮安区归湖镇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