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铉冰鉴”说黄锦
□陈贤武
黄锦(1576-1658),字孚元、絅存,号絅庵,明代饶平县宣化都(今大埕镇上黄村)人。夫人林氏(?—1654),海阳龙溪都(今潮安庵埠)人,户部左侍郎赠尚书林熙春族侄女,累封一品夫人。
黄锦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六月授庶吉士,与文震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后世常为人所知的名士同入翰林院。与王铎相交尤笃,王铎《赠简讨黄公合葬墓志铭》:“余与公之子詹事府右谕德(黄)锦壬戌同年,志相得也。”(《拟山园选集》卷六十八)四年正月,散馆授简讨。首辅叶向高知其博学能文,熟谙当代掌故,疏荐参与纂修《神宗实录》。他在任上最大的成就是参与北监本之《廿一史》《十三经注疏》本的修订、刊刻。
北京国子监雕刻《二十一史》,开始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经过十一年的工作,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始成。奉敕重修并全部刻印工作者是祭酒吴士元和司业黄锦。北监本是根据南京国子监本翻刻的,由于是全部重新雕刻,所以将版式行款整齐一律,并改正了一些错讹之字。兹据现代著名出版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张元济先生所著《涵芬楼烬馀书录》中有关黄锦具体参与北监本《廿一史》的修订之书目,录之如下:
史记万历二十六年刊本刘道秋、杨道宾、方从哲校刊,吴士元、黄锦重修二十六册
三国志万历二十八年刊本萧云举、李腾芳校刊,吴士元、黄锦重修十四册
宋书万历二十六年刊本方从哲、黄汝良、周如砥校刊,吴士元、黄锦重修二十二册
南齐书万历三十三年刊本萧云举、李腾芳校刊,吴士元、黄锦重修十册
新唐书附释音二十五卷万历二十三年刊本萧良有、叶向高校刊,吴士元、黄锦重修五十册
宋史万历二十七年刊本方从哲、黄汝良校刊,吴士元、黄锦重修一百册
元史万历三十年刊本杨道宾、萧云举、周如砥、黄汝良校刊,吴士元、黄锦重修五十册
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刊刻始于万历十四年(1586),终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每卷首署“皇明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臣曾朝节,司业臣周应宾等奉敕重校刊”,“皇明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臣吴士元、承德郎司业仍加俸一级臣黄锦等奉旨重修”。注文用小字,单行,偏右。
此外,在钱基博(1887-1957)著的《古籍举要·版本通义》中记载有:明吴士元、黄锦等曾重修有《左传》监本。
天启六年,时宦官魏忠贤擅权,授意党羽纂修《三朝要典》,此书是为奉承魏忠贤,攻击东林党人而作。《三朝要典》受到魏忠贤党徒的吹捧,有人竟拿魏忠贤和孔子相提并论,说“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政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并尊”。翰林院掌院务、礼部侍郎杨景辰拟调黄锦等翰林参予其事,他约王铎、郑之玄等辞修,为阉党所嫉恨。又魏忠贤要在国子监侧建生祠,太学中主事官员拟调黄锦为专司其事的司业(国子监的副职)。检讨纯为清华文翰之官,按其本职,却几乎绝缘于实际政治;但国子监司业,是一个具有实在职能,要经常处理大量教务和训导事务的工作。国子监是当时官立的最高学府,司业是仅次于祭酒的重要教职官员,而且是众多在监肄业生徒的当然受业师,其影响是很大的。然黄锦对此诱惑却无动于衷,冷笑说:“我脊有骨,怎能为得到好的官职而效干儿义孙(指不少朝臣拜魏忠贤为义父义爷爷)之奴颜婢膝,而在青史上留下贻笑千古之笑柄呢?”于是以资历尚未到的缘由,向内阁力争得免。复有人劝其谋省乡试主考官的差者,他亦不为所动,反而以册封襄王使事离开京城。天启七年册封事毕,奉命归里。在“九千岁”魏忠贤一手遮天期间,作为官小位卑的黄锦,自然无力与其抗衡,只能以“绵里藏针”的做法,拒绝同流合污,以存气节。在功名利禄的引诱下,明哲保身,应当说,这是在当时的趋炎附势逆流中一种难能可贵的态度和行为。当然,在势利小人眼中,这是十足的“傻冒”,难怪时人要说他是“海外人踽踽凉凉(落落寡合、狷介不谙世故)”。(民国《饶平县志补订》,下无注明者,引文同。)
崇祯元年(1628),召回京师,仍回翰林院,管诰敕。崇祯四年,以翰林院简讨、徵仕郎加俸一级任辛未科会试《书》四房同考官,后历任侍读,国子监司业,太子谕德、右庶子,经筵讲官,崇祯十年丁丑科武会试正总裁,詹事府詹事。
黄锦所任之官均系皇帝的身边侍臣,尤其是詹事一职,是主掌对朝廷机要文书的管理,应该说是“心腹之臣”。他就多次利用经筵进讲的机会,数次藉此以敷陈时政,向崇祯帝进言。如十一年(1638),经筵毕,崇祯帝问讲臣用人、理财二事,他即答以“观治状、察条陈、宽诖误(失误)、量出入”之对。时刑部尚书郑三俊因工部钱局失盗,围墙被盗贼挖出一穴,崇祯帝下令要扩大范围追查,而郑三俊认为严惩主要责任人的罪行就行,崇祯帝因而大怒,要革除三俊官职。应天府丞徐石麟、讲官黄景眆等相继上疏,为三俊解辩,崇祯帝一概不听,怒斥郑欺君罔上,令取保候审。崇祯帝听了黄锦的奏对后,觉得是在针对他处理郑三俊这件事上的婉谏,细思后感觉有道理,明日,即复郑三俊官。
又如十三年,悼灵皇太子病故,崇祯帝甚忧思,朝讲稍稀。黄锦遂进讲“仁者不忧”(《论语·子罕》:“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有仁德的人不会因为心虚而忧虑。)一章,劝其主政,则圣心自然清明、自然纯一,得到崇祯帝的嘉纳。
崇祯十三年(1640),由大学士范复粹任总裁、黄锦以礼部右侍郎与少詹事李绍贤任副总裁的《武经七书大全》刊行。是书收录中国古代七部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这时,明朝在崇祯即位时,所面对的情势实在已很不利了,外有地处东北的满洲,已经强大起来,不断兴兵进扰中原。在内,则举目便见疮痍,府库空虚,灾情遍地,法令已敝,贪污成风。崇祯帝即位后虽是宵衣旰食,勤劳不懈,但过于急躁操切、刚愎自用、刻薄残忍。面对这样的朝局,这样的皇帝,黄锦尽心辅佐,小心谨慎,但在朝日久,感到时事日纷,朝端各持其是,虽屡抗言,于国无补,决意离开京都。遂于十四年出补南京礼部尚书(正二品),翌年以病告归。
回乡之后,黄锦从未以私事干扰到地方的事务,对有关地方生计民生的事情,则尽自己能力予以协助,受到省、府的官员士绅的一致尊重。广东道御史柳寅东因公事来潮,特意登“三达尊”第(三达尊:众人所尊贵的。府第今尚存于潮州市区上西平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拜访,临走书“玉铉冰鉴”以示敬仰。匾额悬于府第二堂上。玉铉,是用坚玉做成的举鼎之具。鼎在古代是国家的象征,故“铉”亦指称辅助皇帝、身处高位的大臣。鉴,是镜子的别称,镜面如冰面般平滑,能明察秋毫。所以用“玉铉冰鉴”来称颂黄锦廉明高洁的官风,堪称儒雅贴切。
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毅宗自缢于煤山。他惊闻噩耗,悲痛欲绝,设灵于家中,日夜哭泣。
清顺治二年(1645),隆武帝于福州即位,被起用为礼部右侍郎,不久晋尚书,以优老加太子太保。时南明弘光朝权奸马士英,因南京为清军所破,仓皇逃难至福建,隆武朝主政者郑芝龙与之交厚,要引荐入朝。百官因惧怕郑芝龙,多模棱两可,黄锦却坚决反对,最终定马士英“其罪为逆”,驱逐出福建。(明·边大绶著:《虎口余生记》)他见郑芝龙拥兵擅权,预征赋税,大卖官爵,不思进取,知事不可为,越年借筹兵事告假归。八月,清军破福州,隆武帝死,郑芝龙降清,后被斩。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率领下由福州进军潮州,潮州陷。黄锦因家业所累(延龄、殿龄、诏龄、诰龄四子均先丧,留下稚孙寡媳),被迫薙发留辫以保全家族。顺治十年(1653)三月,郝尚久反清时,他“预其谋,倾家助饷”。并去辫蓄发,复戴方巾。九月兵败,家被焚掠,长媳吴氏恐受辱,投井身殉,絅庵先生为之私谥“贞烈”。于是惟鬻产以赎,仅于身免,再度薙发留辫。而絅庵先生在其《落花》诗中就表达这种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摇落敢言天有忏,芳菲还纪色无双。从今别却繁华日,一片春心未肯降。”(其一)“天道此时惊代谢,人间一瞬判荣枯。又知华丽终消歇,退向丘阿狎蘼芜。”(其二)正如饶宗颐先生在《饶平鸿程黄氏传芳录序》中所言:“公以亡国大夫不免见辱,冢妇自沉,雏孙就系,惜未能一死以明其不绌。世有著书为公鸣冤者,呜呼!是岂史笔所忍书?论世逆志,真可为太息流涕者也。”
顺治十四年(1657)春,孙应兰应乡闱落榜,抵家病故。黄锦悲痛欲绝,作诔词十章,凄怆沉郁,见者欲泣。夏五月,终于心力交瘁,卒于府第,年83。留下“王业尚存江左右,人心未解汉西东”之遗言。
他为官二十余载,清正廉明,为朝廷所倚重,博学能文,熟谙当代掌故,被学者仰为麟凤。又工诗善书,著有《笔耕堂集》《絅庵居士自述》。
在今市区太平路载阳巷口有表彰他的“宗伯学士·三世宫端”坊。“宗伯”,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宗伯。“学士”,指翰林院学士。黄锦曾任侍读学士、南京礼部尚书,故谓。“宫端”,官名太子詹事的别称。黄锦祖父允德、父亲夙盛因他而受明政府诰赠詹事府詹事(三品)、侍读学士之衔。
坊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四柱三间五楼石坊。于1951年拆除。2009年按原貌重建于太平路载阳巷口南侧。
新闻推荐
序号镇别消费扶贫产品名称扶贫产品产销对接联系人有无镇级消费扶贫产品展示场地拳头产品简介姓名联系电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