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不息 瓷都这70年
文本报记者詹妙蓉
“枫溪出名通花瓶,瓶高四尺壁三层;三层瓶壁雕花鸟,鸟语花香赞神工。”恰如这首潮汕民谣所唱,以枫溪区为代表的潮州陶瓷工艺精湛、巧夺天工。作为我国古瓷都和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潮州陶瓷生产工艺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中国瓷都”美誉。
上世纪70至90年代,枫溪地区生产传统通花、瓷花陶瓷的从业人员和产销量一片繁荣。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朝鲜,把枫溪区制作的1.2米高、3层“友谊通花瓶”,被作为国礼瓷送给金日成主席,在陶瓷界引起轰动。它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工艺的领先水平,也凝聚了众多潮州陶瓷艺人的智慧。1979年,由广东省枫溪陶瓷研究所制作的1.3米高的“春色瓷花篮”被列为国宝,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1995年9月,高1.95米、总长8米多的一组人物瓷塑《牛郎织女》在枫溪烧制成功,这是当时全国最大型的人物瓷组塑……
随着社会各方面发展,陶瓷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民营瓷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了当时潮州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陶瓷烧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窑炉从龙窑、倒焰窑、隧道窑、梭式窑到电窑的演变,使用的燃料从过去的木柴、煤炭、燃油、燃气到电力,技术日新月异。2004年,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中国瓷都”称号。此外,潮州市还荣获“国家日用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陶瓷出口基地”“全国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字号”招牌。
历经多年的改革创新发展,潮州市已发展成为全国陶瓷产品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陶瓷产区,主要有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和电子工业陶瓷四大类,创新推进骨质瓷、强化瓷、月光瓷、玻璃陶瓷等多个系列产品,陶瓷产品花色品种超过几十万种。今年9月,潮州顺利通过专家组复评,继续获评“中国瓷都”称号。
近年来,潮州市全力推动陶瓷产业加快发展、提质升级,走出了一条潮州陶瓷特色发展之路。当前,潮州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等为切入点,强化政策扶持,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潮州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潮州市将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奋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不断擦亮“中国瓷都·潮州”金字招牌。
新闻推荐
引韩济饶工程全面突破关键节点 已开挖隧洞1815米 预计2022年通水
本报讯(记者杨燕芳)引韩济饶供水工程是解决原中央苏区人民群众饮水问题、保障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和闽粤经济合作区用水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