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重在提高“体感温度”

潮州日报 2019-12-04 09:15

陈锦荣

近日,潮州的气温突然变冷,大有“一夜入冬”的感觉,其实,看看温度表,最高也有20度左右,本来也不算太冷,但人们为何有“好冷”的感觉呢?

原来,人们对于室温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突然变冷,温差太大的,就会有寒冷难受的感觉,这就是“体感温度”的一个体现。因为与前段的“暖冬”气候比对,已经下降了五六度,虽然达不到从两位数变成一位数的降温幅度,但人们仍然觉得冷。

体感温度体现了一个客观的气温,更表现于个体的“自我感觉”,因此,防寒要重在提高一个人的“体感温度”,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心动自然暖

与大热天防暑降温提出的“心静自然凉”相反,为了防寒,人们的“心”应该适当地动起来。如何动?可以在起床后,增加一些活动,如唱歌、聊天等,这样可以使心脏的活动加快,心脏就会觉得暖和起来,全身就不会觉得冷。

心动,还有一个理念,就是不要想到寒字,要认为,天寒是必要的,认识到冬天就要寒,不寒才怪!寒有寒的好处,别畏畏缩缩。

●要穿衣保暖,勤换衣服

潮州有一句俗谚叫“穿烧赢过食补药”,说的是天气变冷,要多穿衣服,气候变冷,人们宁愿多穿些,也不能“爱风度不爱温度”,尤其是一些老弱病残者,更要有及时穿衣防寒的意识。

说到穿衣服,由于潮州临江近海,气候比较湿润,冬天的寒湿会降低人们的体感温度,让一些从冰雪北方来的人也感到格外地寒冷。因此,在穿衣方面,要重视“干爽”,即衣服不论新旧,除了干净,就是要干燥(潮州人重视将衣服晒太阳),或是用电吹风将衣服吹干燥与暖和(尤其是婴儿、小孩新换的衣服)。

冬天也要勤换衣服,或将不能经常洗的外衣,如皮毛质量的外套多晒太阳,穿起来就会更暖和些。

●要适当温补

潮州人有“入冬进补”的习惯,很有见地,因为冬天为了防寒,就必须来个中医所说的“寒者热之”的药补对策。

如何进补?要因人而异。而且要“先清后补”,即要先清除体内的积火,吃一些清解中草药后,才能进补,而对于一些“怕热不怕寒”,或“不怕热也不怕寒”的人就不必进补,因为他们的体感温度不冷。那些“特别怕冷”或是“既怕热又怕寒”的人,才可以接受温补。

在药补上,一般选用参茸之类,因为人参中有补气的洋参,有补阳的红参(高丽参是红参的上品)、鹿茸以补人体肾阳见长。当然,还要根据人体需要补一补各种营养素。

潮州民间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尤其是潮州人的进补,喜欢用药膳与食疗,因此,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或家人的药膳。这里介绍几种进补食疗药膳:

补脑之阳气的天麻炖草鱼汤:可用天麻6克左右,与已斫块的草鱼头一起炖成汤,食鱼头肉喝汤,对于一些一到冬天就容易发生头风疼痛的人很见效。

胡椒炖猪肚:将2克左右的胡椒捣碎,放入洗好的猪肚内,加水炖,炖至猪肚烂熟,食肚喝汤。对于一些胃肠虚寒的人很有作用,也可作为冬天的家菜,这还是潮州人喜欢食用的一道送饭炖品。

当归生姜羊肉汤:将6克左右的当归片与300克左右的生羊肉片、10克左右的生姜片加水炖,食肉喝汤。这是中医第一首药膳方,对于妇女血虚阳虚很有效,也可作为防冬寒一道温补药膳。

鹿筋巴戟壮阳汤:用鹿筋(或鹿茸、鹿鞭)适量,加入中药巴戟天10克左右,加水炖,至鹿筋烂熟,食筋喝汤。这对于男子肾阳虚的十分有效。

●适当活动肢体以防寒

为了对付寒冬,人们不能太多时间龟缩在家中,而是要用一定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如慢跑、散步、旅游、打拳、做操,这样可以让身体在活动中产生热量,以提高体感温度,但不宜出汗淋漓,这样容易受寒感冒。

新闻推荐

潮州工夫茶艺团体标准通过专家审定 工夫茶冲泡规程将上升为全国通用茶艺标准

本报讯(记者李欢欢)11月30日,中国茶叶学会在潮州市召开潮州工夫茶团体标准审定讨论会,对《潮州工夫茶艺技术规程》《少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