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会大颠”铜像在潮州叩齿古寺揭幕 穿越千年再度“聚首” 历史佳话传唱不衰

南方日报 2019-11-28 06:31

当“韩愈会大颠”铜像展露在人们面前,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韩愈治潮》举行开拍仪式。

留衣亭中一古碑上所书“重建灵山留衣亭记”详尽记载了韩愈和大颠的交往。

张声金摄

“到此虚怀遇大颠,留衣亭可与祠班。”时隔1200年,潮州刺史韩愈与潮阳和尚大颠再度“相遇”。这一次,在潮州叩齿古寺。

今年是韩愈刺潮1200周年。11月24日,“韩愈会大颠”铜像揭幕暨《韩愈治潮》微剧开机仪式在潮州叩齿古寺举行。当红色的布帘缓缓揭开,“韩愈会大颠”铜像展露在人们面前——两人并肩站立,韩愈手捋长须,大颠和尚双手合十,当年韩愈拜见大颠和尚的场景仿佛再度重现。

这是两人的又一场“会晤”。千余年来,韩愈与大颠这段肝胆相照的情谊传唱不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潮汕人。

文/图(除署名外):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

百余文教界人士见证铜像揭幕

11月24日上午,天朗气清。一大早,叩齿古寺里就游人如织、香火旺盛。数幅“"韩愈会大颠"铜像揭幕暨《韩愈治潮》微剧开机仪式”标语挂在古寺内外,许多市民、游客、信众闻讯而来。“韩愈会大颠”铜像安放在弘生法师纪念堂里面,不时有人往堂内张望。

10时许,随着潮州音乐、潮州锣鼓相继响起,浑厚的梵音也回荡在古寺上空。百余名潮汕文化界、宗教界、教育局人士与《韩愈治潮》剧组成员齐聚一堂,重温韩愈治理潮汕的功绩,见证“韩愈会大颠”铜像揭幕时刻。

随着红色布帘逐渐拉开,现场群众纷纷拿起手机拍下铜像真容。仪式过后,许多人仍不愿散去,有的虔诚地对着铜像拜了三拜,有的则高兴地站到铜像前与铜像同框合影。

张先生是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平时喜欢研究历史文化。他说:“韩愈是潮汕人都敬仰的历史人物,大颠是潮阳有名的法师,他俩的友谊传为佳话。前几天得知铜像在上午揭幕,我早早就从汕头赶来。这尊铜像刻得非常传神,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跟学生分享今天拍的照片。”

一位研究潮汕历史的专家表示:“"韩愈会大颠"给我们留下了儒佛相交的美好故事,诠释了中华文化相融贯通,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的文化魅力,为我们展现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文化环境。”

“韩愈会大颠”佳话美名传

“神庙多过米铺”,相信是很多人初次来到潮汕地区时的印象。每个乡村,甚至包括中心城区的巷子里,都藏有众多庙宇。位于潮州市湘桥区西平路南段道后巷,城南小学后门旁边的叩齿古寺,虽在小巷中,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段历史就是韩愈和大颠从相识到相知,以及“叩齿”寺名的由来。当然,这还得从韩愈被贬到潮州时说起。

相传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使。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上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夹道欢迎。韩愈看到百姓如此热情,十分激动。不过,突然之间,一个和尚朝他马前走来,那和尚本也英俊魁梧、脸方额阔,远看还一表人才,可近看却叫人害怕。原来他有两个凸出的大龅牙,骤看面目狰狞,神情如寺庙里的十八罗汉。

本是热闹欢迎的场面,奈何眼前出现这么个面目狰狞的和尚,韩愈心生不悦,很想赶走这个和尚。不过,看到僚吏既无阻拦,身为刺史的他如果当场呵斥不免有失身份,于是只好忍着,心里嘀咕:“此人一定是个恶僧,他若愚惑百姓,定要把他两个大牙拔掉。”到了太守府,韩愈问及和尚何来,知其为济生庵得道高僧大颠,功德圆满且法力高强。

第二天,韩愈升堂办理州务时,跟班呈上一小包东西,说是大颠和尚差人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原来是两颗血淋淋的大牙齿,并附有一纸倡话,字体浑厚端庄,书“儒以仁为本,佛亦济众生。道异旨自同,会我海屿边。”

看完,韩愈心想:“这和尚还真神灵,能熟知我心想”,同时他内疚地说:“我单凭相貌轻率地对一个人下结论,枉曲了好人,实不应该!”于是,韩愈当堂挥笔写下“叩齿庵”三个大字,命人送到济生庵,结果晚了一步,大颠和尚已到潮阳灵山寺。从那时起,济生庵改名为“叩齿庵”。

后来韩愈与大颠互相论道,“谈论十数日,甚为投契”,遂结为莫逆之交。大颠到潮州会晤韩愈时,两人谈论佛学,虽观点不同,但话语投机,谁也说服不了谁;谈文学,却观点一致。此后,两人书来信往,读叙佛学、文学,在叩齿庵留下“昌黎会大颠”的佳话。

留衣亭古碑记载两人深厚友情

潮阳灵山寺的留衣亭,同样见证了两人的深厚交情。

留衣亭是“灵山八景”之一,创建于唐代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由大颠和尚创建。

相传韩愈与大颠建立深厚友谊数月后,韩愈调至袁州(今江西宜春市)任刺史。离开潮州前,韩愈专程到灵山寺和大颠叙别,并赠官服。大颠和尚特意在灵山前建了“留衣亭”以示怀念,还给韩愈写下四句佛偈:“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驱车来到潮阳区铜盂镇深坽村,237省道上竖有到灵山寺的指示牌,沿着潮阳金德实验学校右侧的村道继续行驶至灵山通道中段北侧,就可看到坐落于此的留衣亭。麻石质四亭柱、琉璃瓦屋顶,四周有护栏柱石12根,柱石间镶护栏石板,亭中正面顶有木匾一方,正书“留衣亭”三个大字,古朴气息犹在。

登上留衣亭,环顾四周,绿树成荫,风景优美。亭中一古碑“重建灵山留衣亭记”,系康熙年间潮阳县令彭象升所立,碑文详尽记载了两位古人交往的前前后后。

在灵山寺声声梵音中,眼前仿佛出现两位古人在夕阳钟声中执手惜别的画面:韩文公捋着胸前一绺飘逸长髯,恭敬地递上自己的官服,向大颠道别;大颠双手合十,弯下腰接过官服,目送韩愈渐渐远去,长长的身影消失在夕阳余晖里。

■相关

“韩愈治潮”故事首次以影片形式呈现

换一种视角重温韩愈文化经典

在潮州,韩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韩愈治潮的时间并不长,不过短短八个月时间,却赢得江山改姓韩: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得名。“崇韩文化”形成潮州一种特有的人文奇观。

11月24日,“韩愈会大颠”铜像揭幕后,《韩愈治潮》微剧举行开拍仪式。“韩愈治潮”究竟有怎样的故事?《韩愈治潮》剧组又如何讲述这一历史佳话?

在潮八个月治理得民心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以一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对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唐宪宗加以劝诫。他在文章中恳请,将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灾殃,由臣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惊,要对韩愈处以极刑,亏得裴度等人为韩愈求情,他才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历经长途跋涉,从长安走了三个多月时间才到潮州。看到潮州不但贫困,而且民众愚昧,韩愈不忍漠然,决心为潮州的老百姓多做好事。

韩愈洞察到,社会病根在“愚昧”二字,便决意兴学教化。当时,推官秦济劝言:“百姓愚昧更容易统治”,韩愈严正驳回,自捐俸禄作办学资金。并颁文:凡家中买奴者,每有奴隶一名,须为学堂捐钱三百;今后奴隶所做工钱,凑足卖身数目,便可获人身自由。此令触动当地富绅利益,崔茂达等人到处煽风点火,散布谣言,诋毁韩愈声誉,闹得满城风雨。此时韩愈接到家书,幼女不幸病亡,心情陷入万分悲痛之中。但他想到潮州人民的苦难和自己肩负的责任,再次振作精神,与恶势力进行不懈斗争。

恶溪鳄鱼为害,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带领军民在河边开“斗争鳄鱼誓师大会”,“命令”鳄鱼七天内必须滚出潮州。天旱了,他与老百姓一起去祭大湖神,并到到山里祭山神祈求风调雨顺。

尽管凡此种种不能解决问题,却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他又将崔茂达贩奴罪行公诸于众。恶鳄恶人,皆受惩治。在教育上,韩愈真抓实干,不仅捐出自己的俸禄,还请自己的师兄赵德负责教学管理,为潮州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小演员担纲演绎千年事

近年来,用传统或现代手段讲述“韩愈治潮”故事的作品很多。例如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2017年在潮州拍摄了《湘子桥畔》共三集,内容以湘子桥为载体,链接古今,记录历代潮州人民心中的一座桥梁,其中有对韩愈刺潮治潮的叙述;又如,2019汕头潮剧艺术周期间,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大礼堂演出的新编历史潮剧《驱鳄记》,由序幕“遭贬”及“送别”“护奴”“点拨”“励志”“设谋”“镇邪”“驱鳄”七幕戏组成,是一部以驱鳄为中心的韩愈治潮史。

而通过影像形态的传播媒介把“韩愈治潮”故事拍成影片尚属首次。据《韩愈治潮》导演张栋介绍,《韩愈治潮》由创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东部影业(广州)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摄制,以潮州文史专家曾楚楠先生编著的《韩愈在潮州》为文学脚本,用影视手法进行改编。

“2019年是韩愈刺潮1200年,这部影片将全部采用小演员来演绎,邀请行业内领先的执导团队、拍摄团队、后期制作团队完成。主要大场景将选取国内合适的影城基地拍摄,主要故事事例在当地取景。”张栋说。

据介绍,影片拍摄大纲将以“韩愈治潮事例”为主,并辅以“韩愈治潮传记”。影片主线讲述韩愈驱鳄除害、关心农桑、修提凿渠、捐资助学、起用人才等事迹,穿插昌黎会大颠、叩齿庵与韩愈等若干支线,使得影片更耐人寻味,更具备故事性。

在张栋看来,换一种视角重温韩文化经典,有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并以此折射潮汕人民对古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体验与反思,具有十分明显的文化意义。通过影像形态的传播媒介,对历史遗迹、文化景观的记录和表达,加深人们对韩愈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提升潮州这座古城的形象魅力,对青少年学习成长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对话

《韩愈治潮》导演张栋:

选用小演员再现千年往事,有难点也有看点

南方日报:您在11年前拍过电视剧《仙佛造桥》,这是首部潮州神话电视剧,剧中提到韩愈。如今拍《韩愈治潮》影片,在题材上有什么新的变化或拓展吗?

张栋:《仙佛造桥》主要讲的是韩愈被贬到潮州后,要在潮州城外的鳄溪上面造一座大桥,因为水深流急无法施工,便请侄儿韩湘子他们八仙和活佛广济和尚帮助,有一定的神话色彩。而即将开拍的《韩愈治潮》不是神话电视剧,而是人物传记,会更加接近史实,好比《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在题材上,我们会在参照史实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故事或插曲,把它拍成故事片。

南方日报:我们都知道,《韩愈治潮》影片将由小演员来演绎。选用小演员来重现千年往事,您在导演上有什么难题需要突破?

张栋:《韩愈治潮》涉及潮汕历史文化较多,小演员并不了解,理解台词需多花时间;剧本语言以文言文居多,对小演员来说比较晦涩难懂,背台词时容易出现障碍。因此,开拍前期,我们会着重在历史背景、台词理解与表达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

南方日报:小演员是如何挑选出来的?

张栋:我们之前拍过《语文微剧场》课本剧,也是让小演员来表演。《韩愈治潮》的演员将优先从参演过《语文微剧场》的小演员中挑选,再在潮汕三市选拔有表演天赋的小演员。我们发现,潮汕地区的小孩子很有灵气,很多小演员在拍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经我们稍微点拨一下,马上就能领悟到该如何突破自己、怎样演绎才到位。

南方日报:《韩愈治潮》在未来发行或播出有什么计划?

张栋:我们打算先把《韩愈治潮》拍成时长60—90分钟的电影,再在影片里剪出6集故事,届时在潮州电视台《语文微剧场》栏目分集播出。此外,电影还计划在潮汕三市的电影院、各大视频网站上播出。

■观点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潮汕人物辞典(古代卷)》编委会副主任陈荆淮:

希望更多编剧导演把笔头镜头对准潮汕历史人物

将“韩愈治潮”这一历史故事拍成电视剧是非常好的事情,我非常支持。在潮汕的历史上,优秀的历史人物非常多,收录在《潮汕人物辞典(古代卷)》中就有5000多人。我希望有更多编剧、导演能够将他们的故事拍出来,无论是以电视剧还是网剧的形式,让现代更多人看到,曾经有这些人物为推动潮汕地区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潮汕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所作的贡献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明朝中期名将、诗人翁万达,他是潮州府揭阳县鮀江(今属汕头市金平区)人,曾参与平定安南莫登庸叛乱,后期统理北方边防,抗击蒙古俺答汗侵扰,统边五六年间,屡立战功。对于当今中国巩固国防、捍卫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又如清朝官员方耀,他是潮州府普宁县洪阳西村人,出身行伍,以剿太平军发迹,官至广东水师提督。他为战后恢复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做了许多事情,是“同治中兴”的功臣之一,他的一些举措,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实,像韩愈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相关电视剧有一些,但传播力度还有所欠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请国内知名编剧导演将笔头镜头聚焦到潮汕历史人物身上,不必拍出人物的一生,拍出某件有意义的主要事迹就好,届时作品影响力、传播力大,受众面也广。

新闻推荐

请看“鹞婆叼鸡囝” 潮州方言的构词方式之二

吴构松儿时在农村常听大人吩咐,要提防“鹞婆叼鸡囝”。“婆”潮语读作“波5”,就是“姑婆”的“婆”。我好纳闷: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