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韩江边上“溯溪寻鱼”
□本报记者 陈珊娜 文/摄
一到周末,城里的人爱往乡村跑,乡村的人往城市里跑,到别人家门口觅食总是特别兴奋,换个口味,图个新鲜,更带点“虎口夺食”的“恶趣味”。即将入冬,水美鱼肥,这一次,我们是到韩江边去“溯溪寻鱼”。
我们这一群有着相同“趣味”的人有:老朱,以前因工作关系经常走街串巷,四乡八村无不了如指掌,哪里有好吃的更是如数家珍,尽管现在工作不用走街串巷了,但走街串巷已然成为他的爱好。本次“向导”为小铭,对当地历史文化信手拈来。再有就是我和另外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啦。
话说晚饭前,我这一天过得是非常“精彩”。早上临出门前,想着要到有着千年底蕴、百年历史的潮州韩师,理应正装,于是蹬上八厘米高跟,精神抖擞、身姿挺拔地赴约。来到韩师,看教学楼、逛图书馆,so easy,我如履平地。然而,大家意犹未尽,打算再四处走走,去看老校区包括韩文公祠在内的多处古建。要知道,韩师老校区风景如画,临江依山而建,校道就有30至45度的石板路,上坡对“八厘米”来说刚刚好,我和水平垂直,非常好走。但有上坡就有下坡,这下可好,我要小心翼翼,膝盖弯曲、身子后仰才能找到平衡,像摸着石头过河的老人。突然,高跟在石板路磨得圆滑的边角蹭了一下,我惊叫一声稳住,冷汗直飚,差点“马失前蹄”。老朱看了直摇头,路过的学生肯定有人在捂嘴笑,我感觉人生通过这下坡石板路就到达了低谷。在“谷底”,终于看到一家小卖部,有拖鞋!换上了拖鞋,仿佛人生又逆袭了,石板路面目不那么可憎了。同时,因为拖鞋,我竟然有种“在家”的感觉。哈哈,把“别人家”当“家”了。人生不就如此,起起伏伏嘛。
在韩山师范度过了一天,离开时夜幕深蓝,大家饥肠辘辘前往湘桥凤湾线的栢佳溪鱼。韩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水质清澈,潮汕三市的饮用水全部来自这里,其间鱼虾丰富、肉质鲜美。沿江依水吃水,捕鱼烹鱼,溪虾、溪蟹、溪鱼、溪贝壳类等等,喜欢挑细小的虾儿,腌炸煮蒸,各种吃。肥鱼则做明炉鱼汤,姜丝清蒸等,鱼肉嫩滑可口、鱼汤鲜美无比。
趿着拖鞋,像“地主”一样进店吃鱼。店的特色是一鱼两吃,还有橄榄糁蒸虾等。挑鱼时,只见水盆中养着的溪鱼,在水流冲刷下,像人们健身在跑步机上一样,不停原地游动。看来,“腹肌”应该不错!
一鱼两吃的是“乾鱼”,音同“乾”,后来查了一下,或许应称为“钳鱼”、“黔鱼”。黔鱼无鳞独刺,秋冬喜到江边觅食,其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营养价值极高。
潮州溪鱼做法均极简,简单的方法更能突出鱼鲜,店家把鱼身两边起肉用酱油三丝清蒸,鱼头尾、骨炖汤,一鱼两吃。蒸鱼上来时,香气扑鼻,热腾腾的,皮滑有弹性,肉嫩而滑,尤其是肋骨处的肉,嚼起来肥美又弹牙,别有一番滋味,让人欲罢不能。奶白的鱼汤,一看就令人食欲大振,汤中加入春菜熬,菜入口即化,汤水滋润鲜甜,从口中暖到胃,舒服!
农家小店,烹调方法虽简却也“精”,浓淡适宜。店里的煎萝卜糕、糕烧蕃薯芋等等,还有酸菜黄鳀煲,均值得一试。潮汕人喜欢将青橄榄腌制来吃,其中一种做法就是橄榄压扁后与南姜末、红干辣椒、白芝麻、盐拌匀腌制,这被称为橄榄糁,单吃送稀饭都很爽口。最后罐子里的南姜末做为佐料,伴有橄榄香味,用来蒸鱼虾,用潮州话来说就是,“尚”!店里就是用橄榄糁来蒸小河虾,清甜可口又补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古巷派出所联合分局治安大队,成功捣毁一个网上开设赌场的犯罪团伙,破获开设赌场案1宗,查结赌博行政案件1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