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吴维潮:艺术让生活变得美好
本报记者吴冰詹妙蓉
瓷塑,凝固的艺术、立体的图画。看,庄严肃穆的韩愈、威凛不屈的苏武、神态婉约的仕女、憨态可掬的孩童……一个个为人敬仰或朴实寻常的人物,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吴维潮的手中,凝固成一件件瓷塑艺术品。作品秀美灵动、精致细腻、栩栩如生。
日前,记者走进吴维潮的工作室,一进门便被一座韩愈的石膏雕像所吸引。吴维潮介绍:“眼前这座石膏像正是韩文公祠内韩愈雕像的原型,也是我制作的第一件韩愈主题雕塑作品。1986年,我和师傅陈钟鸣合作制作韩愈花岗岩雕像,从立意、打磨到安置历时一年完成。”
多年来,吴维潮共创作了6件韩愈题材的雕塑作品,这与他心中“崇韩”情结密不可分。“韩愈在潮为官八个月,勤政爱民、兴学育才、驱除鳄害,赢得了潮州百姓的爱戴。韩愈文化是潮州宝贵的人文历史资源,也是潮州人的精神支柱。”在吴维潮看来,凭空想象创作不出鲜活的作品,创作一件经典历史人物雕塑,要先深入了解人物背景,才能处理好人物的神韵、形体、衣纹等细节。除了韩愈雕像,吴维潮还擅长制作高士仕女、历史人物、童趣人物等题材的瓷塑。
用吴维潮的话说,他是“在玩泥巴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出生于1956年,成长于“南国瓷乡”枫溪区,父母都是陶艺工人,自幼在陶艺氛围中耳濡目染。17岁便进入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工作,而后到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瓷塑专修班学习,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钟鸣。1983年至今,他深深扎根在瓷塑艺术中,多年来泥火不断、创新不止,瓷塑技术逐渐精湛,作品自成一格。他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用瓷塑这一载体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他还经常外出学习交流、邀请专家点评作品。在传统潮州瓷塑的基础上,他吸收了不同地方人物瓷塑的艺术技巧,将其融入到瓷塑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吴维潮谦虚地说:“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瓷塑40多年来,我大概创作了400多件作品。”
谈起潮州陶瓷的发展,吴维潮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各方面发展,陶瓷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民营瓷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推动了当时潮州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随着时代的进步,陶瓷烧制技术不断更新,窑炉从龙窑、倒焰窑、隧道窑、梭式窑到电窑的演变,使用的燃料从过去的木柴、煤炭、燃油、燃气到电力,技术日新月异。对瓷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选用内蒙古、福建等地的高岭土,瓷器质量不断提升。在瓷塑艺术教学中,他经常对学生说:“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也要紧跟陶瓷材料的更新步伐,培养艺术能力和掌握材料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懂得陶瓷材料的料性并灵活驾驭,加上一定的艺术功底,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自2004年潮州获“中国瓷都”荣誉称号以来,潮州市全力推动陶瓷产业加快发展、提质升级,走出了一条潮州陶瓷特色发展之路。对于潮州陶瓷的发展,吴维潮信心满怀,“日前,潮州市通过"中国瓷都"荣誉称号复评,这彰显出潮州市陶瓷产业的发展水平,更是潮州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起点。”他希望,潮州市继续推进陶瓷技术改造与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擦亮“中国瓷都”招牌;也希望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人才培育机制,培育更多优秀的陶艺、瓷塑人才。
“艺术让人们得到欢乐,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吴维潮说,他将潜心创作、不断创新,让传统陶瓷雕塑记录新时代发展脉搏,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
新闻推荐
国庆长假期间,一些地方的政府机关大院免费开放,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浙江衢州,各机关单位3500个地上停车位对外来车辆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