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党组织创建者、县委第一任书记 杜式哲

潮州日报 2019-09-24 09:06

陈立佳

杜式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饶平县党组织创建者、中共饶平县委第一任书记,1930年7月1日,英勇就义于广州市黄花岗畔,年仅25岁。

1926年5月,杜式哲被中共汕头地委任命为饶平县特派员,抵饶后,他致力于发展农民运动,深入乡村农会发动群众,传播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组织农会进行减租斗争,教育培养詹瑞兰、刘瑞光等一批农会骨干入党,发展农民武装,建立农民自卫军大队,成立上饶区农民协会,推动全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无数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国各地处于白色恐怖中,饶平县的反动派密令捕缉共产党员和农会骨干,杜式哲不顾个人安危,想方设法通过敌人封锁线,先后到山美、西陂等村布置农会干部监视敌人动态等工作,并在新丰丁坑召开党团干部联席会议,部署反抗国民党进攻。5月5日,组织以上饶农军为主力联合各乡农会会员1000多人,举行第一次武装暴动,攻打饶城,砸开监狱释放人犯,烧毁县衙文书簿册,惩治了十余名土豪劣绅。6月上旬,国民党饶平县长蔡奋初率军警进行报复,党组织和武装队伍被迫退至二祠、岭案、上善一带。7月,在大陂楼成立中共饶平县委员会,他被选为县委书记,成为首任中共饶平县委书记。为了培训革命骨干,坚持革命斗争,杜式哲在上善岩下村举办干部训练班,林逸响、刘瑞光、黄玉书等二十余人参加学习。通过学习,纠正了悲观消极情绪,进一步明确斗争方向。会后,上饶区各乡相继建立党小组。面对反动派的屠杀和进攻,他仍坚持率领党员和革命群众与反动派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有力反击国民党的“进剿。

为策应南昌起义军进驻潮汕,1927年10月4日,杜式哲积极参与组织、指挥农军第二次攻打饶城,从侧翼牵制敌人兵力。起义军主力在汕头失败后,朱德在茂芝召开军事会议(史称“茂芝会议”),作出了“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之后。杜式哲立即响应,做好相关工作部署:一方面做好起义军伤病留在饶平的医治安置工作,另一方面安排革命骨干做好起义军离开饶平相关工作,并亲自护送起义军顺利撤出饶平。

南昌起义军离开饶平后,为加强农军武装力量,杜式哲根据上级指示,以上饶农军为基础,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四团(全团150多人),同时从上饶各乡赤卫队中挑选一批精壮人员,成立上饶区联队,建立了县、区、乡三级革命武装,在饶平赤色乡村展开轰轰烈烈抗租、抗债、推翻封建地主政权的斗争。

当年11月,杜式哲奉命调到东江特委工作。后因葵坑村封建势力,倚借民团地主武装,突袭坑子里和陂墩两个赤色山村,他们纵火烧毁房屋,劫夺群众的财物,借此煽起封建械斗,使上饶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1928年1月,杜式哲重回饶平县,组织、部署反击地主武装。

1928年1月28日,国民党饶平县长毛琦亲率军警和民团1000多人,分兵对上饶赤色乡村进行“扫荡”。沿途洗劫农民牲畜财物,纵火烧毁革命据点,水口、游凤岗、大陂楼、埔下楼等地农会干部的房子均遭烧毁。十四团由于寡不敌众退入西岩山区,转移至九村时,遭到毛琦分兵“扫荡”,陂墩、坑子里等赤色乡村再次遭烧劫,很多据点遭敌蹂躏,为避强敌,保存实力,县委决定将十四团暂时分散隐蔽。不久,他又同余登仁将原十四团分散隐蔽的部分武装骨干集中起来,在柏子桥重建一支50多人枪的队伍,组织以游击小队袭击各乡民团,武装潜入县城,以放炸炮、贴标语、撒传单等形式,开展小型突击,牵制了敌人,鼓舞了群众,迅速在上饶打开革命新局面。

1928年8月杜式哲调任东江特委委员。在白色恐怖中,他机智勇敢地组织一批批红军战士绕过敌人的封锁线,顺利护送红二师和红四师部分红军出境转到香港、上海,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1929年6月任东江特委副书记。10月,他又一次绕过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上善参加饶平县委扩大会议,指导饶平有计划的发展上饶、浮山、黄冈,使赤色区域连成一条线。

1930年4月,杜式哲调到中共广州市委工作。6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反动军警包围了市委机关,杜式哲、陈新宇等五人被捕。狱中杜式哲泰然自若,勉励难友继续和敌人斗争。在敌人面前,他不辩解自己的身份,大义凛然地对审问他的人说:“为人民干革命,乃自身之夙愿,夙愿已偿,抛头颅在所不惜。”1930年7月1日,杜式哲和陈新宇等五位革命者就义于广州黄花岗,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新闻推荐

县领导到宝斗石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地调研安全生产情况时要求 全力以赴加快进度 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本报讯9月12日上午,县委书记林文锋,县委副书记、县长陈跃庆带队先后前往城北污水处理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施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