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饶洋中学“最美教师”王延平进藏支教 用心谱写教育援藏之歌

潮州日报 2019-09-21 11:11

本报记者郑媛

在海拔3100米的“西藏江南”林芝,她以敬业奉献的援藏情怀、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援藏教育中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她,就是来自饶平县饶洋中学的“最美教师”王延平。2018年,她前往西藏支教,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传播到边疆。支教以来,她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援藏之歌。

主动报名进藏支教

2018年4月20日,王延平得悉,自己将有机会参加教育援藏活动。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本着为西藏拉萨教育做点事的初心,主动报名进藏支教,成为第一批“组团式”援藏教师。虽然家中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但想着万里之外那一颗颗期盼的心,她坚定了援藏的决心。

2018年8月10日,她毅然踏上了援藏的征程,前往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支教。刚刚进藏不久,王延平便产生了高原反应。上吐下泻、头疼欲裂、呼吸困难……她病倒了,连续发烧了三天。但王延平没有退缩,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及亲人默默的支持,使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她逐渐适应了高原环境,无怨无悔地继续着援藏支教工作。

进藏后,在林芝市巴宜区中学,王延平担任七年级3、4班英语教学工作。本以为所教的知识点很简单,学生们都能跟上自己的教学速度,但事实并非如此。她发现,学生们存在不会拼读单词、词汇量少等英语基础薄弱的情况,这让她始料不及。面对这一问题,她细心研究学情、积极请教其他教师,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授课方法。

最后,她以严抓基础入手,运用“降难减量,小步快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降低教学难度,并运用课件生动直观地呈现知识,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英语基础。

藏区学生的汉语基础薄弱,这又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为了帮助藏族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王延平主动学习藏语。“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走到本地老师当中,走到学生当中,而要想走近他们,就必须得有"共同语言"。”王延平说。

当王延平第一次用刚学来的藏语讲授英语知识时,学生们先是一脸惊讶,随即掌声雷动。她的用心教学,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了起来。

像妈妈一样呵护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最重要就是拉近和孩子的距离。王延平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谈心,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的基础,因材施教。每逢周末或假期,王延平都会与其他教师一起到巴宜区的一些乡镇或村庄,探访学生的家庭情况。探访中,她得知班里有个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父亲在外务工,母亲患风湿性关节炎饱受折磨。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医疗补贴,送给学生的母亲买药治病。

在生活中,王延平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每位学生。在校住宿的学生,经常会出现衣服被弄破、意外受伤、小病小痛等状况,她总是不辞辛苦地去照顾他们,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带动当地教师专业成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援藏教师,她深深地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在抓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去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带动当地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当地教师的业务能力。英语教研组内,她与本地教师相互听课、磨课,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在学校组织教学大练兵活动时,她会主动帮助本校教师制作课件、微课,甚至帮助她们修改教学论文。她还参与了《林芝市初中英语导学案教学模式探索》课题研究工作,并在2018年林芝市初中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担任英语组评委。

不忘初心继续援藏

在援藏的日子里,王延平虽然经历了高原缺氧和严寒气候等种种考验,品尝了远离故土家人的孤独寂寞,但孩子们纯朴的笑脸,对知识的热切渴望,令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坚定了教育援藏的信念。她希望,自己可以带领雪域的“雏鹰”翱翔在知识的天堂,让“雏鹰”快快长大,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年援藏支教的时间太短暂了,转眼间就过去了。王延平自知,自己才刚刚走进藏族学生们的心中,突然要走,内心非常不舍。经过一番思考,她决定:留下来,继续援藏。她要让自己的青春在雪域高原上闪光,于是她又加入第二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计划,未来三年将继续在西藏支教。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王延平说,援疆是一种情怀,能到祖国的最西部、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边疆教育事业出一份绵薄之力,是这辈子最骄傲、也是最光荣的事。

新闻推荐

民盟广州市委“迎国庆医疗帮扶”学术讲座在饶平举行

本报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提高饶平县医疗技术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民盟广州市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广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