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潮安区倡导移风易俗,改铺张浪费陋习 变乡村振兴新风 不花财政一分钱 乡村工程连连建
金石镇厂头村今非昔比。图为该村的文化休闲广场,一年前这里还是垃圾堆。
南方日报讯(记者/苏仕日达海军纪金娜)9月14日晚,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厂头村,约8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上纳凉健身的人特别多,大家赏月赏喷泉。难以想象的是,一年前,这里还是垃圾堆。
一年来,村里变化很大。厂头村党支部书记吴钿说,除了建广场,还铺好1.5万多平方米的水泥路、整治6个池塘、设音乐喷泉、绿化村庄……
算下来,这一轮村庄建设共五大类十个项目的工程花了约690万元。对于集体经济每年仅有约80万元的厂头村而言,这是笔大数目。
“这些项目,没花财政一分钱。”金石镇委书记张少鹏表示。
那么,钱从哪儿来?
原来,厂头村所在的大寨共10个村,每年一个村牵头拜老爷(当地的“神明”),全村捐资,是为“灯首节”。在以往,牵头村要放大量烟花、请族亲吃饭、布置临时景点等,村民捐来的上百万元,没几天就花完了。
今年,轮到厂头村。吴钿和村民理事会会长吴大贵都觉得钱这么花很可惜。
他们常听镇干部说,拜老爷是拜有功德的人,也是为了弘扬功德,修桥修路办教育都是有功德的。
内生动力就此被激发出来——把灯首节铺张浪费的钱建设家乡。
党建引领是关键,不仅在于点燃村干部们“内心那把火”,更在于党组织的作用贯穿全程。
于是,村党支部开会商议,然后,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理事会等相继召开。
倡议一出,众人响应。厂头村藏富于民,全村服装毛织业年收入近2000万元。去年全村约1800人,共捐款770多万元,捐款数额从几百元到十余万元不等。
为了用好这些钱,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民理事会成立,共有50名理事包含村干部、乡贤、老人代表等,设专门的财务和出纳人员。
烟花象征性地打几分钟,贡品减少,请客限名额,餐标下降……与10年前捐款绝大部分用于拜老爷不同的是,今年只有小部分用于拜老爷,其余约九成都拿来建设乡村。村两委做好规划,具体由村民理事会来实施,包括找工程队、监管施工、财务公开等。从此,村里大变样。
吴大贵说,拜老爷是祈求生活更好,如今用捐的钱建广场、修路,一代又一代都能用,大家都很高兴,“到周末,广场上人山人海。”
事实上,类似的移风易俗在潮安并不鲜见。2012年,金石镇龙下村、远光村等就已借民俗节庆集资搞建设。田头、辜厝等村相继效仿。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金石镇20村共筹集民资近亿元,其中利用民俗文化节筹集的资金最多,约八成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事业、解决民生实事。彩塘、凤塘、古巷等镇也在实践。
家门口的路平坦了,池塘不再臭,蚊子也少了,辜厝村村民辜锐武很高兴,他说,家乡变好,外出的乡亲更愿意回来了。
新闻推荐
□林道远90岁高龄的父亲结束了勤劳慈祥的一生,永远地安息了。大姐夫李兄跪拜灵前,喊了一声“岳父大人”便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