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水点豆腐 市井飘豆香

潮州日报 2019-09-17 10:25

忠楷伯将豆花挤压沥水。本报记者 庄园 摄

本报记者郑媛

豆腐,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传统美食。明代诗人苏平曾写诗这样赞美豆腐——“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在物质比较匮乏年代,很多人家都会制作豆腐,去豆皮、浸泡、研磨。纯手工打造出来的豆香味浓郁,口感细腻。如今,豆腐的制作越来越趋向简单化,豆腐种类也越来越多,但味道却远没纯手工制作的豆腐那般美味。

近日,记者在湘桥区城西街道新乡菜市场内,终于觅得一间经营了20多年的老豆腐店铺,该店做出的豆腐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豆香,因此收获了大批的“粉丝”。

传统手艺留住豆香

在市区新桥路附近的新乡菜市场,有几个卖豆腐的摊位,然而,若是你借问哪家豆腐好吃,附近的人都会告诉你“那家本地人开的、姓余的最好”。这间豆腐店铺的主人叫余忠楷,今年68岁,在他25岁的时候开始做豆腐,一转眼已经43年了。

卖豆腐都得赶早市,每天早上6点左右,余忠楷就要到店开工制作豆腐。而前一个晚上,他就得先把黄豆泡入水中,第二天早上再把黄豆捞出来。“经过几个小时的浸泡,黄豆的皮壳更软化,肉质更饱满,更富含水份,口感也就更好。”他一边将黄豆捞出放进浆渣分离机,一边向浆渣分离机注水,白花花的豆浆就会顺着水管流入盛浆的桶中。“用电动的浆渣分离机,豆浆跟豆渣被完全分开,后面无需用浆布过滤掉豆渣,可以省掉一道工序。”余忠楷说,以前他用手工磨豆,一天磨5斤黄豆,要用两三个小时来磨,非常费时费力。虽然用电动机器磨豆可以省掉一些繁杂的工序,但是不该省的工序,他一道也不会省。“黄豆需要细磨3次,味道才会浓郁、纯正,所以这道程序我从来不敢轻易省掉。”他说,只有坚持这种传统手艺,才能留住豆香。

15分钟过去了,黄豆都被磨成了豆浆,余忠楷将豆浆放进电热锅进行加热。“几年前,新买了这台电热锅,方便多了,豆浆很快就会被煮熟。”以前,他磨完豆浆,须用柴火煮熟豆浆,这种煮法却很容易将豆浆煮糊。“顾客反映说有烧焦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才添置了电热锅。

“咕噜咕噜”,桶中不断有烟气往上冲,乳白色的豆浆开始沸腾,整个店铺四处弥漫着浓郁的豆香。家住隔壁的老顾客陈姨似是闻到了香味,拿着一个碗冲过来,“余伯,给我来一碗吧,太香了。”轻轻抿了一口,陈姨不断称赞余忠楷家的豆浆够香。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个程序就是做豆腐最关键的一步。余忠楷一手将盐卤慢慢地倒入豆浆中,另一只手拿着“蒸盘”不断地在桶里均匀的搅拌,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大缸里豆浆的变化。虽然有着多年经验,但他操作起来仍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当桶里出现一朵朵豆花时,他即刻停止点卤。“点卤直接关系到豆腐的嫩老程度,所以这个程序是特别考功底的。”

谈话间,点完卤水的豆浆已经凝固成豆腐脑状,余忠楷拿出豆腐模盒,用纱布铺好,将豆花舀入。舀满、铺平、盖上纱布、压上石块,水分慢慢从纱布的小孔间渗出来,豆腐在里面慢慢成型。半小时后,又白又嫩的豆腐就做成了,隔着细细的白布按压下去弹性十足。切开豆腐表层,便看到了白嫩浓密的豆腐切面,将一小口有余热的豆腐放进嘴内,只觉爽滑可口,豆香味浓郁。

完成所有步骤已是早上8点,余忠楷的门店陆续有顾客前来光顾。“豆腐好了吗?给我来几块。”“老板,给我五块钱的豆腐。”“老板,我要三杯豆浆。”……他麻利地为顾客切豆腐、上秤、算钱,忙得不可开交。

儿子接手传承老工艺

1977年,25岁的余忠楷到当时的潮州镇二轻豆制食品厂工作。在食品厂期间,认真学习制作豆腐的每一道工序,掌握了一手好技术。1990年,余忠楷辞掉食品厂的工作,自己开店经营。

正所谓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做豆腐。豆腐的制作过程往往需要七、八个小时,而为了确保豆腐的口感,余忠楷始终坚持当天卖的豆腐当天做。很多时候,他都是夜里一两点就得起床磨豆、熬浆、点卤,等到豆腐成型出模往往都是日出之后了。来不及“补觉”,他就得赶到家附近的市场去售卖。由于余忠楷制作的豆腐味道香美,价格与市场上基本持平,一下子就被顾客抢光。“那个时候,一块豆腐才几毛钱,虽生意不错,但收入也一般般。”余忠楷告诉记者,回家吃过午饭稍休息一会,下午4点他又得开始忙活,称豆、拣豆、泡豆……每逢传统节日,他更得忙碌,尽量多做一些豆腐供应顾客。

一晃23年过去了,余忠楷的豆腐生意依旧红火。“现在制作豆腐,买来豆腐凝固剂就能制作,所以卖豆腐的越来越多。”余忠楷说,他家的豆腐除了磨浆用磨浆机、煮浆用电热锅外,其他还都是靠手工来做,味道比会好很多。多年来,因为这个味道未曾改变,他的豆腐摊也积攒下了不少的回头客,很多临近的老顾客虽搬家了,但仍开车前来购买。

“这么多年来,这个豆腐坊支撑起我们大部分的家庭开支,还供两个孩子读了大学。小儿子还读了博士,现在在深圳工作,挺不错的。”谈起两个儿子,他满脸自豪。记者从他的谈话中能感受到,这家人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足,但是过得其乐融融,好像热豆腐的那种“温存”。

“我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了,今年年初,我把大儿子叫回来,让他接下这个豆腐坊,继续经营。”记者不禁问他:做传统豆腐这么辛苦,收入也不多,为何还要让下一辈接着做?他说,他家做的豆腐仍很受新老顾客喜欢,毕竟这是老传统工艺做的,会做的人已很少,如果不做,这工艺将消失,很可惜。“这门老手艺是我爸传给我的,只要有顾客来光顾,我就会坚持做下去。”大儿子余伟煌说。

新闻推荐

支付宝“内部人士”可让借呗提额?电诈团伙造假图骗钱,借贷者多次转账预付款、手续费后被拉黑

电诈团伙造假图骗钱,借贷者多次转账预付款、手续费后被拉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