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破 推动潮州高质量发展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动“1+5+2”工作部署落实落地积极建言献策
8月21日召开的中共潮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上明确,当前潮州市正处于发展攻坚期、改革深化期、美好生活提升关键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潮州要加快高质量发展,既要直面前进路上的难关与阵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又要抢抓时代机遇,牢记初心使命,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实现工作新突破,更好满足潮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如何推动“1+5+2”工作部署落实落地?昨天,与会人员就此展开热烈讨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决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成为讨论中的“高频词”。
做美乡村文章让村民的小日子红红火火
如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大家认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和苏区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资源等各类资源,增强老区苏区发展活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我们将开展送"培训"进基层活动,对农村职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市委委员、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钱世茂表示,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关键在于提升农民就业创业水平,为乡村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市委委员、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钟炼建议,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家政工程,开展家政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家政能手,促进贫困地区就业,实现脱贫;另一方面,要关注山区留守儿童问题,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晚会表演等形式,倡导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乡村振兴应先振兴乡村教育。”韩山师院潮州师范分院副院长蔡玉娜认为,要深化校地合作,学习先进地区优秀经验模式,加强乡村教育人才培养,打造潮州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副院长李勇认为,要定期、不定期组织规划设计专家下乡了解民风民俗和村民需求,有针对性提出规划设计意见,避免千村一面。
“输血不如造血。”潮安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广贤建议,要全力抓好产业扶贫,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
市委市政府接待办主任陈少龙建议,要将美丽特色乡村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一二三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做好项目文章提高城市发展“亩产效益”
“当前潮州正处于发展攻坚期、改革深化期、美好生活提升关键期,要进一步明确新形势,清晰认识自身所处的方位,结合实际,集中精力,推动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传胜认为,一方面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另一方面要结合潮州实际,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总指挥林少明建议,凤泉湖高新区是潮州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要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凤泉湖高新区的建设,加快凤泉湖高新区第二期的建设发展步伐,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保质提速,为园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以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力破解"用地难"问题是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的关键。”市委委员、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朱卫民建议,要抓好水田垦造和拆旧复垦工作,同时要推进“三旧”改造,加快工业地产建设,想方设法满足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市委委员、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黄奕斌认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要坚持交通先行,突出抓好汕漳沿海高铁、梅汕客专、潮汕环线高速、大潮高速、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报告内容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潮州各项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心。”市农行纪委书记李娟表示,银行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时代下的战略部署,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同时,银行要坚持服务导向,为重大项目建设、本土企业发展等提供支持和服务。
做强产业文章让传统产业再迎发展春天
“要充分发挥中山对口帮扶作用,深入实施"1+N"产业扶持等政策措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小群建议,要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化车间、3D打印、机器手等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引领带动“潮州制造”向“潮州智造”蜕变,全力扶持陶瓷、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
“"1+5+2"工作部署为潮州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市委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陈少宏认为,领导班子要主动作为,做好自身工作;相关部门在经济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发展。
市委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跃认为,民营企业是潮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要注重加快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资金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引导企业找准发展路径,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市委委员,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雁鹏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工商联职能,服务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潮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在"实干"上下功夫,保持行动上的统一。”市委委员,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伍茸表示,要针对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政策制定、旅游配套设施、旅游品牌和形象宣传营销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对策,推行“责任制+清单制+项目制+督查制”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全市文化旅游工作水平。
“行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潮州卫生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旭伟认为,要提高人才培养精准度,深化产学研联动,创新产教融合方式,加强院校与企业、医院的对接,培养更多行业企业急需的高技术人才。
做细城市文章以绣花功夫打造精品城市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森指出,潮州市部分城中村面临居住环境不佳、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隐患多等现状,要以“创文”“创卫”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治理,配套完善公共厕所、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城中村旧貌换新颜。
市委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顺才认为,加强城市治理,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潮文化精品城市,要充分发挥潮州的文化优势,统筹规划开发建设。他表示,将围绕市委“1+5+2”的工作部署,广泛开展视察调研,在推进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当前城市发展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这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市政协副主席柯泓建议,要加大力度完善学校、医院、停车场等一批最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副院长李勇认为,要统筹推进古城保育活化、旧城更新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加强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路网建设等规划,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对城市主要沟渠进行清淤整治,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环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要以"创文""创卫"为抓手,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市环境。”市疾控中心主任刘少群认为,要加大应急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演练活动,提升实战水平;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业务水平;要加大监控、监测力度,全面提升防控水平,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做实生态文章谋绿色发展守护碧水蓝天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与会人员共同关注的另一个焦点,也是潮州市当前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大家认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依法依规、毫不手软地整治“散乱污”企业,坚决打击偷排乱排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环保不达标、逾期不整改的违法违规企业。
市委委员,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启忠认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度,推进污水管网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时按质完成。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育墩认为,要加快补齐短板,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以及市、县级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等专项督查整改任务,完善环保基础设施;要打好打赢碧水蓝天攻坚战,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清单,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严格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虽然近两年来,潮州市加快对污水管网的建设,但仍存在短板。”市自来水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市供排水管理中心主任蔡宏武认为,必须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加大对枫江流域、黄冈河流域和内洋南总干渠的整治,通过多方合力,进一步提升潮州的生态环境。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整改意见,已关闭拆除3家位于汤溪水库周边的农家乐餐厅,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守护汤溪镇绿水青山。”饶平县汤溪镇党委书记陈晓东表示,接下来,汤溪镇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交通设施投入力度,打通环汤溪水库公路网,解决周边群众出行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袁晓金杨燕芳刘银璇曾晓纯陈晓珊梁佳涛陈思凯詹妙蓉丁玫郑媛李灿霞吴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丁玫实习生赖思帆)秋风送爽,硕果飘香。昨天上午,潮州市蔡氏宗亲襄德福利会召开2019年奖学助学金颁发大会。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