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岸晚风残照
读高中时,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二科。文学课本选有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要求背诵。
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长于写别恨离愁。这首《雨霖铃》是写他从汴京南下,在十里长亭与恋人惜别的愁情的,伤感、低沉、抑郁,填满字里行间。整篇行云流水、抑扬顿挫,很好读,加上那时年轻,记忆力强,很快就背下来,一直至今,仍会一字无差背出来。
这首词确是千古绝唱,但我要对柳永说一声抱歉了。因为当时我是个青涩小青年,未懂得男女之情是如何让人直教生死相许,所以,他们那惜别依依,“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恨别,未能引起我的共鸣。
而给我最强烈感觉的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场景。本来,这一良辰美景是分外迷人的,在柳永笔下,却充分表达了“良辰美景虚设”的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而我一点也不伤感,反而对这个场景入迷,读了之后,一直痴心沉醉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之中,真希望有朝一日能身临此境!
我生于潮州乡下。我们这个州,是取潮水往复之意而取的名字,属韩江冲积平原,到处河汊纵横。这使许多孩子从小就亲水爱水,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童年时最迷恋的是乘着大人划的小木船沿着枫江去上市。江面平静而开阔,江水泱泱,江风阵阵,水波拍着船舷,飞溅的水珠挂在脸上,凉凉的,真爽快。真希望能生活在船上,与水为伴。
也许正因此,我被柳永的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深深打动了。想想那场景,你夜航到天破晓,醒来是依依垂柳的河岸,晨风轻吹,残月挂在柳树梢,两岸是江南碧绿连片的稻田,鸟儿也醒来了,那清脆的啼叫更增添大地的宁静……
再次向柳永表示歉意。你是醒来不见恋人,美景虚设,无限惆怅。我是无限欢欣,站立船头纵望,风飘飘而吹衣的清爽畅怀。
此后,几十年了,有机会外出,必争取去乘船,特别希望旅途是舟行,最妙是木兰舟,至境是早晨来到杨柳岸,最有意识的选择是乘船游韩江、长江、富春江、西湖、太湖、湄南河。只是,所有的船都是铁壳汽船,那马达的轰响把两岸青山的绿意都赶跑了,更主要是除了几次乘海轮是夜间过海,真正夜航只有在长江上那一夜,乘客满船,便纵有晓风残月,也被掩盖了。
失望,失落,只能选择放弃。
没想到,这种场景却在不经意间以另一种形式,使我得到别样的满足。前年,阳春三月,我们从南京下扬州。一个傍晚时分,乘木船游了瘦西湖。
我们来到二十四桥边,那儿停着几十条木船,大概都准备收工了,我们4人,租了一艘。这船可乘20位游客,不管了,4人全包了。船娘十分热情,说这瘦西湖原是大运河的一处自然河段,迂回曲折;在扬州市区有二十华里长,不似湖,实为江,可能得行二小时。也可从这里到前面五亭桥就折回,一小时足够。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必游瘦西湖,游的都是这一段。好,我们就体验一次御驾出游。
船娘摇橹,船儿摇摇轻扬,两岸是桃花和垂柳。船娘说,烟花三月下扬州,烟指柳絮,花指桃花,桃红柳绿,最是养眼,她还给我们唱当地民歌,朗诵诗词。
回到二十四桥边上岸,游客比早间少了许多。走上二十四桥留个影之后,我们在桥边石凳上坐下来。岸柳如一团团绿烟,水面有野鸭游弋,晚风轻吹,柳絮飘飘。即将西沉的夕阳从柳隙间斜照过来。啊,晚风、残阳,脑子里蹦出柳永的晓风、残月来。
此刻,我老伴、我女儿和她的闺蜜,静静坐着在想什么?是不是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的感觉,是晚风残照实在太美了,残阳余晖穿过树丛,把园区染出一片梦幻。又加上我最亲的人在身边共享,眼前及心中万种风情,可尽情与她们说。柳永若知,当会羡慕我。
无意间巧逢一个比我多年寻求的更美好更具诗意的场景,给我一点启示:旅游,不用去追逐别人品尝过的景物。时过境迁,往往失望。而美无处不在,转角遇到爱,请你用心关注身边的风景,这就叫享受当下,享受你所拥有。其实,不单旅游如此,人生事事应如是。
新闻推荐
潮州当代诗歌吹响集结号 潮州诗群集体亮相羊城 潮州当代诗歌研讨会在省作协岭南文学空间成功举办
2019年8月8日下午,第九届广东省作代会刚刚胜利闭幕,由广东省作协、潮州市文联、潮州市作协主办的潮州当代诗歌研讨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