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题材小说散文里的方言词语运用
□林伦伦
在《奄奄一息的潮语方言小说》一文中,我们谈了方言小说,说的是那些从叙事、描写到人物对白的语言,方言占绝大部分的作品。但还有另一类文学作品,写的是地方题材,某个地区的风物情景、有着方言区文化性格的特色人物,适当使用方言词语来描写这些风物、塑造这些特别的人物性格,我想是完全可以的,有时甚至是必要的。“方言小说”与“小说中的方言”的界限,有时只是使用方言词语的数量的差别,而这种数量的差别就成了划分彼此类型的性质之别。民俗学者郭马风先生在《钟勃的两部潮州方言小说》中说过:“民国初年正式出版的传抄本长篇小说《三春梦》(撰人不详),以至解放后一些描写地方题材的小说,如王杏元的《绿竹村风云》等,叙事对话都是通用语,对方言词只是有选择地少量运用。因此,不能称方言小说。”(《汕头日报》1999年3月9日《潮风》版)
沿着郭马风先生的指引,我们查阅了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精粹”丛书中的《三春梦》(作者佚名,整理者:廖生、金娅丽),果真如郭马风先生所言,是以半文言的书面语演义“刘进忠反潮州”(反清复明)故事,川版此书的“内容提要”都说“此书情节动人、语言清新流畅……”,可见方言成分实在不多。而《绿竹村风云》就不同了,我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读大一时(1978.10-1979.07)时就喜欢上它了(那时读的是广东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版本,此书分别于1978年10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由花城出版社一版再版)。因为题材写的是饶平的故事,不但风物情景熟悉,母语方言的人物对话如与读者交心,读之经常发出会心的微笑,因而印象特别深。莫名地,还喜欢上了阿狮的“入党申请书”,读一遍就背诵下来了,至今不忘:“余一向慕党,功高德厚,治国有方,爱民如子,威震天下矣。……”
关于《绿竹村风云》的评论文章,写得好的,过去有杨嘉发表于《学术研究》1966年第1期的《生活的艺术结晶——评<绿竹村风云>第一卷》,最近的有郑明标发表于《潮商·潮学》2018年第7期的《论王杏元长篇小说<绿竹村风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络上查阅,我这里就不再饶舌了。
其实,潮籍作家的文学作品如果是涉及家乡题材的,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都会使用方言词语。我觉得只要运用得当,是有助于特殊情景风物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母语方言的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根深蒂固、一辈子也难以磨灭的。正如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他的《自传》中所说的那样:“我生出来是讲德国的方言……纵然我的父亲不断致力求语言的纯净,不过,我仍然保留着许多根深蒂固的特色。因为它的朴素自然,我倒喜欢它,欣然地把它特别说出来。”(转引自徐中玉《写作与语言》第5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就连以美文著称的潮籍散文大家秦牧先生写起小说来,也出现了不少潮汕方言词语。我曾经拜读过他的中篇小说《黄金海岸》,就从其中发现了不少潮汕方言词语。如:“数簿、乞食、枭心、拖磨、外家、条数、钱银、枭横、伙头、烧衣(ui1,医)、狗窦、倒欠、(番)批、一世人、数念、过身……”等等,还有不少成语和俗谚,如:“一丈高九尺没用、交官结府、三面六目、血流血滴、龟勿笑鳖无毛、老实没中用、做盐不咸,做醋不酸”等等。
海外的潮籍华人作家,也脱不了这种母语方言的血脉渗透,在其作品中掺杂了很多方言词语成分。我曾经详阅泰国华文作家们的散文、小说、诗歌合集《轻风吹在湄江上》(下称《湄江》),也发现其中的潮汕方言词语俯拾皆是,即使写的已经是泰国的故事了,下笔之时,也经常忘不了自己的母语方言。(林伦伦《从<轻风吹在湄江上>看泰华文学作品的方言特色》,载《世界潮人作家研究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
秦牧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作者要使作品具有地方特色,适当穿插若干别地方人们可以看懂的方言是需要的事。”(《语林采英·珍贵的民族共同语》第111页,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小说是这样,散文何尝不是这样。我很喜欢两位潮州名家的散文:一位是著名画家林墉先生,一位是剧作家、散文家李英群先生。
林墉先生当然以绘画艺术驰名,但拜读他给别人写的画评或展览序言,言语风格很独特,东一句西一句的散发式思维(中间可能是书画艺术中的“留白”),却都是其艺术见解的哲学阐释,惜笔如金,但幽默而智慧。跪服了!大概20年前第一次拜读他的散文集《红眠床·红木屐》,有惊艳的感觉。书里写到潮州故事,不经意间,常有方言词语跳入眼帘。那感觉就像你正在与朋友喝工夫茶聊天时,又来了一位平时“有食诐”的老茶脚,亲切感油然而生。因为喜欢,后来凡林墉先生的文学作品出版发行,我都买来拜读和收藏。
李英群老师则擅长写潮州风物人事,他的行文自然流畅,绝不堆砌各种各样的漂亮的形容词,反而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于不经意间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十分温馨的、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或者一线熟视无睹的美丽风景。他的最拿手的是,往往能运用母语方言的只言片语就使笔下的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我是来韩师工作了几年之后,注意到《潮州日报》有其散文专栏,读之成瘾而后每期必读。而后再经锡铭兄、卫群妹引进而拜识之,他的好几种散文作品集也就成了我书柜里的藏书了。我还写了《邻居大哥的智慧和率真》(《潮州日报》2017年9月19日)和《细赞潮州人事,笑谈世俗众生》(《潮州日报》2018年10月14日)两篇读后感请他指教。读者有兴趣的话,可找来一读。
新闻推荐
增强使命担当 保护知识产权 饶平县举办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业务培训班
本报讯为全面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立健全使用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日前,饶平县版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