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饮广食 斯人斯作

羊城晚报 2019-05-26 17:54

□李怀宇

初夏时在汕头和一位美食家品茗谈食,当说到何人研究岭南饮食文化最值得关注时,美食家脱口而出:周松芳!美食家接着说:在研究潮菜时,周松芳挖掘的一些史料,连地道的潮人都没有看过。就在我们谈食之时,周松芳博士的《岭南饮食文化》一书刚刚出版。

周松芳,一个湖南人,不远千里来到岭南,不遗余力地研究岭南文化,这是什么精神?

周松芳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学者黄天骥教授,良好的学术训练和严谨的学风造就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他长期为大众媒体撰稿,当致力于岭南学术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的研究与写作,便别开生面。此前结集出版的《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黄金时代》《广东味道》《岭南饮食随谈》等,颇受读者欢迎。他以学术的方法梳理岭南饮食文献,撰述的饮食文化随笔自然能够突破地域桎梏,而深受岭外之人喜爱。

鉴于周博士的研究造诣与写作能力,广东人民出版社数年前即约请他撰写一部《岭南饮食文化史》,以期填补这一岭南文化的出版空白。如今新出《岭南饮食文化》,堪称这一项目的通俗先行版。此书分为九章加一个引子,引子概要说明岭南饮食文化的物质、地位和影响,特别指出其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尤其是“食在广州”的形成藉由外部媒体传播鼓吹的重要意义,对今天的饮食文化以及岭南文化研究都深具启示。第一章《南食的形成》对岭南饮食文化进行溯源,析出早期独立于中原的岭南文化发展阶段的饮食文化特征,随后以南越宫廷饮食为范型开启了岭南饮食文化历史新篇章,自此渐渐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纷纷载藉,有的甚至渐成经典。这种梳理为今日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

由于岭南书面文化的相对滞后,早期岭南饮食文化的记述基本假手于人,而山川阻隔,交通落后,其实执笔者甚至未履斯地,耳食之下,岭南饮食文化一度流于蛮荒与猎奇。然而猎奇之中,却也相应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史料,海鲜为王的饮食文化特征,也是诸家的共识,也成为今日粤菜以“生猛海鲜”为主要标识的重要历史渊源。对于这种颇富学理的历史梳理,作者却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就形成了第八章《南食珍异录》和第六章《海鲜为王》。粤菜有两大标识,海鲜之外当属白切鸡,所以作者第七章即为《以鸡为凤》。在这一章里,作者另辟蹊径,从风靡上海滩的广州信丰鸡写起,还写到粤厨纵横上海滩,竟至于成为国宴主厨,粤式鸡肴成为国宴主菜,再勾联回其岭南渊源,以及今日传承,从而更具历史纵深感。

全书主旨性和标志性的篇章则是第二章《食在广州》。“食在广州”如何兴起?作者却是从“走广”写起。所谓“走广”,乃是明代基于一口通商形成的“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独特格局。兼之中国经济大势南移,在广东经济文化崛起的历史趋势之下,岭南饮食文化渐渐脱去其蛮荒猎奇,进而笑傲美食江湖。当然真正“食在广州”时代的到来,得经由清代另一个一口通商机遇期之后,特别是随着上海开埠,粤商北上逐鹿,粤菜相伴相继,渐渐征服这一新型商业文化中心的各路诸侯之后,“食在广州”才最终成立。这种发现,别具只眼。

“食在广州”虽可表征岭南饮食,毕竟无法全面涵盖,所以作者接下来便以第三章《味出潮州》与第四章《客家占地主》,专门探讨了岭南饮食三大菜式的另两大类——潮州菜与客家菜的形成与发展。第五章《广东番菜》与第九章《海外传奇》,则从西食东渐与中食西渐两个方面,彰显岭南饮食文化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特别是第九章,更是填补空白之作。

周松芳“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所挖掘的史料让人眼界大开。试举波士顿醉香楼一例。1923年,赵元任欲辞哈佛大学哲学系教职回国,系主任提出必须找一个哈佛毕业的人代替其职,赵元任便致函陈寅恪相邀。杨步伟在《杂记赵家》中说:“他回信才妙呢,他说对美国一无所恋,只想吃波士顿醉香楼的龙虾,这当然是不要来的开玩笑的说法了。”而陈寅恪的好友吴宓对醉香楼有过详细的描述:“车站旁,狭隘、污秽、杂乱、喧嚣之小街中,有广东人所开之小饭馆,名曰‘醉香楼’(实只一层,无楼)……此乃真正之中国饭馆,食客全系中国人,美国人无至者。中国器具,中国肴馔,中国吃法……又饮中国之黄酒(绍兴酒)、白酒(高粱酒),而高呼猜拳,真同回到中国内地也者!一般中国同学们皆喜赴‘醉香楼’。”醉香楼内中国学生云集,许多后来的名人便纷纷“出镜”。如大诗人徐志摩,中国航空工程的奠基人之一的钱昌祚,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等,在美时都经常光顾,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晓峰也曾在醉香楼宴请胡适。

从饮食之中,可见文化、乡愁、思想,《岭南饮食文化》的功力不可等闲视之。

本版制图/潘刚

新闻推荐

省第十届大运会定向运动比赛在潮州举行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映光、通讯员韩师宣报道:22日上午,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主办,韩山师范学院承办的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