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海燕》文学月刊主编李皓谈划清诗歌与命运的界线 不要让诗歌左右你的人生

宝安日报 2019-04-24 06:28

“海子、顾城等诗人在创作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选择了自杀。近日,年轻诗人张凯也自杀了。我不认同这种做法,也因此,我特别想讲诗歌创作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以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文学创作与个人命运的交集,甚至当一种文化精神深入骨髓时,我们该怎么做一个正常人。”21日下午,著名诗人、《海燕》文学月刊主编李皓做客湾区名家讲坛,以“划清诗歌与命运的界线”为题,与深圳的诗歌爱好者分享他个人的感受与体会。

写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文化的发展即文运,与国运密切相关,一个人的文学创作需要文运,与天时、地利、人和密切相关。首先,人和对一个人的创作尤其重要。每个作家成功的路上都有一个或多个伯乐、师长及诗友,亦含损友。很多60后、70后、80后,尤其对文学比较热爱的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民文学热的时期,挤在一条独木桥上,都需要往前走,特别需要有老师引领一个正确的方向,甚至有时候给你改改稿子。只要一篇稿子被推荐到县里、市里、省里的报纸上发表,就会影响你的一生。有老师关照你,有朋友支持你,你才能走得更远。

天时就是你本人写作所处的年代、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李皓中学时代写了一首诗,叫《男生宿舍》,也是他的处女作,在1988年8月的“蓓蕾杯”全国中学生诗歌大奖赛中获得优胜奖,即一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马萧萧、他他。因为获奖,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李皓一下找不着北了,从此放弃了数理化。可以说,一首诗改变了李皓的人生。上世纪90年代,文学逐渐式微,但仍有些余温。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许多人离开了文坛,包括李皓,他2000年以后就没有写作了,去了大连晚报社工作。那个年代让人感触特别深的是,经商者众,人们视文人、诗人为异类。在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里,很多人又回到了文学的队伍里,不过此时什么人都有,“泥沙俱下”。当时在农村、小城镇、县城里,当某个人的作品及名字用铅字印在市里的报纸、省里的文学期刊上,便会一夜间几乎被所有人知道。在李皓心里,他从不认为在互联网发布的东西叫发表。

李皓将地利归纳为个人写作的物理空间,即你在写作时所处的地方。眼下几个有特点的地方,第一个是北上广,第二个是江浙,第三个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代表有沈阳铁西,第四个是深圳。深圳是全国文学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一个庞大的文学群体让全国为之侧目。第五个物理空间是县城。上世纪80年代,大家无比羡慕县城的人,县城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文学符号。

人诗合一是一个伪命题

读诗或写诗到底有什么用?人们普遍认为,诗是荷尔蒙旺盛、情感丰富的产物。除此之外,诗似乎一无是处。诗歌除了抒情,还有什么作用?诗歌的一般社会功能,即诗可能具有自觉的社会目的。在诗的形式更为原始的时候,它的这种目的常常相当明了。诗人无论在自己的诗歌世界里显得多么强悍、洋洋自得和无所顾忌,走出诗歌之外,可能比常人更为敏感和脆弱。

摒弃“诗歌与人合二为一”的论调,人是人,作品是作品,但也唾弃那些作品极好、人品极差的现象。诗人的称呼或称号,未必是个褒义词,但也不要认为是贬义词,从而自暴自弃。如何葆有诗人的优秀品格、褪去不良品行?不要以丑为美。著名作家李洱说:小说应该成为一种特殊的对话方式,一种对话的容器,一种设置了和谐共振装置的器皿。李皓认为这个说法其实更适合诗歌。诗人和诗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关系,把你的情感、你对事物的认识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诗人不需要绕弯子,直抒胸臆,而小说还需要讲故事,绕弯子。

诗歌在个人命运中的角色、位置到底应该怎样?李皓说,人诗合一是一个伪命题,千万不要让诗歌左右你的人生。上世纪80年代,每一个酷爱文学的高中生都希望走特招的路,邱华栋、洪烛等人就是通过特招而上大学的,但是当后来发现这条路走不通时,马萧萧、师永刚、梁云天、王圳、李皓等很多人选择了当兵。还有人选择了“潜伏”在机关里爬格子,当文字秘书,写作却从来不敢让领导知道,因为怕让领导知道自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更多的人成为新闻媒体里的记者、文学期刊里的编辑。

诗歌在深圳比较有尊严

30多年前,即在李皓上高一获得“蓓蕾杯”全国中学生诗歌大奖赛优胜奖后,他就知道了深圳。深圳目前有很多文学期刊,且都做得非常好。在李皓看来,内刊的力量不容小觑,它们默默无闻地对深圳的文明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深圳是个“诗歌之城”,之前有徐敬亚、王小妮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目前有施浩、孙夜、马兴、远人、唐成茂、王国华、徐东、彭戈、蒋志武、范明、唐诗等很多人活跃在诗歌界。

深圳是一个包容的城市,诗人在这里比较有尊严,诗人不再是贫穷和落魄的代名词。李皓建议深圳诗歌或诗人:因为大家写诗,是一个小群体,所以应该惺惺相惜,抱团取暖。要互相提携,互相帮助,不要互相拆台。要利用深圳的经济实力,让深圳尽快成为南方的诗歌中心。深圳在诗歌这个体裁上有优势,小说、散文等在全国则没有太明显的优势,文学众人要抓住诗歌这个出口。视角要向下,深入民间。深圳火热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要挖掘工厂、打工一族闪光、正能量的一面抒写,形成团队特点,打造深圳诗群,在全国叫响。

艾略特说,我认为假如一个诗人很快就赢得了大量读者,那倒是一个相当可疑的情况:因为它使我们担心这位诗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东西,他给予人们均不过是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也就是他们已经从前一代诗人那里得到过的东西。李皓说,不要被诗歌创作“绑架”个人命运。不哗众取宠,安静于书斋,像个正常人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诗歌是人生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尊重每一个字和词,把自己独特的体悟渐渐渗透到个性化的语言中去,潜心研究那些在当下的时代语言用得最好的人,以及那些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更新了语言的人。

宝安日报记者 左永霞/文 通讯员 聂兵/图

■现场花絮

在互动环节,60多岁的赵先生第一个上台,他说自己曾在大连居住生活过5年,与同样来自大连的李皓是老乡,他很激动,他要朗诵李皓的作品《男生宿舍》。一首少年之作,被赵先生朗诵得声情并茂。一位女读者说,诗歌是情感丰富的产物,学习软件专业的她却想知道情感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去把握情感的变化?李皓说,人和人,人和事物,只要彼此有缘分,就会产生情感,有了情感就会出现文字。这种东西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李皓开玩笑说,他也不明白,因为在数理化上他是一个“低能儿”。另一位女读者说,她当天看到嘉宾从大连来,她才过来。她曾在大连海事大学上过四年学,也在欧洲待过,与李皓的生活有些相似,她还特别喜欢写诗歌。她想问的是怎么走进诗歌这道门,她在网上看到了很多,但感觉网上写得零零散散,让她摸不到门道。李皓回答说,其实每个人成长的路都不一样,他认为首先要自学,但他想强调的是,想读好诗,网络上也有,但是海量的诗里好的太少,还是要看一些传统的杂志、诗刊,国内的好杂志、好诗刊,他认为《扬子江诗刊》比较好。第二个是,要拜一个好师傅。有些时候你得常跟诗人沟通,跟诗人学习创作手法。此外,悟性也很重要。宝安日报记者 左永霞

文化茶座下期预告

讲座嘉宾:颜锦桐

讲座主题:邮轮文化和老年生活

讲座时间:5月5日(周日)上午10:00-12:00

讲座地点:宝安区图书馆负一楼培训室2(宝安中心区宝兴路1号)

主办单位: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宝安区图书馆、宝安日报社

联系人:吕老师(微信号:lvlu573898)

嘉宾简介:

1945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区,喜欢美食、旅行、摄影。2005年获得中央电视台“美味中国”合家欢厨艺大比拼粤菜组第二名;2013年获得“雪花啤酒”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广东赛区十佳;2013年被《中国旅游》杂志和芒果网评为“中国旅行达人”之“穷游达人”;2015年参加南方传媒集团凯迪网络“第二届行走者”活动,获得五万元奖金,带领“一家老少走滇缅”,以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2017年获得同程旅行网“邮轮体验师”称号。

(温馨提示:4月28日文化茶座暂停一期。)

文化茶座活动由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新闻推荐

潮州市领导带队开展创卫工作督查 强化责任落实 狠抓问题整改

本报讯(记者李旸暄实习生黄琼)昨天下午,副市长余鸿纯带队到湘桥区开展创卫工作督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