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0万市民昨赴福荫园、市殡仪馆拜祭先人,不少市民以鲜花水果取代香烛鞭炮 无烟祭祀渐成市民自觉行为
多数市民鲜花祭先人 福荫园祭祀平安有序
清明当日,主城区周边有大批市民涌向火炬开发区小隐村福荫园公墓祭祀,这使得通向公墓的环茂一路、环茂二路、港义南路、玉泉路南和福荫大道,尤其是福荫大道交通压力急剧增大。福荫园公墓管理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下午5时,福荫园祭祀总人数约76000人,比去年少了大约2000人,或与市民选择错峰祭祀有关。
上午8时,前往福荫园祭祀的人数开始多了起来,由于行车非常缓慢,许多市民不得不徒步两三公里汇入福荫大道前往公墓祭祀。
鲜花祭祀让清明更“清明”。昨日上午,记者在火炬开发区小隐村福荫园墓地看到,多数市民将一束束鲜花轻放在先人墓位上。一些卖花老板也正是看到一年比一年多的市民选择鲜花祭祀,提前做好了准备,大部分花店老板凌晨就赶到福荫园公墓管理所侧面的空地上,占据有利位置摆摊开市。
年已60旬、家住东区的陈伯将一束献花放在墓碑前。“其实,我觉得祭拜祖先烧纸还是献花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借此机会沟通感情。”陈伯说,他们早晨6点30分便出发了,四代人总共开了五台车,家人很少聚这么齐,除了清明便是春节,所以大家都比较重视这次祭拜。
福荫园公墓管理所包括主任共有26名工作人员。从凌晨开始,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就已到位,开展墓区安全巡防和为民提供相关服务。因为祭祀人数太多,公墓管理所临时还聘用了80个保安,确保祭祀安全有序。
“我来管理所当主任五年,每个清明节都严加注意防火。”管理所主任康士英说,为消除火患风险,管理所特别添置了100套消防器材,安放到了停车场和墓地靠近森林的位置,另外还在墓地靠近林边设置了28个消防水箱,一旦发生意外,能及时有效处置。即便如此,康士英还是不放心,当日凌晨4点,他还安排保安人员和工作人员将靠近墓区的树木和草地浇湿一遍,减少隐患。
清明当天,福荫园公墓在各方努力下,未发生一起较大安全事故,墓区平安有序。
市殡仪馆昨迎首个高峰 无烟祭祀增长超过3成
市殡仪馆在“正清”迎来今年群众祭祀首个“高峰”。记者从该馆获悉,昨天早上5点就陆续有市民进场,上午7点左右形成“人潮”并持续到下午4点,400多张拜祭台就一直没有“空闲”。当天骨灰的存取、拜祭、收费以及交通等方面秩序良好,无烟祭祀、垃圾打包回收、集中焚烧纸祭品等绿色“祭祀”方式渐成风尚。“过去市民被烟熏不开眼,今年已经没有这样的情况了。”馆长黄冬美说。
纸质祭品集中焚烧获理解
黄冬美介绍,根据相关方案,市殡仪馆今年实施纸质祭品集中焚烧,一改过去一个拜祭台一个焚烧桶的做法,拜祭现场只允许燃点香烛。看着祭扫现场井然有序,黄冬美说,实行集中焚烧后,今年殡仪馆提供了许多新服务得到市民点赞。如该馆组织志愿者在现场派发塑料、化纤等包装袋约13000个,让市民将纸质祭品写上逝者的名字,以“快递包裹”的形式统一集中焚烧。
其次,市民政局党员志愿者和博爱行动义工在现场提供代借雨具、急救药箱、充电服务和派发凉茶等服务。“今天已经派出了4300多杯凉茶了,深受市民的欢迎,最高峰的时候都煮得不够派发了。”志愿者何炎红说。“现场还多了3-4个休息区了,没有烟雾了,环境好了,祭扫也顺畅了。”来自石岐区的罗先生点赞市殡仪馆的做法,让祭扫不再添堵。
据悉,昨日市殡仪馆迎来了将近4万人次,取出先人骨灰近4000具祭拜,没有收到一起投诉。
逾百位逝者家属选择无烟祭祀
与传统烟火缭绕的祭祀场所不同,位于市殡仪馆服务大厅左侧专设有一个“无烟祭祀区”,区域外围用花盆等绿植装饰,墙面树立着一个比较小清新的背景板。里面干净整洁地依次摆放近10张拜祭台,每张拜祭台有一些鲜花束。
一位从火炬区赶来的钟女士表示,自己是祖籍湖北的新中山人,今年清明节无法回老家祭拜,得知有无烟祭祀区特地过来,希望采用简约又庄重的方式追思亲人。拜祭过后,另一位市民何女士告诉记者:“不烧纸钱,不上香,这是母亲定下的规矩。自己已经第3年选择无烟祭拜区。”
黄冬美表示,为鼓励市民以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该馆自2016年起首次划出固定区域作为无烟祭祀区,今年延续了往年的做法,只要清明期间市民前往无烟专区祭拜,该馆都将免费提供鲜花一束及拜祭台一张。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下午4时,实行无烟祭祀的市民已达百余人,数量较明显增长3-4成。
600多人祭拜革命英烈
非烈属家庭比去年增多
翠柏青松掩映下的中山革命烈士陵园,昨日从早上7点多开始陆续有烈属家庭、非烈属家庭以及单位团体前来悼念先烈。截至下午5点,600多人参与祭拜,其中有30多户烈属家庭,超过160户非烈属家庭和12个单位团体。相较往年,非烈属家庭增多,新中山人家庭占一半以上。
50多人的烈属家庭抬金猪祭拜
早上9点,来自南头镇北帝村的烈属家庭一行50多人来到烈士陵园,他们抬着大小金猪,将所有祭品一一摆在革命烈士墓前。家族中,今年70岁的梁应兴是大哥,他的三弟梁全兴在山西当兵,1976年牺牲,年仅19岁。说起弟弟的事,梁应兴记忆有些模糊,但二弟梁伏兴始终无法忘记弟弟的骨灰被捧回家时的悲痛之情。
为了寄托哀思、缅怀烈士,每年清明,家族50多人凌晨4点起床,赶往烈士陵园祭拜,“每年清明我们都是第一批来的烈属,已经40多年了。”梁伏兴说。
革命老人见证大学生党员宣誓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一位拄着拐杖、精神矍铄的老人静静坐着,凝望纪念碑和不远处的革命烈士墓,他是珠江纵队老战士冯永。
冯老今年98岁,1944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先后在中山抗日义勇大队白马中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民族中队服役。冯老坦言,他每年清明都会到烈士陵园,深切悼念曾一起为革命出生入死、抛洒热血的老战友,“我已经坚持了近60年。”
回忆起参与革命的峥嵘岁月,冯老激动不已,与前来祭拜的市民分享革命经历。在他的见证下,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十多名大学生党员,面对着纪念碑庄严宣誓。
非烈属家庭多为新中山人
除了烈属,更多的是非烈属家庭缅怀英烈,他们有的手捧鲜花,有的特意准备了祭品和祭文。
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和女儿的同学站在革命烈士墓前,父亲焚好香后默默祷念,向革命烈士墓三鞠躬,女儿和同学则跟着祭拜先烈。这位父亲叫詹良孝,是潮州人,2007年来中山一家企业工作,现住在火炬开发区。从来中山开始,每年清明,除了回老家祭祖,他们必到中山或珠海的烈士陵园祭拜。
记者发现,整个上午陆续有不少市民家庭自发前来,其中新中山人家庭较多。据中山革命烈士陵园负责人、市光荣院院长杨寿庆介绍,来祭拜的非烈属家庭明显比去年增多,其中新中山人家庭占一半以上。
200多位陈天觉后人拜祭先祖联络乡情
像往年一样,昨日一早,陆续有人来到位于天觉街尽头的山岗上,参加族人们一年一度的家族祭祀。安葬于此的是800多年前“开县之祖”香山先贤陈天觉,陈氏后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清明节自发前来祭拜先祖,祈求平安。当天,来自东区库充、新村,沙溪镇岗背、水溪,火炬区陵岗的200多位陈氏后人参加了祭祀仪式。
9点未到,陈天觉夫妇墓前就铺满了贡品,七只皮色金黄的烧乳猪一字排开,四周围满各色各样的水果、糕点。正对墓碑的石制香炉插满香火蜡烛,三炷碗口般粗、约两米高的大香伫立当中,象征着陈氏家族香火延续,人兴丁旺。后人陈国享手持三炷香高举头顶,面向陈天觉夫妇墓,郑重地拜了三拜。
今年66岁的陈国享是陈氏家族的第26代后裔,1997年举家定居美国,退休后得知家乡每年清明节都会举行祭祖仪式,怀着浓浓乡情,近几年他一直坚持每年回乡参与祭祖。“尽管这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家乡变化很大,但对家乡的感情依然很深,回来见到很多乡亲父老,非常开心。”
10时整,祭祖仪式开始。陈氏后人自觉在墓前排阵列,集体向先人行三鞠躬礼,表达对先人的敬仰,祈求先人保佑平安。
文/本报记者 卢兴江 徐钧钻 见习记者 李鑫 王欣琳 陈伟祺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缪晓剑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苏仕日纪金娜达海军通讯员/金钟如)4月4日一大早,在潮州这个偏僻的“红色村”——世田村,矗立于村口的烈士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