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小食隐藏养生密码

潮州日报 2019-04-05 09:02

□陈伟钊

潮州小食是潮州先人的聪明才智结晶,本身就隐藏着丰富的养生密码。

潮州小食源于民间,在唐朝开始就有记载,悠久的历史不仅给它注入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也使之成为了全国点心的八大派系之一。潮州小食荤素皆有,蒸、煎、烤、炸齐全,品种丰富,用料讲究,制作精细,乡土风味浓厚,色、香、味、形俱佳,尤以甜食、海产品著称。

可以说,潮州小食有以下几个特点:

出身贫贱自然天成

我国数不清的地方小吃或点心,其形成要么脱胎于宫廷,要么产生于民间。而潮汕小吃,几乎全都是民间独创,并一直在民间流传。这是历史上潮汕地处“省尾国角”,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以及商业社会形成较晚,社会富裕程度不高所决定的。信手拈来几样潮州小食:西天巷蚝烙、贡咕鹅肉、老姐猪脚饭、老妈宫粽球,哪一个名字不是朴素直白,乡土气息扑鼻。潮汕小吃扎根于民间,它不依附于官文化、士大夫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态,顺应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流传于民间,故此,我们现在才能品尝到这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

材料简单味道独特

潮州小食最为常见的原料,主要有粳米、糯米、番薯、土豆、绿豆、红豆、小麦等等这些产自山野田间的粗粮,但是它制作起来,却是一点也不粗。

广式点心以洋气见长,如奶黄包、蛋挞、叉烧包等。上海小吃以海鲜著称,如蟹黄灌汤包、鱼茸春卷。北方小吃则以面食为主。潮州小食则是无米不成粿。一个潮汕方言“粿”字就将潮汕小吃的主要原料概括殆尽。在潮汕字典中“粿”是这样解释的,一种大米粉做皮,有馅的果品。韭菜粿因为皮是番薯粉,馅是蔬菜,俗称“无米粿”,可见大米在小吃中的位置。早先,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这就是“粿”的来历。后来,祭祀食品的原料和做法不断花样翻新,相沿成习,人们就把所有祭祀的包点都称“粿”。潮人在运用稻谷做小吃方面可真是出神入化,竟然可以是一种原料既是皮也入馅——“米包米”的。如有一种叫“桃粿”的小吃,糯米粉做皮,糯米饭入馅,非但不觉乏味,还非常清香可口。

综观潮州小食,以素为主而少见鱼肉,其选材简单,大都取材于随处可见的普通农作物——大米、番薯、蔬菜,却以独具一格的田园风味赢得人们的青睐,更因为其价格低廉而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注重养生追求时尚

潮州小食崇尚自然,注重养生,人们在满足美食瘾的同时,大可不必为摄入过多的脂肪、热量等担心。如上文所说,潮州小食的用料以素为主,鲜见鱼肉,有的小吃还添加了中草药材,成为药膳。如鼠曲粿、朴籽粿等,就是添加了草药做成的小吃,这是非常符合当今的饮食时尚的。不仅如此,潮州小食的烹饪方法也非常科学,多清淡而少辛辣,多蒸煮而少煎炸。潮人还发明了一种油煮的方式,这是我见过的烹饪方法中最为特别的一种。其方法是温火将花生油煮热,然后将事先蒸好的小吃放进去,用文火煮至内外热透。上碟的小吃,有花生油的香味,又没有煎炸的燥气,实在是一绝。潮汕俗语“时节吃时果”的意思是,到了时令就应该吃当时的食物,应时的食物不但味美,还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如春节吃鼠曲粿、菜头粿,端午节吃栀粿,清明节吃朴籽粿,不但美味,还能清热去火等,达到“时令防时病”的目的。

潮州小食中有一部分具有鲜明的季节性,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有些小食的原料本身就有季节性,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小食,具有四时保健养生的功效,因而这些小食同样具有鲜明的季节性。

例如潮州小食中的朴枳粿,是采用朴枳树的嫩叶为原料,而在潮州地区,每年只有在立春前后,朴枳树才发出嫩芽,因而也只有在这一时期,人们才能见到颜色青翠的朴枳粿。又如潮州小食中的菜头粿,是以潮州本土的萝卜为主料,量要多,以突出萝卜的甜味,而潮州地区主要在每年立冬到第二年的清明前后,是萝卜的盛产期,这期间的萝卜个大,汁多,最适宜做菜头粿。现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其它季节虽然也产萝卜,但总没有这段时间的萝卜质量好。在潮州小食中,因原料而具有季节性的小食还有很多,例如非菜粿、笋粿、荷兰薯粿、芋丸等等。

在潮州小食中,还有一些小食,虽然从原料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但由于它本身所特有的属性,在一年中某个季节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所以这些小食,也都带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绿豆爽、草粿、清心丸,它们具有清热、消暑、凉肠的功效,所以都在夏季出现,而薏米爽、薏米甜汤,因薏米具有利水去湿作用,所以人们一般多在春雨绵绵的季节,或湿热的长夏期间,吃这些小食。

(1)

新闻推荐

潮州市区北站四路莲云工业区附近路段:路面破损 亟待修复

本报讯(记者詹妙蓉)“这段路崎岖不平,我们出入很不方便。”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市区北站四路莲云工业区附近路段,路面破损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