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饶镇粮田村: 七星伴月映粮田
粮田村位于饶平县三饶镇西北部,下辖顶厝村、旱行村、灰厝村、楼后村、楼内村、埔仔村、下林村、向北厝村(现上林村)、竹林村等9个自然村,区域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晋陶潜的《桃花源记》,也是粮田村的写实。村前临清溪,后倚凤山,土地肥沃,沟渠纵横,利于庄稼作物种植,一年四季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春观油菜花,夏闻瓜果香,秋看金黄稻海,冬瞧绿葱青蒜,令人心旷神怡。粮田村在置县时称良田,因该村地理位置俱佳,有大片平坦沃地,宜种稻谷、蕃薯等粮食作物,是三饶的主产粮区,故改名“粮田”。
风景秀美的粮田村还流传着一位抗日名将的故事。在粮田村灰厝有一座面积近百平方的潮式“四点金”老院落,风雨侵蚀的古屋己破烂不堪,从这座没有精美装饰的普通小院,走岀了—位戎马生涯的抗日名将——黄颂声。褪色的木门楣上书写着:“孝悌传家政,诗书育后人”。简朴字句,显露岀先辈的美好家风,以及对子孙的殷殷寄托。由于历史原因,他的事迹少为传颂,然而他英勇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后人敬仰。黄颂声,生于1909年,俗名钟,1934年考入黄埔军校十一期学员;1938年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救国,英勇杀敌;1942年初参加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屡建奇功。他的左肩膀曾被日军子弹击伤,受远征军统帅陈诚和罗卓英器重,并逐步提升为闽、粤督察及华南纵队司令官,曾著有《滇西追述记》一书。他为官忠正,清贫守身,回家奔丧时他为邻村解决历史遗留的山界争议案件,还走访村里贫困老人,令乡人称赞。后随国民党逃往台湾,1952年在南澎岛战役中被击毙,职务为纵队司令,是年43岁。
粮田村不仅有英勇抗战的故事,关于村名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人们认为与“七星伴月”有关。在粮田区域原有七个小山墩围绕成半圆状,喻七星伴月。这里明、清时期居住有七个姓氏:邱、黄、张、林、何、蔡、梁,相传梁姓人口较多,还出了—个姓梁进士,拥有大量的田地,因此俗称为“梁田”,因潮音“梁”与“良”谐音,尔后才称“良(粮)田”。这七个姓氏和谐相处,共建美好家园。但到了民国时期梁姓外迁他乡,粮田村内只有六个姓氏,经济发展便停滞不前。但到了21世纪初,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粮田设立陶瓷开发区,有陈姓居住于村,该村又恢复了七个姓氏。
喜今朝,七星伴月辉映乡村。今日的粮田村正着力打好新农村建设的脱贫攻坚战。该村种植大蒜已有多年历史,由于粮田村气候湿润适宜,土壤肥沃,且沿袭世代传承的种植良法,其出产的蒜头以皮薄、肉实、粒大的优点广受好评。粮田村村民利用自家种植的蒜头进行独特腌制,经过腌制加工后的咸蒜头酸甜适口,畅爽开胃,且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广受好评。扶贫组深入了解粮田村的环境优势及农产品特点,决定因地制宜,帮扶当地贫困户种植大蒜、腌制蒜头来实现脱贫致富。扶贫组通过成立大蒜农民合作社保障贫困户增产增收;开办种植技能培训班指导农户;培训贫困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一条龙产业模式,进一步做大产业总量,提高农民收入。古老的乡村在岁月洗礼下又焕发了新生机,新农村建设助力新粮田。(市宣)
新闻推荐
进入新圩镇西山村,村道整洁,阵阵清风扑面而来,眼前群峦叠翠,青山如黛,一层层的瓜棚、豆棚等大棚蔬菜向深处延伸;一望无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