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研工作者陈应彪:耕耘三十六载 志为家乡播新绿
开栏的话
今年,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历尽千年沧桑,穿越百年尘烟,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上昂首前行。本报从即日起开设《爱国情奋斗者》栏目,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多视角、多形式讲述70年来各行各业工作者挥洒汗水建设祖国的追梦故事,弘扬他们矢志奋斗、不畏艰辛的壮志豪情,凝聚爱国爱乡的伟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本报记者袁晓金
早春三月,正是植树好时节。随着潮州市开展春天绿化大会战,林业工作者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这段时间以来,饶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应彪和同事们忙碌在基层一线,为各地造林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今年已经是陈应彪从事林业工作第36个年头,虽然工作繁重,但看着一颗颗树木种下,家乡的大好河山越来越美,陈应彪累并快乐着。
成长在林业家庭,陈应彪从小就对林业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感。“小时候,奶奶告诉我,植树造林是积德行善的事情,要多做。”陈应彪回忆道。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让陈应彪在中学毕业后就选择跟父辈一样,当一名林业人。
1983年9月,陈应彪和新同事骑着自行车前往饶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报到。尽管仅有约十公里的路程,不过沿途的田间小路泥泞难走,陈应彪花了近一个小时才赶到单位。到了单位才发现,地处偏僻的林业科学研究所基础设施十分有限,日常照明都必须点煤油灯。第一天上山种树,强度颇大的劳动让陈应彪很不适应,手上磨出了不少水泡。艰苦的环境让他深切地感受到当好一名称职林业人的不易,想想长辈们的殷切期待以及从小怀揣的林业梦,更加坚定了留守的决心。“怎么种树木的成活率才更高、怎么合理搭配树木品种才能更有生态效益……”陈应彪说,这些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让他明白林业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只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才能达到工作的要求。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为此,陈应彪开始了一边工作一边上学的历程。白天在研究所忙碌,晚上赶回县城上夜校,之后还不断寻找机会提升自我能力。正是那认真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让陈应彪从一名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林业高级工程师。这些年,他带领同事抓好良种壮苗的培育,培育樟树、南酸枣等乡土阔叶树种及黄花梨、白木香、中华楠等珍贵树种苗木,并开展苗木培育技术攻关,提高良种壮苗出圃率,为潮州市造林绿化工程提供充足良种壮苗。同时开展“红锥优良品系等乡土树种栽培技术推广”“马来沉香优良家系等珍贵树种栽培技术推广”“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及可持续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级、省级林业科研推广项目工作,通过试验、示范,开展技术咨询及技术培训,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以前绿化工作是初级版,只要能绿就行。现在就不一样了,不仅要求绿,还追求达到美化、亮化的标准。”陈应彪说,从培育树种的改变,再到造林绿化观念的转变,林业事业的不断衍变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当前,国家、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林业事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契机,这让每个林业工作者都感到欢欣鼓舞,也希望为林业事业的发展壮大贡献更多力量。眼下,他和同事们正将研究方向聚焦到乡土阔叶树种良种培育、园林景观树种的引进和扩大树木品种的收集上。“现在所里已经有400多个品种的树木,下一步我们要对树种进行归类,逐一规划完善功能区,努力打造林业科普教育基地。”陈应彪说。
新闻推荐
新圩镇新石村离镇区五六公里,邻村有左麦村、南山村、西山村、南洋村,与鹿鸣村隔着公路相望。下辖新塘、石部山等三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