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潮州日报 2019-03-25 11:17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产物,它是高于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做法:

一、转变教师传统角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传统的观念上,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接受新知识的容器,学生也习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渐渐地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学习兴趣。

其实,应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活泼愉悦的气氛,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权威地位转变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要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过程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多向交流过程。教师应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去求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与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应鼓励学生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例如,教学例题:“永康制药厂接到生产8000瓶防"登革热"消毒液的任务,前4天已完成任务的20%。照这样计算,还要几天才能完成这项生产任务?”教师时而参与学生解题方法的研究讨论,时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时而为学生汇报的研究成果加以重点强调或点拨,让学生在彼此质疑,在彼此交流,共同思考,共同发现这道题有六种解答方法:

①(8000-8000×20%)÷(8000×20%÷4)

②(1-20%)÷(20%÷4)

③4×[(1-20%)÷20%]

④4÷20%×(1-20%)

⑤1÷(20%÷4)-4

⑥4÷20%-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解法,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讨论交流喜欢的原因,在整堂课中,老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但无论怎样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解答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又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魅力。知识的产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知识的建立,也应以生活为依托。通过联系实际,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这种教学中,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例如:学校组织师生到潮州广场数码影院看电影。其中学生151人,教师9人。电影院售票处写着:

成人票:每张40元;学生票:每张20元;

团体票:每张25元(10人或1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

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省钱的购票方案,并算出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题目一出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开动脑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

学生合作学习,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1:40×9+20×151=3380(元)

方法2:(9+151)×25=4000(元)

方法3:从学生人数中找出1个人(则现有学生:151-1=150人),和教师组成一个团体(则新的团体人数:9+1=10人)。10×25+150×20=3250(元)

……

这样,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通过对生活问题解答,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老师首先展示多媒体课件:五只小猴子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进行比赛。只有骑上圆形轮子的小猴子才能平稳行驶,获得第一名。其他四只分别骑上车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车子的小猴子,一路上上下颠簸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然后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再而让学生出示实物圆形,并用红绳子绕圆一周,让红色的“圆周长”凸显出来,帮助学生感知,形成鲜亮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认识。随后又可把红绳子从圆周上拉下,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圆的一周拉直后是一条线段,可以求其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而在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又可以用红绳子去量直径,证实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样,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使之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感知中获得乐趣。

四、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时机,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发现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内驱力,同时也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也因此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首先让学生拿出8cm、6cm、5cm长的三根小棒,在桌子上摆出三角形,学生非常轻松自如地摆出了三角形,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拿出8cm、4cm、3cm长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结果学生怎么摆也摆不出来。然后教师提出疑问:“同样都是三条边,为什么后三根小棒摆不出三角形呢?”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总结的。这样,学生自己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这样一次次地自我探索,自我发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实践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并且以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积淀。因此,教师要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悟得数学的思想,内化成一种数学的智慧,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核心素养。

枫溪瓷都实验小学黄妙香

新闻推荐

潮州市人社局开展潮州菜烹饪技能“送技下乡” 增强农户技能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袁晓金)近几天来,饶平县东山镇东明村显得格外热闹——市高级技工学校组织潮州菜师傅送技下乡培训队到该村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