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代文学之源头及其文化基因探索
前言:文学源于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因应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需要之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关系需要之产物。由于历史上潮人未能产生自己的仓颉,潮人也便与自己的书面文学擦肩而过。然而,口头文学却不会因此而无迹可寻。发祥于潮州的土著畲族,其始祖盘瓠就葬在潮州凤凰山。其《高皇歌》、畲歌仔等口头文学作品,应该是潮州古代文学萌发的源头。而书面文学之出现及其滥觞,应在中原移民南迁入潮,中原文化融入潮州之后。南朝刘宋年间,佛教开始传入潮州。由是,潮人文化得以在中原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长期浸润之下逐渐形成。这种文化土壤,正是潮州古代文学赖于滋长之温床。而历代莅潮官员之文学移植与栽培便是其萌生、滋长之首要外在因素。因而,唐代是潮州古代文学之滥觞期。潮州古代文学滋长伊始便呈显着儒佛交辉之文化运势。
□翁奕波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文学之起源虽然有模仿说、神示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种种说法,然而,这些说法无疑都源于人类社会以劳动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实践。因而,从本源上说,文学源于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因应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需要之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关系需要之产物。
那么,潮州古代社会能否产生自己的文学?潮州古代文学之源头在何方?潮州古代文学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基因呢?显然,这些都是潮州古代文学史迹追寻者所无法回避且必须予以回答之首要问题。下文我们将循此作一些探索与考证。
一、潮州古代文学之源头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而今之潮人遍布海内外。然而,潮人之名字肇始于何时,有何寓意呢?这还得从潮人的历史说起。隋开皇十一年(591),义安郡易名为潮州,取潮水往复之意。于是,潮州的潮字成了潮人名字之根基。
潮州地处祖国东南一隅,北有莲花山脉之屏障,南有南海之阻隔,虽相对封闭,然依山临海,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得天独厚之生存环境。唐宋之后,教育渐兴、人文蔚起,史称“海滨邹鲁”。
然而,古时之潮州,一派蛮荒,涨海连天。“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
有史料记载之潮州,始于揭阳。“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扬越”,“秦始皇略定扬越,置南海郡,潮为郡东境,”秦设戍守于揭阳飞泉岭,揭阳于是纳入秦朝版图。“秦末赵佗據郡”,建南越国,粤东属之。“汉高帝因佗平南粤,使陆贾奉印玺以南越王之。”潮州故域因而成为南越国辖地。“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立南武侯织为南海王,以制赵佗。南海王曾上书汉帝,献璧帛。其都城在淦江畔,粤东归之,成为汉朝的属国。”“晋咸和中,分南海立东官郡”,“义熙五年,分东官立潮为义安郡”,“宋齐因之。梁兼置东扬州,后改曰瀛州”,“隋平陈,改置潮州”。由上述可见,潮州地域有名可称者始于揭阳,《尚书·禹贡》将其归属于扬州,秦汉、两晋时虽纳入中华版图,然名字多有变易,直到隋置潮州之后,潮州之名字及其历史建制才逐渐固定下来,也逐渐奠定了潮人之文化根基。
潮人文化之源头,可上溯至万年以上。王治功教授认为:“可追溯到四至八万年。原属潮州的漳州史前旧石器文化分上下两层。下层暂定四至八万年,上层小石器距今九千至一万三千年。漳州东山,发现万年以上的人类肱骨。意大利考古学者称:"确实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人工制品。——其上有加工或明显的使用痕迹。"在海丰东坑一座石灰岩小山上,麦兆汉又发现了"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的层岩石板制作的刮削工具,没有磨光痕迹。"揭阳博物馆吴道跃先生,在新亨、埔田分别採集的两块旧石器。经吉林大学考古系段一平教授、东山博物馆馆长陈立群先后鉴定,确认是万年以上的旧石器。”
人之初,性本善,人有追求真善美之天然秉性,潮人亦然。“潮州石尾山、陈桥和揭阳洪岗出土的尖状石器最具特征的是"蚝蛎啄",它是先民采食蚝蛎的工具,尖端与刃部的使用痕迹,就是砸、刮所留下的破损。石矛、石镞、网坠是渔猎的器物,骨针和骨梭是缝纫结网的工具,骨镖和骨镞用以捕鱼和捉蟹。……实用的绳索和渔网转化成陶器上美妙的纹饰。”陶器上的纹饰是潮人审美追求之表现,而陶器上有规则的刻划则有可能成为潮人文字发明之前身。“在潮人烧制的部分陶器上,刻有一些并非装饰作用的符号和原始图形。饶平浮滨类型的陶器刻划,最为集中丰富。在17件陶器上刻有13种符号,与漳州文化所发现的陶器刻划相参证,表明商代的潮人已处在发明文字的前夜。”有了文字就有了文学萌芽之可能。所谓文学,《现代汉语词典》认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文学概念之内涵虽古今中外有所差异,然而,语言文字作为文学的工具或媒介这一基本特质则是相同的。可以想见,由于历史上潮人未能产生自己的仓颉,潮人也便与自己的有文字记载的文学擦肩而过。
然而,有文字记载的潮人文学之发生也许止步于文字的发明,不过口口相传的口头文学却不会因此而无迹可寻。宋以前泛称蛮獠、侗獠、峒蛮的潮州土著畲族,其起源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潮州凤凰山为畲族发祥地,畲族始祖盘瓠就葬在潮州凤凰山之说却是各地畲族不争之共识。饶宗颐教授说:“潮州土著的畲族,从唐代以来,即著称于史册。陈元光开辟漳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即与畲民结不解之缘。华南畲民分布,据专家调查,皖、浙、赣、粤、闽五省,畲族保存了不少的祖图和族谱,无不记载着他们的始祖盘瓠的传说和盘王祖坟的地点均在饶平(笔者按:今潮州)的凤凰山,换句话说,凤凰山是该族的祖先策源地。”发祥于潮州凤凰山之畲族,隋唐之际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之闽南、潮州等地,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畲族虽然分居各地,但有共同的图腾,有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有以始祖盘瓠传说为内容创作而成的祖图、《高皇歌》。《高皇歌》又称《盘古歌》《龙皇歌》《盘瓠王歌》,是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兹摘录如下:
笔头落纸字算真,且说高皇的出身,
当初娘娘耳朵起,先是变龙后变人。
高辛娘娘耳朵疼,觅见无有好郎中。
百般草药都医尽,后来变出一条虫。
虫乃变出用盘装,皇帝日夜勤来养,
二十四味给它食,后来变作是龙王。
番邦造反二三春,杀尽很多好汉身,
皇帝无奈正出榜,谁人取得女招亲。
高辛皇帝发谕时,四门挂榜尽出示,
谁人取得番王头,第三闺女结为亲。
龙王听知便近前,收下各榜在身边,
直去番邦番王殿,服侍番王二三年。
……
广东路上一穴坟,进出盘蓝雷子孙,
京城人多难觅食,迁入广东潮州村。
徙入潮州凤凰山,住了潮州已多年,
自耕山田免纳税,种上三年便做田。
高山作田无好食,赶落别处去作田。
广东路上已多年,蓝雷三姓去作田。
赶落别处去作田,福建浙江又是山,
作田作山无纳粮,四处奔波靠天年。
……
《高皇歌》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反映了畲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从上摘录文字形式看,《高皇歌》就是一首歌颂盘瓠王创族英雄事迹的史诗。此外,畲族先民还创造了自己的口头文学——畲歌仔。畲歌仔长期融入于潮人口头语言乃至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仍潜移默化于潮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典型者如潮汕俗语的“斗畲歌”和歌册。潮州歌册的形成,畲歌仔是其重要之文学基因。吴奎信认为:“潮州歌册经宋元酝酿,萌芽于明代初年。它是潮州畲歌、秧歌和民间俗曲受陶真、词话、宝卷的艺术形式和叙事内容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然而,尽管畲族史源已有学者做了深入的探讨、追溯,钟伟琪在《关于畲族史源问题考证》一文就明确指出:“广东凤凰山是畲族的第二故乡。畲族曾二次抵达粤东地区。第一次公元前1095年周公分封龙麒41代孙在广东潮州丰都县凤凰山为侯,建立诸侯国;公元前195年畲族第二次入粤,与以前迁入凤凰山的畲族先民汇合,成为南蛮五族之一。”但也只能说是一家之言,至于《高皇歌》的创作年代,畲歌仔的出现时间等问题,至今更还是个有待探索之谜。因此,我们还不能确认畲族的《高皇歌》就是潮州古代文学的开山之作。不过,《高皇歌》、畲歌仔作为潮州古代土著代代相传的口头文学作品,毫无疑问则应该是潮州古代文学萌发之源头。
(待续)
新闻推荐
那时候,银号很少,车马很慢;而如今,刷脸取现,实时到账。从封闭的栅栏银台,到开放柜台;从简陋的营业厅,到智能网点;从噼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