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滨镇排江村: 讲好苏区故事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潮州日报 2019-03-08 08:37

排江村坐落于饶平县浮滨镇中部,以境内水源多并排流入江渔潭、沃潭而得名,包括北岭、大厝、大坑底、寮江、鱼潭、坑尾等6个自然村,人口为900多人。排江历史上习惯称为十二排,面积30多平方公里,有小路可通坪溪和桃源洞。村民均为汉族,属潮汕民系。

土地革命斗争时期,这里是潮澄饶浮凤苏区的一块根据地,1933年7、8月,潮澄澳县(后改为潮澄饶)浮凤区委成立,县委、区委领导人、红军经常来这里活动。在獭空后村建立交通站,转移来往信件;在澳潭村设小型军械所;在石鼓村设医务处,在径楼建立红军联络站,为浮凤苏区红军采购军需物资。1934年春,十二排成立赤卫队,多次破坏敌人的通信设施,配合红军和浮凤区联队,攻打驻浮滨圩的饶平县警卫队,全歼守敌,缴获一批军用品,没收富商物资,打了一次大胜仗。1935年10月,潮澄饶县委机关及红三大队转移至闽南后,浮凤苏区少数武装人员留守在十二排,坚持艰苦的斗争,开展革命活动。

从1935年开始,十二排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反围剿斗争。10月中旬,国民党军队为切断十二排人民与红军的联系,强迫群众移民下山到五祉、大榕并村。11月,为彻底摧毁十二排这片革命基地,每天强迫五祉、大榕、欧阳山等村近千名群众,带着刀斧到十二排砍伐竹林,连续两月至年底把江鱼潭至秋云岭之间纵横20多华里的几千亩山林砍光。并对移民下山的群众定下约法,只准白天进山耕田,晚上一律回五祉、大榕。在艰苦岁月里,十二排坚持斗争,活动于杉寮、葵塘岭上,与回村耕田的群众取得联系。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一些同志被捕或被杀害,一批农会和赤卫队骨干相继在斗争中牺牲,祖辈世代经营的几千亩山林被砍光,所有山村遭受敌人不同程度的破坏,尤以葵塘、石鼓、苦竹坑损失最为惨重。排江村人民为革命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其事迹可歌可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了“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

排江各村均是纯农业自然村,村民的经济全部来源于农业生产。改革开放之前,村民以水稻种植为生,现时改为种植白叶单丛茶,并有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现时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生产收入和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近年来,排江村被省定为贫困村和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村“两委”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引领下,正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密切配合,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做实产业、项目帮扶措施,加大精准扶贫和“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力度,大力实施村居美化绿化工程,制定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提升人居环境;做实各项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工程,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实现“造血”扶贫,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排江村决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村民致富奔小康。(市宣)

新闻推荐

刘小涛到潮安区、饶平县调研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工作 奋力打造潮州样板 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更深入再升级

本报讯(记者杨燕芳)2月23日,市委书记刘小涛带队到潮安区、饶平县调研基层党建、基层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四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