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 用勤奋坚强柔韧自信谱写感人肺腑新诗篇
沐浴着新时代和煦的阳光,伴随着春天轻快的步伐,第109年“三八”妇女节如期而至。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我们的身边,时刻闪现着女性们忙碌的身影,她们在社会、在岗位、在家庭、在田野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在湛江这片红土沃野上,她们用勤奋、用坚强、用柔韧、用自信谱写了感人肺腑的新诗篇,唱响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奋斗。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外科ICU
托起生命奇迹的白衣天使
ICU,医院的重症医学科,随处可见不断闪烁的监护屏,各种纷繁复杂的医疗设备,病人身上插着维持生命的各种管路……对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又令人望而却步的地方。但有这么一群人,每天穿梭在病床之间,严密地监护病人的各项生命指征,尽心尽力照顾每一名病患。因为她们知道,每一个送到ICU的病人,都徘徊在“鬼门关”,而她们的使命就是竭尽全力让病人转危为安。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外科ICU以女性为主体,这是一个高度负责的群体。外科ICU病房实行半封闭式无陪护管理制度,所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需要实行24小时持续监护,ICU护士既要精心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更要全神贯注地执行对危急重病人的全程监护和专科护理,所以外科ICU护理工作非常艰苦、繁重。但是,她们敢于挑战,任劳任怨,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缓解病人和家属情绪,帮病人翻身、吸痰,按摩、处理大小便……职责在身,她们无怨无悔,坚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这是一个考验专业技术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护理ICU病房的病人,科室通过派人外出进修和院内进修等渠道,培养各方面的护理能手。女工们积极参加“连续肾替代治疗临床应用培训班”,认真学习护理的一线技术,培训重症专科护理知识,学习内瘘穿刺和护理、掌握内瘘穿刺和护理技术等等。这是一个有爱心的群体。ICU女职工们自觉发扬奉献爱心精神,曾多次为地震、水灾地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广东省扶贫济困日姐妹情深10元捐、特殊会员费等活动捐款。积极参加每年的无偿献血活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义诊活动。她们还特别成立了以护士长为代表的“爱心小组”,对“三无”病人实行爱心援助。
敬畏生命,对生命不离不弃,这是职业赋予她们的使命。无数次与死神的搏斗,历练了她们的心智。她们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谱写出一曲生命的乐章。
●全国巾帼文明岗湛江海关机场办旅检科
竭诚奉献的“守关人”
湛江海关驻机场办事处旅检科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团队,该科以开展“改进窗口单位工作作风”活动为载体,制定“按时到岗、着装规范、举止得体、用语礼貌、真诚服务、优质高效”的文明服务承诺。坚持从细微之处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按照准军事化的标准严格要求,向进出境旅客展现海关人员良好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铁面无私严监管,展现巾帼风采。2013年复航至2015年10月,共查获各类非法出版物621件,实现连续3年跨越式增长,展现了新时代“巾帼不让须眉”的强大力量。同时,在湛江空港口岸旅检现场率先实现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大通关,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三同”(同台机检判图、同台人工查验、同步对外宣传)关检合作新机制及“前台共同查验、后台分别处置”综合执法,避免了对旅客行李物品重复开包检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管得住,通得快”。据统计,在新机制下,今年第二季度海关对进境旅客实际开箱查验率为3.3%,较第一季度的3.7%下降11%。“三同”机制的实施使监管工作进一步化繁为简,实现了口岸监管的减法,得到旅客普遍认可和称赞。
她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女性“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湛江海关驻机场办事处连续3年被授予广东省青年文明号,该科作为主要的空港口岸现场,在创号、维号工作中发挥了标杆作用。2013年获得总关“四好”达标先进基层科室,近3年来该科有2人荣获省级先进个人、1人荣获个人三等功、9人次获得个人嘉奖。通过该科的典型示范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全办各项工作,特别是税收任务完成出色,截至今年10月税收入库额587万元,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
●省“巾帼文明岗”广东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勇攀科研高峰的娘子军
广东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获得了省“巾帼文明岗”荣誉,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半边天”的作用。这是一支年轻有为、业务精湛、积极进取的巾帼队伍。崔燎教授作为药学的学科带头人,刘钰瑜教授作为巾帼文明岗的岗位负责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塑造了爱岗敬业的巾帼形象,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长期以来,这支队伍忠诚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坚决执行党中央“两个维护”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守教学岗位,立足教书育人本职,积极追求教学改革与创新,勇攀科研高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知性美丽、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这支队伍每年承担湛江、东莞两校区临床医学、麻醉、药学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药理学课程,其中女教师承担理论、实验教学时数达3500学时/年,人均近250学时/年,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但是她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圆满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完成多项教学改革课题。如教研室罗世英、周乐、刘钰瑜等多位女教师经过不断思考和探索,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厅、中华医学会和广东医科大学的教学改革课题,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近年来该学科找准科研方向,扩宽科研思路,使得整个团队的科研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药学学科2017年获得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成为药学一级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点和专业学位硕士点。这支具有时代特色的娘子军,既秉承了教师谦虚谨慎、为人师表的传统,又体现了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新时代女性的特征。通过她们的不断努力,创造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魅力人生。
●省三八红旗集体湛江市第一幼儿园:
孩童快乐成长的温暖乐园
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处处闪现着这样一群优美的倩影,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善良、细心、爱心、耐心,践行着“做有温度的教育”,在发展幼儿教育的道路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她们就是湛江市第一幼儿园的女教师们。
湛江市第一幼儿园创办于1953年11月,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60多年来的勤勉耕耘,使市一幼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成果,培养出不少优秀的骨干教师。近年来,市一幼从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院校招聘了一批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不断壮大教师队伍。通过演讲比赛、说课比赛、专业能力大赛,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市一幼多名教师获得各项说课等专业技能大赛的各项荣誉。
好的教育环境往往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市一幼处于老街小巷中,却创设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童真盎然的花园。只见阳台上、楼道旁,一盆盆别致的盆栽生机盎然;楼梯旁、墙壁上,一幅幅童真趣稚的画令人赏心悦目。园内还开辟有玩沙池、玩水池、大型器械运动区、运动场、天台种植园、饲养角等场所,并设有音乐活动室,美工活动室,科学实践操作长廊。教师们充分利用良好的教育条件,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工作,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游戏,在快乐中运动,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膳食的质量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市一幼加强对幼儿的膳食管理,每周由营养保健老师精心配膳,合理调配各种食物的数量和营养搭配,丰富菜式,保证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为家长营筑放心的“安全之家”。
如今,市一幼走过了芬芳满园的60多年,女教职工们在这一片肥沃的园土上,悉心浇培,使幼苗茁壮成长,使教育更有温度。
●省三八红旗手刘少敏:
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特教的园丁
24年来,她无怨无悔地坚守在特教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在教学领域探索,用最深情的爱浇灌着折翼天使的生命之花,是特校孩子们心灵的灯……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学比赛,荣获一、二等奖,荣获全国“江民特教园丁奖”、“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就是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教育处主任刘少敏。
她所教的学生确实很“特殊”:3—7岁,听力损失严重,入学时都不会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多数来自贫困的农村,寄宿在校。教这样的孩子学说话,称之为学前康复教育。因工作难度大,花费时间和精力多,没什么人愿意承担这项任务。然而,1997年,已有语文教学经验的她却主动要求承担学前康复教育班的课程和班主任,这么一干就是二十年。她手把手教孩子们洗衣、洗澡、吃饭、上厕所……根据聋童年龄特点、听力损失状况、听力补偿效果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她选择语言分层教学、情景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等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启开了一个个无声的心灵,引导聋童进入有声的世界,是聋童的“知心姐姐”、“爱心妈妈”。
“我要将自己的所学到的东西服务学生、服务社会。”这是她一贯的做法。她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实体和网络研修的方式和传帮带的形式,带领全市特殊教育教师和粤西特殊教育团队开展个案研究、教学课例研究和课题研究等,实现智慧共享,经验共有,促使教师快速成长。她还以手语为媒介,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学校办学,联系湛江各高校、医院、企业志愿者到学校建立爱心教育基地,帮助近百名贫困聋童募集生活费,为118名视障学生申请低视力及定向行走辅助器具,帮助学前听障儿童申请国家、省康复救助经费和助听器,受益学前聋儿200多人次。
人的青春有限,而她却把有限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现她正继续不断求索,不断进取,愿将一生献给残疾人教育事业。
●省三八红旗手张娟云:
尽职履责的社区知心大姐
人人都说基层社区的工作最繁最苦最累。寸金街道九二一社区书记张娟云说,基层社区的工作虽然繁苦累,但如果心里装着居民群众,当居民群众的服务员,做社区居民群众的朋友,多难的事也不难,多繁的事也不繁,只要群众满意,再累也值得。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树立社区的党建工作品牌,张娟云带头成立了湛江市首个社区离退休党员工作站、湛江市第一个党代表工作室以及搭建“互联网+党建”平台,拓宽组织生活渠道。创新采取“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结合的模式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失独家庭”三关爱活动,自2009年以来连续开展了9年多,每年帮扶12000余人次。
社区大事多,小事更多。张伯家的屋顶漏水了,李婶家的小孩逃学了,王叔家的老人病倒了……每天都是这样,每天的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处理这些事情。她通过建立完善为民服务平台,把信访、劳动就业、医保、计生服务、法律援助、五城同创、安全生产等工作整合到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采取专人专管方式,让群众办事快捷、舒心。
在社区民生事业中,她还首创举办社区邻居节、利用重要节假日举办了文艺演出、游园活动,成立科普书屋,全力支持综治维稳工作、安全生产、计生等工作的有序开展,为群众积极营造和谐社区氛围。在巩卫创文工作中,她铁腕整治辖区“六乱”;打造九二一路“门前三包”示范街、潮州塘无人管理居民小区自治典型等城市精细化管理亮点,九二一社区创造了10多项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扎根基层十六载,她始终全心全意为社区群众服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新闻推荐
汕头潮州音乐演奏会本月中旬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 “华夏正声”将奏响京华
▲潮剧演员余琼莹在表演潮曲清唱。▲汕头潮乐团在表演潮乐演奏。□本报记者吴小娟文/摄潮音古韵千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