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食事进行曲

潮州日报 2019-02-01 09:35

□田佳

南宋诗人陆游有诗云:“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写的是他除夕夜写桃符贴门、饮屠苏酒的情景,古韵盎然。

古代把一年的第一个月叫“正”,一月的开始叫“朔”,正月的第一天叫“正朔”,元旦前一天晚上叫除夕,俗称“大年夜”。春节又称元日、元旦、元朔、岁首、岁朝、新正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各代所指也有所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节日饮食,是人类文明的升华,一种文化的展示。饮食文化从来与经济状况休戚相关。

说到底,在世代传承的社会活动日,每一样食俗,都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心境的关系。作为中国汉族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大节,春节的食俗极其丰富多彩。

一是饭食丰盛。一般人家哪有酒店所炫耀的“御膳精品”、“宫廷菜谱”?多以吃饺子、年糕、糍粑、汤圆、全鱼、美酒、福橘、瓜子、香茗及多种肴馔为主。

二是重视“口彩”,菜名吉饰。北方人吃饺子,除夕子时食用,取“更岁交子”的意思。除夕包饺子讲究皮薄、馅足、捏得严紧。如不慎破了,也只能说“挣”了,忌讳“烂”字和“破”字,那情形,极似潮州人在除夕摔破了碗,只能换个吉利说法:“缶(陶瓷器皿)开嘴,大富贵。”为了讨吉利,有的在饺子中放些糖,意味着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在个别饺子里包一枚“制钱”,吃到钱者就预示着财运亨通。有的地区把饺子与面条同煮而食,叫做“银线吊葫芦”或“金丝穿银宝”。南方除夕多吃元宵和年糕。元宵也叫“团子”、“圆子”,取全家团圆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制作,取生产和生活“年年(粘粘)高(糕)”之意。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大多数地方的人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全鱼叫“年年有余”。据说,这条全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正月初一食用。听一位北方朋友讲,在北方无鱼的地区,习惯做法是刻一条木头鱼替代。在潮汕,有很多菜式讲究“口彩”,如食芹菜意谓工作勤奋(方言中“芹”与"勤"谐音),食蒜,寓意“有钱”且精于算计,食蚶,意谓发财(蚶属贝类,贝为“财”字的偏旁),食鲤鱼,意谓“哩哩姑(捞)”(不断地捞钱的意思)。

三是全家成员务必聚齐,对于因出国留学、出外经商或下南洋而未能赶回家者,家人必须留一个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阖家团圆之意。再者,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吃饭时关门闭户,尽兴而止,诚如古诗所言:“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现在,是改革开放、中西交融的新时代,春节食事又有了一些变化:

一是时兴上餐馆吃年夜饭,这叫做“嘉宾满城阙,丰膳出名厨”——什么“四喜丸子”、“恭喜发财”等传统中式菜色固然大行其是;就连西餐,也沾上了中餐喜“口彩”的品味。例如,一些西餐馆在春节期间推出的菜式,也叫人心忍俊不禁。瞧:以“产自内蒙古、三个月不喝母奶、不吃草的小羔羊”,慢火煎烤出来的菜,羊肉香与红酒果香并存,名之曰“三羊(阳)开泰”;以五种食物组成的鱼子酱蒸蛋佐以干贝,谓之“五福临门”;以红醋、红虾、鲜竹蛏等九件食物组成的海鲜冰煲,则取了个吉祥名字“九九同心”……这不是活脱脱地透出一副中华美食的风韵了么?

二是打破了女儿不能回娘家吃“年夜饭”的旧俗,两亲家同儿、媳(或女、婿)在儿女的家中或餐馆吃年夜饭(尤其在两个“独孩”联姻的家庭中流行);或是来个“逆探亲”,退休的老人在春节来个“千里探亲”,和远方的儿女亲朋欢晤聚餐。

三是兄弟姐妹较多的大家庭,各人自带食品,集中到某一家过年;或者几个青年人在春节期间举行“家庭冷餐会”,你唱歌来我变小魔术,开启嗅觉、味觉与视觉、听觉的通感,来场自娱自乐。

这些现象都说明;春节的食俗也是与时俱进的。世事人情,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节目,实则包含大学问,这才是春节食事进行曲久盛不衰、常唱常新的秘诀。

新闻推荐

灭烟口塞满了易燃垃圾 市民呼吁文明使用烟灰柱

本报讯(记者詹嘉鹏)烟灰柱的用处是熄灭和投放烟头。然而,近日,牌坊街的铺户却反映,由于部分市民及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