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逐金刀出 花随玉指新 潮州通草浮雕画的前世今生

潮州日报 2019-01-20 10:44

沈增华沈增强

潮州通草浮雕画源于古已有之的通草花。通草花源远流长,曾经灿烂辉煌,历经上千年而不衰,其艺术价值甚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一古老艺术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几乎失传。为传承这一古老艺术,使其焕发新春,经了几年的努力,在原通草花的基础上,设计制作《潮州通草浮雕画》(挂屏),受到行家们的好评。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一古老艺术,特撰此文,希望能让通草画之“源”之“理”深入人心,让这一古老艺术重焕光彩。

通草花古已有之,且盛极一时,流传久远。《事物纪原》中通草花的记载,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记录。《事物纪原》卷八“采花”是这样记载的:“实录曰: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汉王符《潜夫论》已讥花采之费。晋《新野君传》,家以剪花为业,染绢为芙蓉,捻腊为菱藕,剪梅若生之事。按此则花朵起于汉,剪采起于晋矣。《岁时记》则云:今新花,谢灵运所制。疑采花也。唐中宗景龙中,立春日出剪采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采花,人赐一枝。董勋问礼曰:人日造花胜相遗。不言立春,则立春赐花,自唐中宗始也。”从该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汉时已有花朵制作之事,而形成剪采工艺则开始于晋朝。二是剪采花是用通草薄片及织物制作立体的花鸟虫鱼的一种技法。有人认为是在平面上镂空作花鸟虫鱼图案。从上文看,我们认为是把通草薄片、织物等材料剪制成组件,再加采之工艺使其形成与实物相仿的花鸟虫鱼等的制作手法。要不“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就说不通了。又如李远《剪采》诗:“剪采赠双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诗中明确道出所见剪采花是“双双衔绶鸟”。一个“缀”字让我们理解为钗端缀着二只衔绶鸟,应该是立体的了。这样,“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也就可以理解为,先用剪或刀刻出组件,再将其制作成形象逼真的花鸟虫鱼,这就是剪采工艺了。三是晋朝时剪采工艺已很兴盛,出现了剪采专业户。四是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制作出来的作品形态逼真,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五是其中以通草花为最。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皆因其最逼真,价值高,所以才有“汉王符《潜夫论》已讥花采之费”。六是,剪采花是立春日所必出之物事。可见,通草花在距今千多年前已有之,且身份尊贵,为王亲贵族消费的奢侈品。这个在《红楼梦》中也得到印证。《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元春进荣国府所见情境中有这样的描述:“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古人在叙物记事时,有把好的、贵重的、重要的排在前面的习惯。说明到清朝时通草花仍属尊贵之品。当然,通草花也逐渐流入民间,为人们所喜爱。

潮州人喜爱通草花,起于何时,难以考证。但至少晚清到民国时期,通草花在潮州仍很盛行,为厅堂摆设必备之物,妇女头饰喜爱之品。旧时潮汕大户人家,客厅正中必挂中堂,中堂下面摆放案桌(潮汕人称为“同床几”),案上于中堂左右下方摆放一对花瓶,花瓶中插剪采花。平常人家插纸制剪采花,富贵人家选择插通草花。潮汕妇女有在发鬓、发髻插花习俗。有钱人家的妇女多数选择插通草花以显示身份。故出现了一些专门制作剪采花的“专业户”。据我家长辈介绍,庵埠镇一位叫杨文美的,制作剪采花水平较高,尤其擅长制作通草花,其经常把他制作的剪采花挑到潮州城内(旧时称府城)卖。由于与我父亲意味相投的缘故,每逢进城卖花均与父亲相聚,且常于我家铺前(明成花灯店)摆卖,边卖边与父亲切磋技艺。可惜此人终生未娶,于“文革”期间逝世,惜未有传人。我家从曾祖开始,一直以潮州花灯及剪采工艺为业。除花灯外尤以制作通草花为佳,且一直以通草花入于屏灯之中。曾祖沈经邦,经营“万盛花灯行”,祖父沈清江和父亲沈金炎相继经营“明成花灯店”。沈增华得到父亲真传,现为潮州花灯省级传承人,也从父亲处习得剪采工艺,擅长通草花制作工艺,并传给下一代。

新中国成立后,潮州经过几年的恢复期,剪采物品又逐渐有了市场需求,剪采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复兴,走上合作化道路。1956年2月,由沈金炎牵头成立剪采工艺组,成员有林乐升等四人,1957年9月升格为剪采花灯工艺合作社,成员扩充到几十人,沈金炎任社主任及设计组长,1958年5月起,与剪纸工艺合并,更名为剪纸花灯工艺社,仍由沈金炎任社主任及设计组长。这其间,剪采工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发扬,可惜的是,由于破四旧等政治运动以及塑料花制品等现代生产工艺制造的装饰品大量进入市场等原因,通草花等剪采品失去了市场,一度销声匿迹。濒于消亡。为使这一技艺不致失传,我们在原有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将通草花剪采工艺与挂屏艺术结合,创作通草浮雕画,使通草花剪采工艺得到传承和发扬,受到专家等有识之士一致好评,作品多次获得国级、省级、市级展览、竞赛金银奖。

作品《一声天外》松鹰图参加2013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并由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枝头鸣春》获2013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并获中国(瓷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志在九霄》获2015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参加2014年中国四川国际家居饰品艺术展览会广东(潮州)工艺美术精品展时,作品《梅花》获金奖;作品《菊花》获银奖;作品《兰花》获铜奖;作品《梅兰菊竹》参加广东(潮州)工艺美术精品展获精品奖;2016年《鹏程万里》参加广东工艺美术精品展获金奖。

潮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海滨邹鲁”、“岭东首邑”、“中原古典文化活态博物馆”之称。潮州文化自成体系、影响深远,在国内外有口皆碑。当前,潮州市正紧紧围绕“一中心、两岸、三片区、四平台、五强市、六城同创”总体思路,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把潮州建设成为享誉中外、独具品质、宜业宜居宜游的潮文化精品城市和世界潮人精神家园。通草浮雕画作为“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力度扶持其发展,使其和潮州陶瓷、木雕、潮绣、麦采画等一样,成为一张亮丽名片,为历史文化名城添光加彩。

新闻推荐

省农担公司与潮州市茶协签约 促进潮州市茶农增收茶业增效

本报讯(记者蔡雯琳)17日,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与潮州市茶叶行业协会举办社担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通过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