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潮州城关帝庙概说
□陈贤武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一千个读者却只有一个关公,这就有点奇怪了。
虽说关羽关云长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我们对于绝大多数古人的形象都相当模糊的,但对于关公却一直极为清晰确定,这得感谢《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经过小说不断的加工提炼,他的形象便定于一尊了。
小说作者明代罗贯中对关公是极为推重的,要不然不会在《三国演义》中对于他的形象再三描写,关公第一次出场是这样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第一回)描写细致到了脸色、眉目、嘴唇、胡须,画面感相当强,所以给大家留下的第一印象就很深刻。
一次描写远远不够,后面只要他出场,罗贯中对他的外貌描绘仍然不厌其烦。
第一次重要亮相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关公闪亮登场,完成了人生漂亮的第一击,温酒斩华雄。这次像是慢镜头,又对他的外貌来了一次细致的扫视:“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第五回)
有这两次,英雄偶像就这样树立起来了。
不过,关公的面目大家是比较清楚了,但在千军万马当中想要看清容貌仍然很困难,所以小说作者为他配备了三样装备。
第一件是他重达82斤的青龙偃月刀;第二件则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赤兔,宝马必须配英雄。
还有第三件,很不起眼,你可能想不到,它既不能增加战斗力,也不能平添英姿,但它却是最重要的,就是那件一穿上就不再脱下来的绿袍。其实这件绿袍或许才算是塑造关公形象真正的点睛之笔。
因为正是它,帮助关公站上了道德至高点,也才有可能在后世地位越来越高,最终被奉为“武圣”。
我们都知道,关公一超成圣肯定不是靠相貌,当然也不仅靠爆表的战斗力,取胜的关键在于忠义。完成忠义形象的关键道具,正是这件绿袍。
说起来,它的亮相缘于一次战斗失败。(第二十五回)
当时刘备兵败逃散,关公因为护卫刘备之妻而被曹操围困,不得已之下“降汉不降曹”。爱惜人才的曹操对他礼遇有加,且不要说赠他金银珠玉绫锦美女,即使是封他汉寿亭侯,他也仍然丝毫没有动摇寻找兄长刘备的心。曹操对关公确实很用心,他甚至为了让关公更好地保护他飘逸的长髯,特意送他纱锦做的护囊。后来曹操又送他赤兔马,关公对此意外开心,原因是宝马速度快,可以更快地见到兄长。曹操闻言内心很受伤。
再后来,便轮到绿袍出场了。
有一天,曹操看到关公穿的绿锦战袍已旧,于是送他一件新袍,这关怀也真算是无微不至了。结果关公把新袍穿在里面,外面仍然罩上旧袍。曹操还在笑他太过节俭,结果关公的话让他一口老血喷出来。
关公说:“这不是我节俭啊,旧袍是兄长刘备赠我的,穿上它就像看到了兄长。”
如果此前关公的忠义还只是概念化的,抽象的,等他说出这句话时,它终于具体地扎实地落在了这件绿袍上。
接下来,关公一次次潇洒亮相,总是绿袍猎猎、长髯飘飞,青龙刀、赤兔马,其实光是想想这些颜色,都深有美感。而他的英雄事迹,也随着《三国演义》故事的展开,在江湖上留下一个个之传说。
所以没有绿袍,就不成关公了。
其实关公的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他的封圣之路走来也很艰难。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关公被杀之后便在荆州的玉泉山显圣,一开始就给他带上了一点灵异色彩。不过,直到唐代设定的武庙,武圣是姜子牙。关羽也进了庙,但级别很低,只列于第三等,身份并无特殊之处。
后来僧人为了传教,封关公为佛教伽蓝护法;关公本是山西解州人,当地道士们又请他出山,于是他又成了道教神灵。
但作为神的地位得到国家承认并且地位不断上升,则始于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970)下诏选出古今忠臣义士32人加以表彰并在墓所派专人祭祀,其中就有关羽。宋徽宗时,更加封至“义勇武安王”。从此,关羽成为护佑宋朝军队的“军神”,地位不断上升。不过宋代地位最高的武将是岳飞,被谥为鄂忠武王,地位非关公所能望其项背。
到了明代中后期,关庙遍地开花,到底还是因为他在道佛两界的“神异”身份。老百姓见神就拜,比起其他神佛,关公倒是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一些,这也和当时《三国演义》流行有很大关系。万历皇帝也是个道教爱好者,所以就大大提升了道教神仙关公的地位,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这表明关公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成了官方祭祀的神仙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关羽取代了姜子牙,成为武庙中供奉的主神,也就是“武神”。
到了清代,关公终于等到了其超级粉丝。清军入关前,《三国演义》就是满人的军事教科书,关公就成了他们敬奉的战神,后来顺治入关,封关公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后来皇帝们不断加封,至光绪五年(1879),在“关圣大帝”前封号已达二十二字之多。纵观这些给予关公的加封和尊崇的王朝,无一不是到了危机四伏、摇摇欲坠时的时刻,可以这么说,关羽崇拜在官方祀典的地位越隆,反映出的王朝危机就愈深。
像关羽这种有官方背景的历史人物,少不了大金主的支持。而支持者就是他的河东郡老乡——晋商。晋商的势力在明清两朝发展迅速,而他们的精神偶像关羽,也随着晋商地位的上升而水涨船高。
在政府、宗教、商人三方面的推动下,加上三国题材的戏剧在明清时期深受群众喜爱,关羽早已超越特定地域的信仰,成为全国各地广大老百姓普遍敬奉的神。有的偏远小县,连县衙都没有,但却一定有文庙和武庙(即关帝庙),可见这种信仰之普及。而关公所具有的“保佑财运亨通的神力”,无疑是其信仰遍布中华大地的重要原因。
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必须有基本的诚信。由于关羽所具有的忠义精神特质,使得关帝庙具有非常适于商人开展活动的气氛。当关帝庙成为商人活动的场所之后,关羽自然也就成了保佑商人生意兴隆的财神。这种风气还被华商带到了海外,早期海外华人多以经商为主,因此他们经常到关帝庙烧香跪拜,祈祷好运,关帝庙也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是财神庙。很多地方的唐人街、中华街,都有关帝庙,这些关帝庙也是当地华人相互联络、举办各种公共活动的场所。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本文的主题来。在粤东地区,关帝庙也是遍布城乡各地,黄挺在《潮商文化》(2008年华文出版社)据潮州府各府县志记载作不完全统计,共有42个之多,而民间私建则无统计在内。在潮州,万历《广东通志·潮州府》记载:“海阳县关公庙,一在卫左,一在南门外。”到了雍正,《海阳县志》记载:“关帝庙,一在镇署左,一在府署左,一在道署后,一在湖山,一在南门堤,一在竹篙山,一在韩山麓,一在校场。……设主祀于道署后庙中。雍正五年(1727)奉文春秋二祭,并五月十三诞日致祭,每祭支地丁银五两购祭品。”《乾隆潮州古城地形图》则标注仅城内就有6处,即镇署之左右各一及府署左、道署后、湖山上和兴宁巷中。至于东门城楼三楼、北阁、凤凰洲奎阁所供奉的,因不算专庙不计。
光绪《海阳县志》记载:“关帝庙,旧在道署后,创建年代无考。国朝雍正三年追崇三代,增创后殿奉祀。五年奉文,春秋及五月十三诞日致祭。……咸丰三年(1853),升为中祀。光绪三年(1877),总兵方耀以庙址浅隘,拨款饬绅士郭廷集就镇署右庙址重加扩建。各官春秋诞日祀事皆于此行礼。”
《海阳县志》所记载的道署后关帝庙,位于市区下西平路关爷宫巷口,坐北朝南,面宽3.34米,进深7.14米,占地面积约24平方米。硬山顶灰屋面,夯土抹灰墙,童柱穿斗构架,有木雕梁架装饰。现为一制鼓作坊。作为曾是明清潮州府较长一段时间由地方长官主祭关公的宗教场所,且至今仍保存原构造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实宜为文化文物部门所重视并加以有效的保护啊。
镇署右的关公庙,落成于清雍正十年(1732),《乾隆潮州古城地形图》在“海防分府署”标注:“海防同知分驻黄冈城,巡道胡恂以署之箭道地建为武庙。”址位于今中山路市总工会的左侧。今潮州市博物馆内存有惠潮兵备道、广东按察副使胡恂,潮州知府龙为霖,两广都转运盐使司潮、惠、汀、赣盐运分司程哲,海阳知县张士琏等各级官员于清雍正十年所立的《新建保善坊武庙暨田地碑记》,详细记载此庙的建造经过:“适于金山之阳保善坊内,相囗囗囗囗吉盖建。议移郡丞驻扎黄冈,虚其廨以为公馆。馆东箭道无所用,于建庙为宜。鸠工庀材,欢腾槖鼓,经始于雍正九年六月朔,囗以次年二月望月落成。中为正殿,祀夫子。又中为后殿,祀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前为大门为仪门。后为宅舍,以居职司者。囗者清出在城开元寺公田柒十叁亩四分,以为庙租,供香灯及守者资粮,庶几可以传之久远,勿替而引长也。”(“囗”为漫漶不清者。)到了光绪三年(1877),总兵方耀以旧庙浅隘,拨款饬绅士郭廷集(庵埠人)就庙址重加扩建,并取代在道署后的关帝庙成为官方主祭的庙宇。每年三月,潮州城里出游关帝,即此庙的木刻神像。市博物馆藏有96×500cm之“关圣帝君”帐眉绣品,可想象当年其神龛之规模。庙旧有二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对嫂非避嫌,此夜心中思汉;赦瞒岂报德,当时眼下无曹”。
1919年,广东省高等审判、检察厅澄海地方审判厅、检察厅(管辖潮安、潮阳、梅县三县)设潮安分庭于中山路关帝庙右的南区警署即前清游击署作为庭址,审理一切民、刑诉讼,行政与司法至此分开。1930年,分庭改为潮安地方法院,检察官附设于法院内,址迁于市区柳衙巷今湘桥街道办事处。
1949年以后,关帝庙至官诰巷一带作为市总工会的办公地方。1969年,市图书馆也迁至此,1986年图书馆搬迁至西马路。这一片改建成市总工会大楼及职工教学大楼(现虹桥职中)。
此外,在潮州西湖的景韩亭立有关公竹石刻,刻修竹两竿,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系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林敦本堂立于原西湖山上关帝庙壁,庙毁移此。
新闻推荐
潮州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突击检查校外培训机构 一培训机构违规组织考试被叫停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为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近日,市教育局联合公安消防、工商部门及枫溪区相关部门对枫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