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食猪肠胀糯米

潮州日报 2019-01-02 09:43

□郑婵美

周日里,闲暇时,邀约三五好友,或游山或玩水又或尝美食,无一不是人生一大乐事。苏东坡《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每次品读这诗总能引得食欲暴涨,毕竟,山珍稀有,海珍价不菲,非我等工薪阶层能消费得了的,而猪的一身,除了毛,烹饪起来却都不失美味,我们饶平便有一道传统小吃——猪肠胀糯米,于是,在一个周末,我与有着同样爱好的铃一起走进这家传统小食店。听店家娓娓道这小食的来历。

猪肠胀糯米是饶平的一道传统小食,历史悠久。这小食品名中的“胀”字是潮州话,有“填、灌”等义。

糯米胀猪肠的风味独特,古往今来,不仅是潮汕人喜欢吃,来潮汕游玩的游客同样是钟爱有加,这道饶平风味小食,既保留了猪肠和糯米、香菇、虾米等食材各自的特有风味,又相得益彰,生成了新的味道,食用时,配上甜酱和芫荽,味道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古时的黄冈,海水涨潮时,能漫到城墙边,黄冈城往东的地方,居住着很多渔民以捕捞为生。古时的渔船,不似现在的渔船有现代的装备,行驶速度以每海里为计量,那时的渔船以风帆为主,靠的是人力划桨,特别的耗力气,出一趟海捕捞,少则一天多则三四天,一日三餐成为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体能补给的源泉。

相传在黄冈城外的新铺头(现下市居委)有一户渔民,家有五兄弟,大哥叫乌鱼,二哥叫尖头,三哥叫白玄,四哥叫来哥,最小的叫游叶,这五兄弟个个都是捕鱼划桨的好把手。一天,富有捕捞经验的五兄弟预测到最近几天会有大鱼汛到来,于是弟兄们带足了一整天食用的干粮,高高兴兴扬帆出海了,渔船驶出东风埭往南海而去。

第一网捞上来时,乌鱼五兄弟喜出望外,满满的一兜,大鱼小鱼活蹦乱跳,最小的游叶说:“大哥,看这情形,今天捕捞后咱们可以歇好几天啦。”乌鱼:“三天捕鱼四天晒网!尽想偷懒,划好你的船。”

行船跑马,靠天赏饭。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大海浪,游叶虽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但多年的海上生活养就了他的机敏,尽管及时将船稳住,可一个接一个的大海浪已经将食物全部灌倒,砂锅里的米饭洒落船板,大部分被海水顺势卷走,一天的食粮就这样让海水弄去喂了鱼。

浪高风急,五兄弟齐心协力抗击风浪,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奋力摇浆,渔船终于驶回东风埭,安全地停靠在黄冈河的入海口处,精疲力尽的五兄弟,又饿又乏,瘫倒在船上。

乌鱼母亲心痛着孩子,担忧他们的安全,于是动起脑筋,怎样才能防止食物被水融掉冲走?乌鱼母亲在市场上转悠着,无意中看到一档猪肉摊上的猪大肠,忽的灵光一闪,这大肠洗干净后装进大米煮熟,既方便携带也不怕掉水,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不正是最好的储量袋吗?乌鱼母亲想到做到,当天中午,餐桌上便出现猪肠胀大米,五鱼五兄弟一尝,味道出奇的好,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猪肠胀大米慢慢传开了出去。

黄冈城人是爱美食的,城里的人们逐渐地在这道美食里面添加各种辅料,为了口感更为软糯,遂将大米换成糯米,于是便有流传至今的猪肠胀糯米。

新闻推荐

讲好村里故事 宣传美丽饶平 饶平县开展“村里的故事”编撰活动工作会

本报讯为落实市委书记刘小涛的指示精神,以文化为引领,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助推乡村振兴,17日上午,饶平县委召开“村里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