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闲间轶事

汕头日报 2018-12-29 07:54

四季平安·春(剪纸)黄少琼

汉语方言被国家权威部门的文件列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文件还提出在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汉语方言的口号。

春天来了,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方言和乡土文化教材也可堂而皇之地进学校、进课堂了,城乡间突然掀起一波又一波青少年喜欢母语方言和乡土文化热潮。这使我想起了童蒙时期在乡下闲间听“古”的有趣故事。

潮语的民间故事潮汕话叫“古”,略带黄色的叫“咸古”,无厘头的叫“无粕古”。讲故事叫作“学古”(学,潮音[oh8])。“学古”过去曾有较固定的地方,城市里有工人文化宫、群众艺术馆和公园的“讲古台”等地方,农村则主要在“闲间”。“闲间”是乡村有富余房子的家庭免费提供的,大的十多“桷缝”,窄的七八“桷缝”。屋子角落放一只大尿桶,积有机肥用。有个不成文的“肥水不流别人田”的潜规则,来闲间的人须把尿拉在厝主放的这只尿桶里,就当交“听古费”吧。有人从家里拿泡茶到闲间泡,跟大家分享。虽是几分钱一泡的“老爷茶”(次等茶叶),但大家都喝得津津有味,一片互谦互让的“食,食,食”或“请,请,请”之声。

我小时候被放养在乡下的外婆家,中小学也在乡村学校读。我的中国文学常识几乎是在闲间完成启蒙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七侠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等,听得如痴如醉。上高小后,跟着大人学猜谜,什么“三国人名一”“水浒泊号一”(水浒人物的绰号一)等,以至于到现在,水浒一百零八将,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的名字、绰号,甚至他们使用的个性化武器也都基本能记住。

闲间还有另一种教育功能,就是免费教学乐器。“锄头粪箕筐,箫弦琵琶筝”,潮汕人是天生的乐天派,放下农具、吃完晚饭就聚到闲间,各自操起自己擅长的乐器,人少就独奏,人多了就来个潮州民乐小合奏,什么“寒鸦溪水”“状元游街”,我们不懂就用潮汕话把旋律记录下来,瞎唱一气,还记得有:“斑青斑流斑青斑,阿斑骑马来游街;门脚姿娘出来眏,眏着果然是阿斑。你也斑,我也斑,二(ri6)家斑,免相看……”爱好音乐、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多数是在闲间学会吹拉弹唱的。可惜我缺乏音乐天赋,只学了一段时间笛子,兴趣不大,放弃了。

闲间是分性别的,讲古、喝茶的是男性闲间,叫“丈夫间”(da2 bou1 打埠)。女同胞的叫“姿娘间”,姿娘人聚在一起主要是织网(织,潮音ciah4赤)、绣花与听唱潮州歌册。有专家认为潮州歌册是女性方言文艺作品,其实也是没上学机会的女性识文断字的教材。通常有一位能演唱潮州歌册的民间女艺人被请到“姿娘间”里,唱歌册给大家听,或教大家唱。听众会从家里顺便带些农产品送她,如刚收获的米、豆、番薯、玉米,四时八节还有各色各样的“馃”。听做潮州歌册非遗传承人口述历史的老师告诉我,有的潮州歌册传承人能不看文本演唱多部甚至十多部潮州歌册。

垂髫之时跟着外婆、舅妈或表姐混进过“姿娘间”。稍长大就不好意思进去了,否则会被认为是“嫲人抆”(在女人堆里混的男人)。过去对孩子不自觉的性别培养是男子汉就该有阳刚之气,女孩子就该雅致温柔。现在时尚流行的男孩子“娘化”现象,那时会被人家看不起的。

闲间里的“古”全是用方言演讲的,语言生动活泼,民间俗语、谚语和歇后语都用上了,有时还会来一段顺口溜,押韵的。我上世纪90年代编著《潮汕方言熟语辞典》,大部分词条是自己凭记忆记录下来的。如“荆州借久成己业”(三国)“火烧草料场——事出有因(烟)”(水浒传)“老猪叱散伙”(西游记)“孙大圣喝彩——猴叫好”(西游记)等。在中山大学上学时每天午、晚的饭点,正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楷叔讲古”时间。我整整听了7年的粤语故事,也学会了一口较标准的广州粤语。

现在各地电视台、电台也有方言“学古”节目。民间的一些文化场所也有“学古”表演。希望“学古”也能进学校、进课堂,通过它,不但让孩子们学会潮汕方言,并用潮汕方言流利生动地表达;也通过它,激发孩子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潮汕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潮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合力共建法治潮州,工作成效受省肯定

市政府法律顾问室召开法律顾问工作交流座谈会,听取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市法制局联合市律师协会到农村基层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