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林雁冰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节气的光临,预示着真正冬天的到来,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四季中最特别的一个节日,它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它也是春天的先遣者。每逢冬至,我总会有些许感慨与回味,冬的严寒与夏的酷热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一年四季的轮回,从温暖宜人的春季,到酷暑连天的夏季,从秋高气爽的秋季,到严寒冰雪的冬季,我们无不感慨岁月的磨砺。
其实,在冬至过后,气温才真正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于是便有我们在冬至前添衣、储食的习俗。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在退潮时到海滩摸黑抓蟹。为的是能多换些钱给我们姐弟三个买新衣服。那么冷的天,妈妈也难免会啰嗦个没完,这时,年少的我们总是嫌妈妈的话无趣甚至于感到厌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自己为人妻为人母了,方知妈妈当初的不易。妈妈,女儿想你啦!
说到储食,我就记起在公平镇小住的经历,为了方便上班,我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公一村委附近,这里的人习惯在冬至前后制作腊肠,以备过年。我住的地方在顶层的小房间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大叔大妈们早早买好新鲜的猪肠和五花猪肉。他们先把猪肠里的肉去掉,再把五花肉切碎,然后腌制一番。过不了不久,他们会把猪肠外皮套在腊肠机出口上,再把猪肉塞进去,棍子一推,来回几次,一条腊肠便做好了。接着绑上几条红绳分段往棍子上一挂,风干几十天,美味可口的腊肠便制作完成了。冬至夜里,吃着阿姨刚炸好的外酥里嫩的腊肠和阿爸从饶平寄来的味道鲜美的紫菜,那淡淡的乡愁也便多了几分暖意。
冬至这一天,妈妈会用潮汕女人最传统的方式来过这个节日。她早早到市场买了鸡鹅、银锭、金锭、燃料香烛等。鸡和鹅买回来以后自己动手做成卤味,潮汕女人对祭拜祖先是虔诚的,就像每一个普通的潮汕女人一样,我妈也会用她最拿手的方法来制作这些祭品。说实话,我妈的厨艺不怎样,但是,因为她的用心,妈妈的菜成了我们最牵挂的味道。
在成为妈妈之前,我对过冬至是没有概念的,只知道这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成了妈妈后,陪孩子一起过传统节日似乎变得很有意义,这是传承,而传承最佳载体似乎就是食物。汕尾这边过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吃“冬节鸽”和汤圆。“冬节鸽”,其实就是饺子,不过却有别于饺子,极具汕尾特色。“冬节鸽”的皮用黏米粉和水揉搓成柔软适中的粉团,捻成圆饼形的粿坯,把粿坯放在左手心,右手握棵碾(形状似健身手球,用土烧制成)在粿坯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适度用力碾压,做成粿皮。这是汕尾女人最传统的做法,我不具备这种能力,每次都会把皮弄破,以至于“露馅”,所以每次都在市场买现成的皮。里头的馅是重头戏,萝卜丝、椰菜、绿豆芽、沙葛、芹菜、蒜仔、肉丁、鱿脯、虾干、花生仁、“铁脯”粉末等爆炒后,放进粿皮里,将黏合处捏紧,形似饺子,但比饺子大。逐一排列在竹蒸笼或是锡盘上,排满后放进锅中用猛火蒸熟。在等待“冬节鸽”的时候先来包汤圆,这是我家娃最喜欢的环节,用糯米粉搓成丸,这家伙搓的丸子大小不一,家婆会笑笑说道:“公孙父子丸。”家婆跟妈妈一样都是传统的女人,用红糖和生姜熬煮的冬至圆,先盛两碗敬拜神明乞求四季平安。
吃了“冬节圆”就加一岁,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餐桌,咬着香喷喷的冬至鸽,嚼着甜糯糯冬至圆,心里的暖气慢慢就弥漫开来,冬至,能和家人聚在一起真好。母亲把节日的味道种在我的心里,我又把它给了孩子,家的味道就有了最恰当表达的方式。
新闻推荐
省人社厅厅长陈奕威莅潮调研 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昨天,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奕威带队到潮州,深入潮州市各地调研“潮州菜师傅”工程项目、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