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璞见玉 磨砺生光 赞潮州市潮剧团演出的《赠梅记》
吴国钦
现代戏正在大放异彩!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广东站)正在广州市隆重举行,潮州市潮剧团参展作品《赠梅记》获得众声喝彩。它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剧本扶持工程广东两个入选剧目之一,是广东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创作的一个丰硕成果。
《赠梅记》之所以获得众声喝彩,是由于剧目的编、导、演配合完美,使全剧浑然一体。剧作由全国知名潮籍作家郭启宏任文学指导,《东吴郡主》、《葫芦庙》等剧目的作者范莎侠担任编剧。范莎侠的名字已经成为潮剧的一个品牌,是剧目成功的保证。范莎侠在《赠梅记》中讲了一个平凡却又引人入胜的故事:70年代初的粤东梅花山村,在夜晚昏暗的月光下,一对青年男女陶家华与郑雪梅正在约会。陶家华出身不好,生活窘迫,正打算外逃。郑雪梅深爱这个人品好、功课好的同窗,折梅以赠,并将刚发下来的工资悉数赠与前程未卜、吉凶难保的家华。雪梅的父亲、村支书郑忠才却率众赶来,踩踏梅花,欲抓回家华,雪梅拼死助家华出走。20年后,家华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转折,他成了回乡投资建厂的港商。他与妻子李秀芝携梅花及钱银准备报答雪梅。当昔日相恋的家华与雪梅在家乡不期而遇的时候,说不清道不明的命运令人唏嘘叹息!原来,郑忠才截留了家华从香港寄给雪梅的许多信件,使两人都误以为对方毫无音讯,各自结婚成家,雪梅还有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女儿。但是,《赠梅记》并非一部爱情剧,它只是借这一感情纠葛的线索,把改革开放中小人物的命运遭际、情怀抱负展现出来。后来,干了20多年村医的雪梅与父亲一起,对家华投资的工厂的污染情况十分关注。郑忠才因为大炼钢铁时带头砍树,非常内疚,为弥补过去的失误,已退休的郑忠才坚持在山上植树育苗。剧作由此展开了雪梅、忠才与家华三人之间的冲突。在高潮的“上山”一场,三人激烈交锋,各有各的痛楚,各有各的心结。为了保住家乡的青山绿水,昔日的冤家敞开心扉,痛忆往昔情事,笑泯个人恩怨。最后,家华被雪梅无私无畏的情怀感动了,同时也对“悟过补过”、在山上植树育苗的冤家郑忠才产生敬意,三人终于冰释前嫌,郑忠才特意折梅赠与热爱家乡却终将远行的陶家华。在新的村支书与郑雪梅的努力下,梅花华侨文化旅游村开业了,偏僻的小山村锣鼓喧腾!
该剧总导演吴兹明在潮剧界已名声鹊起,他与导演胡少彪一起,匠心独运,使导演的二次创作显得生动有致。如第三场雪梅约家华夜会清溪,目的是了解工厂夜晚偷排污水情况。但雪梅的丈夫与家华的妻子却狐疑满腹:难道老情人旧情萌发?两人于是跟踪来到溪边,导演让其各自隐于舞台后方的左右两旁,监视着昏暗月光下雪梅与家华的一举一动,场面极富戏剧性。戏剧毕竟是一种场面的艺术,难怪戏演至此,台下观众反响十分强烈。
《赠梅记》演出的成功,扮演女主角郑雪梅的郑舜英功不可没。郑舜英是著名潮剧演员,国家非遗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剧中,郑舜英扮相亮丽,演来中规中矩,把一个受委屈、内心情感起伏跌宕的山村妇女演得维妙维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郑舜英能将旦角及青衣的某些程式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人物的刻划中,不造作,不矫情,使雪梅这个人物显得既平凡可信,又高尚可敬。一个热爱家乡、为家乡的青山绿水而竭诚奔走奋斗的现代女性形象血肉饱满突现出来,“小人物,大情怀”的题旨因此得到充分地表述。据传在创造演绎郑雪梅这个戏份特重的人物的时候,郑舜英日以继夜地排戏改戏,几次累倒台上,其精神让人感佩。正是: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其他几位“绿叶”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如扮演陶家华的优秀青年演员颜志伟,表演大度,英气勃发;郑忠才、陶德旺,阿狗等角色的演绎也给人留下深的印象,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
《赠梅记》的整个演出简洁流畅,各种艺术元素成功融合。全剧唱腔优美,潮味满满,口语对白接地气,众多潮州本地日常口语俗语的运用,显示出全剧具有群众化、通俗化的特色。虽然剧本用的是文诌诌的书面文学语言,但在舞台上,观众听到的是通俗生动的口语土谈,听不懂潮州话的观众尽可以从字幕上了解大意,往日舞台上听到的非口语化、生硬的照字读音的毛病不见了,这也是《赠梅记》演出的一个成功之处。
宋人诗云:“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梅花山村上的红梅,正凌寒开放,预报着冰雪褪去之后春的讯息。
新闻推荐
在环岛路潮州大桥旁,堆积着百米垃圾带。本报记者庄园摄本报讯(记者李灿霞)近日,有市民反映,沙洲岛环岛路开心农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