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薛翰林第及龙溪薛氏在潮城建筑物

潮州日报 2018-11-13 09:01

薛翰林第旧址 郑鹏 作

□陈贤武

在中山路李厝祠对面的湘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原为明代先贤薛侨之宅邸,翁子光《潮城宅第考》(二)(载汕头《大光报》1948年10月26日):“薛翰林第,薛厝巷有宅一所,明薛中离弟薛侨字竹居之第,当该第落成时,翁襄敏公曾为序以贺之,有"君与伯氏若诸仲氏,六人皆褒然,又与质庵(薛俊)、中离(薛侃),若质庵胤子(子嗣)子修(薛宗铠),会蒸变而际风云(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簪缨(高官显宦)后先,铿锵炳娘(形容文章的辞采声韵铿锵明朗),谈道升堂,睹奥入室(学问造诣精深),以故一时海内莫不称有薛氏云。"今黄家祠其旧址也。”

襄敏是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翁万达的谥号,今牌坊街在东门街口有表彰他的“大总制·少司马”坊。这篇贺序在《翁万达集》(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收录,题名作《贺竹居薛大夫第宅新成序》。

明代潮州龙溪(今庵埠)薛氏一门,科举连第,其主要人物薛侃更是当时显学“王学”的亲灸者、传播者。“王学”开创者王守仁(号阳明)是明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创立了以“致良知”学说为核心的阳明学,并发展形成了思想学派,统称“阳明学派”。这一学派的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后世,远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

其时,阳明心学也风行潮州,引起潮州士大夫探究思想学术的兴趣,使古代潮州思想学术的发展进入高峰期,其中尤以薛侃为最。“潮学之兴,自中离始,中离之学,师先生而得其宗者也。”(明·邹守益《怀惠词记》)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为王门后学立了七个学案,“粤闽王门学案”处其一。“粤闽王门学案”载学者小传九则,潮籍学者占其五;论学资料,则辑录潮州薛侃一家,而以薛侃弟子罗浮周坦附录。这一学案,实在不妨视作“潮州王门学案”。兹将薛氏一门代表人物列小传如下:

薛俊(1474-1524),字尚哲,一字尚节,号靖轩、质庵。明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由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乙榜。授福建连江县训导、江西玉山县教谕,升国子监助教。弟薛侃师事王守仁,回家时告兄长,薛俊“欣然乐听不厌至忘寐食……遂不知己之为兄,尚谦之为弟,己之尝为尚谦师,而尚谦之尝师于己也。尽使其群弟子侄来学……自是,其乡之士若杨氏兄弟与后进之来从者,源源以十数。海内同志之盛,莫有先于潮者,则皆君之昆季为之倡也。其有功于斯道,岂小小哉。”(王守仁《祭国子博士薛俊文》)卒祀乡贤。

薛侃(1486-1545),字尚谦,号中离,薛俊三弟。性至孝。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亲灸王阳明之教,深契良知学旨。因母逝丁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习不辍,学者称中离先生。嘉靖七年(1528),授行人司司正。上疏建议陆象山、陈白沙从祀孔庙,象山得允。又上疏言事,立下狱廷鞠。寻放归,讲学于四方,从学者甚众。隆庆元年(1567)追赠河南道监察御史。有《薛中离先生全书》二十卷。2014年陈椰编校成《薛侃集》作为《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薛侨(1488-1564),字尚迁,号竹居,薛俊六弟。幼受学长兄薛俊,师事王阳明。与侄宗铠同为明嘉靖元年(1522)举人,二年同登进士榜。授国子监助教,升工部主事。七年典试戊子科应天乡试,于落卷中拔马一龙(字负图,江苏溧阳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为解元。转兵部武库司员外郎、武选司郎中,八年主试己丑科武闱,十七年分考戊戌科春闱。迁奉政大夫、翰林院右春坊右司直、左司直兼检讨。告归,筑一真会所讲学,发良知之学、精一之旨。著有《一真语录》,编有《南关志》六卷。

薛宗铠(1498-1535),字子修,号东泓,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江西贵溪知县,调福建将乐、建阳县。迁户科左给事中,转礼科。言论激切,触忤吏部尚书汪鋐,竟因事受廷杖八十死。士人咸惜之。隆庆元年(1567),赐太常寺少卿,入祀乡贤祠。

从他们小传可知,黄宗羲将薛侃为首的潮州学者独立为一个学派,与其他王门学派比并,自有他的理由。因为潮州王门学派在学术上确实具有与另外几个学派不同的特色:强调修养与践履的统一;在学术上虽然尚欠精微,但是在将治心所得推及彝伦日用方面,用功甚勤。有兴趣的读者,无妨参阅黄挺《潮州王门学派》(《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薛侃与潮州王门学派》(《岭南文史》1998年第4期)。

正是因为薛氏一门在科举与学术取得了显赫的成就,故明崇祯年间曾任两广总督王业诰在《海阳薛氏大宗祠堂碑记》起首言:“薛氏于潮为望族,族称望者,薛氏之家学著之也。溯厥渊源,则靖轩先生为嚆矢(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其弟中离先生、竹居先生,与其子东泓先生,皆学其学而兴起者。会先文成公(王守仁)倡良知之学,海内翕然宗之,诸先生又尽宗其学而学焉。”

薛翰林第座北朝南,面向薛厝巷,占地2000多平方米,为薛侨建于明嘉靖年间。而薛侨移居潮城,诚如翁万达在《贺序》中所言:“吾潮自昔称瀛洲,山水郡其城,故又凤城云。文学缙绅之士,即起自田里,至显大尊荣也,往往徙城中居,非其胜然哉。阛阓宁宇,虑不择处,而慢藏者,抑将计久远,为子孙相继盛也。”薛侨辞宫归潮州后,又在宅邸左侧建—真会所,聚潮土讲良知之学,精一之旨。其学,正如马一龙在《竹居薛先生文集序》所言:“先生,吾戊子乡试座主,尝以阳明公教相与论正。时吾所见君子之学,求其切实而简易者,莫如务本一语为体要,故教人须从根本实地做喫紧工夫。”务本:致力于仁道的根本。所居巷道也因此而名为“薛厝巷”。

自出仕以来,薛侃前后三次在家乡讲学,倡明阳明学说,推动了潮州王门学派的形成。第一次在正德十四年(1519)讲学于金山玉华书院,第二次在嘉靖三年到五年在中离山“聚处四方生徒,讲明正学”。嘉靖十一年(1532),薛侃筑宗山书院(在金石镇塔下村),延陈明德为师讲学,“中为祠堂,左为讲堂,右为经楼、为宴会厅,翼而环之以书舍,萃生徒卒业,可居百人”。(邹守益《怀惠词记》)祠堂为怀惠祠,祀王守仁。其后随着薛中离的病逝,薛侨等薛氏家族主要人物移居潮州城,在顺治《潮州府志》记载已是“久废”。(今仅存宗山书院坊,为市文物保护单位。)阳明祠则改建于城北,其址在今中山路的上西平路与打银街之间。康熙《海阳县志》:“阳明祠,在县治西,祀新建伯王守仁。岁春秋二仲月次丁祭。今废。”“参将府,在第三街,万历十二年(1584)建府于阳明祠右。今废。”第三街,即今打银街。

此外,有关薛氏在潮州城尚有三处建筑物,据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四》记载:“薛东泓祠,在金山麓,祀明邑人给事中薛宗铠,崇正(祯)十年(1637)建。国朝光绪三年(1877),绅士郭廷集重修。”“正直忠贞坊,在大街东府巷(今昌黎路)口,为明进士、户科右给事赠光禄寺少卿薛宗铠建。”“忠门奇节坊,在城察院衙巷(今卫星路)口,为户科右给事赠光禄寺少卿薛宗铠妾林氏建。”当年二坊相距不过数步,遥遥相对,那是何等之荣光!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薛氏旧宅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改建为潮郡九邑黄氏宗祠,其变迁,另文述之。—真会所则于明崇祯末年,为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夫人改建为长寿庵作礼佛之所;玉华书院、薛东泓祠则先后在清末、民国期间让省立金山中学改建成校舍;正直忠贞坊、忠门奇节坊也于1924年拓宽马路时拆除。至此,有关薛氏在潮州城的所有建筑物烟飞云散,只能是“伊人渺何处,秋水满蒹葭”(清·杨淞《金山晚眺》)了!

新闻推荐

开元广场停车场开始改造提升 工程预计12月底完工

施工人员正在施工现场紧张作业。本报记者郑新培见习记者詹嘉鹏摄本报讯(记者郑新培见习记者詹嘉鹏)记者昨天从湘桥...

 
相关新闻